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爱书店是种美好的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6-13 16:44来源:善本古籍

 

  在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爱书店,开书店,逛书店,还会在逛的同时偶尔忍不住动手整理书架上的书。他们对书店的爱超出一般人的理解,他们被朱晓剑称为“书店病人”。

 

  所谓书店病人,朱晓剑的理解是,这些人对书的情怀甚为独特,可能也真只有“病态”才能形容,好像是只有书才能带给生活、精神的愉悦,超越了一般的欲望。作为本土著名书评人,朱晓剑自己也是位不折不扣的“书店病人”,他最近还为这样一群人和他们心爱的书店写了本书,名字自然也叫《书店病人》,关于书店主人和书客们的种种故事、情怀、风景,写了个痛快。

 

  不过,在他应邀为大周末写的这篇稿子里,朱晓剑说的全是别人的书和书店。他自己,只在这些书和书店间,继续逛来逛去。

 

吸引人的书店胜在细节

  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伦敦的查令十字街84号已然成为一种传奇,成为不少旅游者观光的目的地之一。台北的诚品书店也当属此列。有意思的是,成都毓秀苑阅读主题酒店也以“芳邻路10号”来界定其身份了。对许多书店病人来说,开书店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兼备智慧。在《业余书店》里,作者邱小石如实记录了独立书店读易洞的成长历程,内容涉及书店经营的故事、乐趣与思考的方方面面。这虽然只是开书店的记录之一,却让我们看到书店成长中的艰辛。

 

  80后硕士雅倩编的《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成为书店达人们最喜爱的一本书,将中国23个省份最强大、最有特色的88家书店进行了基础素描,是一本力求详尽的“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但对于开书店的那些事儿,较少直接的描述。开书店的故事不仅有着优雅的一面,更有着创业的艰辛。

 

  那些在书店业最著名的书店如万圣书园、先锋书店、西西弗书店、青苑书店、万邦图书城等等,经营时间都超过了10年以上,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而新型书店如时尚廊、方所书店、今日阅读书店则在新经济时代快速崛起,这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呢?

 

  绝大多数书店看上去相差不是特别大,但能吸引人的书店,却是胜在细节上,这包括书籍的陈列、场地的布置,以及对书架的巧妙运用,这也还包括其所引进的文创产品是否独特有关。在书店达人锺芳玲看来,这些小细节和书店氛围正是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的可能。

 

  读读扫红的《尚书吧故事》和《坐店翻书》,大致能感受到书店的故事与趣味是滋养着书店的灵魂。

 

  不同的人物在书店登场,相遇,那一种美好或忧伤让人惦念、回味。

 

逛书店是种“有氧生活”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说,逛书店总是爱书人心中一件愉快的事,往往过程引人喜悦,结果令人回味,并伴有意外的发现,似乎那些收获本不为自己所有,只因与某书有缘,得到上天赐予,一见倾心,过后再想,都要惊叹缘分如此。

 

  在北京的书店你会遇到止庵、谢其章,到杭州你或许会遇见魏英杰、周华诚、傅国涌,在厦门你可能遇到南宋,在长沙是彭国梁……他们逛的书店,所延续的是一个城市的书店文化与书香,由此让我们见识了不同城市的书店风景。

 

  逛书店的事儿不外乎访书,但除此之外还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同好”,交流对书的意见,分享书中的故事,则可视为书店文化的延伸了。

 

  编辑《独立书店,你好!》系列的薛原来成都,我曾带着他一连逛了十多家书店,有的书店如弘文书局、读好书、印象大书坊如今已消失掉了。台湾永和小小书房的刘虹风在逛一家旧书店时拍照,被店长拒绝,她跟我在电话中抱怨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书店?我们是在传播书店文化啊。还好,如今的书店都普遍摆出了“欢迎拍照”的姿态。

 

  锺芳玲来成都,我带她逛三重奏镜像书吧,书吧创始人之一光哥拿出她写的《书店风景》请她签名;北京蜜蜂书店的张业宏在成都,不断地感叹成都的书店浓浓的氛围,在不同的书店间反复流连;先锋书店的钱晓华在逛象形书坊的时候说,成都真该有一家地标性的民营书店了。

 

  同样,有机会去外地,我也会逛一逛当地的书店,比如去西安跟书友逛万邦图书城、博文书局,去绵阳跟诗人逛小雅书房,到昆明逛麦田书店……逛书店不仅仅为体验书店本身的存在感,也在于通过书店可以观察到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这不仅是一种书店情结,更是体现了书店的价值所在。

 

  这一场场书店故事,精彩,似乎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带着不同的书店达人在成都的书店里游逛、拍照,就好像抵达了最美妙的生活境界。有的朋友干脆将此定义为“有氧生活”。

 

开书店永远不入“四大俗”

  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是今年流行新四大俗。不过,如果是开一间书店,则永远不在此列。开书店曾经被当作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存在,但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转型,这几年已让位给咖啡馆了。

 

  即便是这样,书店作为一种文化空间而存在,其提供的内容可能包罗更多。学者许纪霖说,逛书店,不仅是买书,更重要的是享受网络购书感觉不到的书香品味。在新浪微博上,关于逛书店的信息多达140余万条,可见对书店认同的人群也还是人数可观。爱书人对书店的认知趋于一致:书店即是爱书人中的光。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对于爱书人来说,逛书店是一种享受。在大型书店游走,可以尽览书业的繁华,而小书店则让人找到理想中的桃源。不仅如此,那些跟书有关的活动,让书与生活变得更为亲密一些,缺乏了这些,一个城市的读书生活,恐怕会大打折扣的。

 

  书店需要首先生存下来,才能有力量求得发展。书店的优雅更多时候是外在的表象,亟需的是与时代文化的调适,背后是对书店文化的坚持,当书店卖起了文创产品、咖啡馆之后,它们是否还是纯粹的书店?这样的争论看似是坚守,其实放弃了书店的多种可能性。

 

  书店所营造出来的不同调性,是对书店文化的理解。对书店病人来说,这不是境界的差异,而是对阅读文化的可贵色调。在成都,逛这样那样的书店,大致能感受到:书店不是在玩概念,是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不管是逛书店,还是开书店,其坚持的是一份文化理想,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这一种优雅,在这个时代同样是值得珍惜的:没有书与书店的地方,总是让人寂寞。

 

《书店时光》里的那些“天堂”

  《书店时光》的两位日本作家都酷爱读书,都长期在海外生活,并且都做过新闻记者。这样的两个人漫游世界后,特别纪录下的一些很值得瞩目的独立书店,集结成书后一定是很有价值并且好看的。

 

  光是听听这些名字,就不禁令人羡慕嫉妒恨—佛罗伦萨洛维艺术书店、伦敦书评书店、杜乐利花园书店、史基拉三年展书店、天堂书店、包豪斯艺术书店……他们都去过!

 

  其中,“天堂书店”被普遍赞誉为“全世界最美的书店”,我想大概还因为它是坐落在古老教堂里面,从意义上讲,确实应该离天堂更近一些吧。书店坐落于荷兰著名的古城马斯特里赫特,欧盟的诞生之地。店面建在一座13世纪的大教堂里面,保护工作做得很好,教堂原有的壁画和内部装饰都没有任何改动,书店里面所有的书架、楼层,都是用可以拆卸的金属结构搭建。

 

  这样一家书店,光是看照片,就足以让人相信:借着教堂本身的古老气质,“天堂书店”也拥有了一家书店能够拥有的极致高贵感。如果你是一个书虫并且有机会到荷兰,千万不要错过这里—想想吧,古老的建筑,高大的穹顶,瑰丽的壁画和上千种精美书籍同时呈现在你面前,这和走进天堂的感觉又能相差几分呢?

 

《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

  这家书店可谓巴黎的文化地标,也是全世界独立书店的标杆。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这些名字都曾与莎士比亚书店紧紧相连。他们在这里看书、聊天、抽烟、朗诵、写作,甚至在无聊的时候走进来看看自己今天会碰到谁。

 

  女老板西尔薇娅·毕奇除了经营书店,还要帮作家们收发信件和电报,因为许多寄居巴黎的文人干脆把“莎士比亚书店”当做自己的通信地址。有了这份亲密和信任,也难怪乔伊斯的名作《尤利西斯》是由莎士比亚书店而并非出版社力推出版的。太多过往,太多故事,不写下来太过可惜,于是有了这本《莎士比亚书店》,西尔薇娅·毕奇的回忆录,一大堆著名文人的奇闻异行,精彩而真实。

 

  终于造访巴黎的那天,我找到了这里。

 

  墨绿的书店门口,小黑板、九月的花叶,和那可以接水喝的小喷泉,一切都美得让人心颤,店内的英文书可以用“满坑满谷”来形容,因为店面狭小而书实在太多。处处都是沉淀了时间和心意的细节:迷你洗手池紧挨着书架,却不见书上有一点水迹。红色天鹅绒坐垫、壁龛般的华丽小隔间,一对情侣坐在里面静静翻书,窗口一台打字机告诉你,曾经有多少作家在这里望着塞纳河写作。海明威的肖像随随便便贴在通往内室的门上,提醒你里面是私人空间。

 

 那天,谁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