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认识“贫穷艺术”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6-14 07:35作者:台馨遥来源:艺术中国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个展开幕式现场

 

  黑色上衣,外加一顶复古巴拿马帽,这是现年88岁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通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样子。6月8日下午,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个展“生命的公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触及了皮斯特莱托逾半个世纪艺术生涯的重要创作,作品含装置、镜画及文献共计19组件。

 

《打破镜面——动作4》,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150x250cm, 2017

 

  由于疫情原因,艺术家未能莅临展览现场,他以远程连线的方式再次与中国公众见面。作为二十世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运动“贫穷艺术”(Arte Povera) 的代表人物之一,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艺术始终映射着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自上世纪60年代起,皮斯特莱托开启了艺术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镜画”(Mirror Paintings)系列。从日常物品出发进行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高雅”出身,让观众的参与构成了作品的动态发展。在此后的几十年间,“镜画”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以行为、装置、雕塑等多种展现形式,延续着艺术家的理性探索。

 

皮斯特莱托在其作品“镜画”前,影像截图(来源:SIMON LEE)

 

行走的雕塑(Walking Sculpture), 1967/2017, 纽约;©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the artist, Magazzino Italian Art, Cold Spring, New York; 摄影:Marco Anelli

 

  在逾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皮斯特莱托的创作范围涉及绘画、行为、装置、雕塑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和计划。他于1967年开启的“行走的雕塑”(Walking Sculpture)以及2003年创作的《第三天堂》,冲出了美术馆、画廊的传统展览空间,在不同国家和场合被不断演绎。此外,皮斯特莱托还曾创立行动艺术团体“The Zoo”,广泛接纳当时的知识分子、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和电影人,他的个人工作室也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意大利文化艺术领域重要思想、观点的交融汇聚之所。

 

  此次在上海的个展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本人策划,展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第三天堂》的最新创作版本,以及皮斯特莱托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作品,包括《物体的转动》、《无限立方米》和"镜画"等。通过丰富的艺术创作,皮斯特莱托始终在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时空的无限问题。

 

从自画像到“镜画”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33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耶拉(Biella)。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和修复师。14岁时,皮斯特莱托开始在父亲的修复工作室帮忙,一手实践并掌握了扎实的欧洲古典油画的修复技巧,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神圣宗教题材的绘画。

 

  “ 14岁时,我开始跟随父亲工作,我对艺术史的了解源于亲自接触那些大师原作。当时,成百上千幅艺术史各个时期的重要绘画陆续进入工作室,它们中的一些在修复上有很大困难,我和父亲不得不深入研究直至找出修复它们的最佳方式,这种艺术训练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是十分宝贵的。”皮斯特莱托曾这样说道。

 


展览现场,“镜画”系列作品

 

站立的男子,1962/1982©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大学时期,皮斯特莱托听从母亲的建议进入都灵一所商业艺术学校,师从当时意大利最具创新精神的平面设计师之一阿曼多·泰斯塔(Armando Testa)。毕业后,他最先涉足广告领域。由于当时的广告界对当代艺术持有非常关注和吸纳的态度,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培根等艺术家由此进入皮斯特莱托的视野,并率先影响和开启了他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与创作。

 

自画像,1956©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牧师, 1957©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沙发上的男人, 1958©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皮斯特莱托早期的艺术实践开始于自画像的探索,画面带有很强的物质性。起初,人脸几乎占据整张画布,颜料大量堆砌,五官也作了模糊化处理。当时意大利艺术界流行的具象与抽象艺术之争,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皮斯特莱托的早年创作。到了1957年至1958年,皮斯特莱托的平面绘画发生了一些变化,人的面部和身体同时进入画面,艺术家开始在背景处作文章,逐渐把创作重点放在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上。部分画面背景融入了一些教堂风格的建筑元素。比如《牧师》(Priest, 1957)中,画中人物一副神职人员的姿势,披着圣衣,人物和背景的几何与图形化处理,让人联想到哥特式大教堂的尖塔结构。而《沙发上的男人》(Man on sofa, 1958)等作品中,人物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背景里都有一个发光的彩色玻璃窗,从后面辐射光线。

 

银色背景的自画像,1960©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1961年,皮斯特莱托创作了名为《现时》(The Present)的一系列作品。这是皮斯特莱托在绘画上的首次重要转变,并直接促发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镜画”系列的诞生。一次偶然的契机,皮斯特莱托试着在画布表面先涂上一层有镜子光泽的透明清漆,才开始在上面描摹自己的脸。然后,他突然意识到,在这样的表面上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不必再用镜子观察。这一发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一年中画了许多类似的作品,用这种技巧描绘了自己坐着和站着的样子。皮斯特莱托将这些作品命名为“The Present”,以表明在观看者、倒影与画中人物之间那种微妙的即时关系。

 


皮斯特莱托在其作品“镜画”前,影像截图(来源:SIMON LEE)

 

影像截图(来源:SIMON LEE)

 

皮斯特莱托在其作品“镜画”前,影像截图(来源:SIMON LEE)

 

  皮斯特莱托在这样的实践中发现了时间的维度。1962年,他进一步完善了“镜画”的技术:在一张薄纸上画好轮廓再将其放大到真人尺寸,然后用画笔笔尖上漆,最后将它粘贴在经过镜面抛光的不锈钢板上。1971年以后,画纸被拍摄影像的丝网印刷品所代替。这种新的“反光”透视方法,让观众本身的反映与现实场景、作品融为一体。“镜画”于1963年在加拉泰亚画廊首次展出,皮斯特莱托也随之声名鹊起享誉全世界,在波普艺术与新写实主义的各个大型展览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镜画”的诞生开启了皮斯特莱托最重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阶段,并成为他后来艺术研究与创作的重要理论与思想基础。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他不断回到这一主题,以行为、装置、雕塑等多种形式一再演绎和拓展。“镜画”的本质特征是时间的维度。皮斯特莱托通过“镜面”将观者与实时现场纳入作品,对被20世纪前卫艺术所摒弃的文艺复兴透视法进行了反向创作。“镜画”为观看者创建了一个进入作品虚拟空间的入口,在艺术与现实生活间真正开辟了一扇门。

 

门,1976/1997©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与“贫穷艺术”

  最初的一组“镜画”作品后,皮斯特莱托陆续发展和创作了“减少的物品”(Minus Objects)系列及《衣衫褴褛的维纳斯》(1967)等后来被视为带有典型贫穷艺术特征的作品,为评论家杰尔玛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于1967年提出的“贫穷艺术”概念提供了重要参照——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以原始质朴的物质材料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定义,成为“贫穷艺术”运动的奠基之作。

 

《衣衫褴褛的维纳斯》(Venus of the Rags),1967© Michaelangelo Pistoletto

 

  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一楼西展厅前,“减少的物品”系列中的《大井》装置,在一个开放和封闭并存的空间里,瓦楞纸与镜面这两种普通的日常材料被赋予了新的观看意义。

 

《大井》,镜面、瓦楞纸,120x180cm,1965-2021

 

  Celant以“贫穷”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观念:“反商业、独断、平凡、反形式,凸显媒介的物理性和材料的易变性……尽管他们对现实的解读并不易懂,却是锐敏、晦涩、个人且激烈的。”贫穷艺术并不表现贫穷,“贫穷”指的是表现媒介的廉价易得,受波兰导演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所开创的“贫困戏剧”(Poor Theatre)的启发,格洛托夫斯基在他的戏剧中主张尽量减少服装、化妆、灯光等非必要的元素,将重点放在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上,贫穷艺术家同样希望“将事物减少、消除、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选择废旧品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廉价材料进行创作。

 

  皮斯特莱托解释说:“‘贫穷艺术’并非一定用破布这种无用物,而是要从惯性的艺术思潮中抽离出来再来观察艺术。”“贫穷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所使用的材料,而是让艺术和日常生活发生关联,且这种关联不带有商业干扰,是纯粹的、质朴的。

 

《无限立方米》,镜面、麻绳、木头,120x120x120cm,1966-2021

 

  在西展厅,同时展出了此系列的另外一件重要作品《无限立方米》,一个由六面镜面向内的镜子界定出的一立方米空白空间,成为了镜面相互照应的无限空间。西展厅中,皮斯特莱托赖以成名的镜画系列,以3组双联黑白几何镜画将阴阳对立、统一及互化的中国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这些作品将对物质的需求降到极低,以最朴素的现成材料调动观者最敏锐的感知,这正是皮斯特莱托为最不起眼的物件赋予的多维度内涵。

 

第三天堂——生命的公式

  2003年,皮斯特莱托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同年,他发表《第三天堂》宣言,并开启其同名系列创作。在这一系列创作中,他以数学的无限符号“∞”为基础,衍生出第三个圆,从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第三天堂”。它的象征意义来源于“三元转化”理论公式:数字三的动态变化。三个圆分别象征着自然主宰的世界、现代社会创造的人工世界以及这两者终将达成平衡共生的理想世界,即人类文明的新阶段。

 

《第三天堂纱帘——三元转化》,12面纱帘,织物印刷,500x300cm,2020

 

《第三天堂》,木材、金属、聚苯乙烯、织物,1000x450x50cm,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大楼,2014年

 

  本次展览“生命的公式”,以近乎倒序的方式,从预示着艺术家美好愿景的“第三天堂”系列展开。这个象征性符号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庭、在古巴哈瓦那的教堂广场上、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列宁雕像旁,在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大楼前的“新的无穷大符号” 现高悬于民生美术馆核心筒展厅正中,宣示着艺术家愿携手全球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全新世界的理想。

 

上海展览现场

 

《镜子的划分与倍增》,钢结构、石膏板、镜面,300x220x50cm,2018

 

  在大型装置作品《镜子的划分与倍增》中,遍置着以各种不同角度打开的双面镜,镜面之间的互映及反射暗示着个体与环境甚至所处社会的关系,折射出人类意识、情感、记忆和梦想的复杂无限,视觉化地展现出对于理性的虚拟探索。镜面如同一张巨大的表盘,连同观众的活动轨迹一同嵌入在“第三天堂”的中轴坐标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的尾声以文献方式呈现了艺术家围绕“第三天堂”核心理念展开的一系列实践,包括大地艺术、行为事件及大型装置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创作。在这里,“第三天堂”可以是转瞬即逝的闪现,也是长存某处的永恒印记。

 

  游走于镜面剧场中,无数重重叠叠的身影就如现代社会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欲望一般虚幻缥缈,令人迫切追问: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生命的公式该如何书写?我们与自然、与人类世界、与他者的关系该走向何处?沿着皮斯特莱托“第三天堂”的美好愿景一路回溯至“减少的物品”,生命的公式仿佛是无限的减法,或许唯有不断回到最本真的、最原初的状态才能真切地体悟那个理想中的“全新世界”。

 

  本次展览于2021年6月9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将持续展出至9月30日。(台馨遥/文,部分文字内容编译、参考自Michelangelo Pistoletto、TATE、SIMON LEE官网,现场图片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