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清代的缂丝艺术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9-17 09:24作者:严勇来源:北京画院

  ︱严勇︱

 

  缂丝是一种独特的丝织技法,它能自由地变换丝线的色彩,擅长表现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它所表现的物象工丽细巧,生动逼真,因而特别适宜以书画作品为粉本进行模仿织造,从而制作成新的欣赏性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品被称为缂丝艺术品。缂丝艺术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需要织制者具备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高的书画艺术修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很多缂丝书画甚至达到了超越原作的境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古人言“一寸缂丝一寸金”,即表明了缂丝作品格调高雅,富贵气象十足,身价骄人,历代多为宫廷或达官贵人所享用并珍藏。

 

  中国最早的缂丝制品的出现应不晚于唐代,且当时多为纹样、配色都较简单的实用品。从宋代开始,缂丝从装饰和实用领域脱窠而出,转向了纯欣赏的艺术化创作,达到了中国古代缂丝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元代缂丝风格变南宋的细腻柔美而为简练豪放,喜好金彩的做法独具时代风尚。明代缂丝的技术在宋元缂丝的基础上,创造了装饰味很浓的凤尾戗和双子母经,尤其是缂丝色彩线加织金线、孔雀羽线和双股强捻丝线等,别具匠心。

 

  入清后至清乾隆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日趋繁盛及宫廷对高雅艺术品的追崇等原因,缂丝书画繁盛一时,再现辉煌,成为继宋代之后的中国古代缂丝艺术的第二个高峰。至晚清,缂丝艺术随着清代国势的日薄西山而式微。

 

(清) 缂丝乾隆御制诗西湖十景图册之小有天园  纵24厘米 横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缂丝乾隆御制诗西湖十景图册之小有天园

纵24厘米 横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一、清代缂丝艺术的题材

  清代缂丝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动植物:

  这类题材表现的是自然界中的林木花草、走兽鸟虫等各种物象,缂织时力求写实逼真,自然生动。这类题材的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缂丝《芦雁》、康熙缂丝《锦鸡》、乾隆缂丝《牡丹》、乾隆缂丝《写生花卉》、乾隆缂丝《梅杏》、乾隆缂丝《灵石水仙》、乾隆缂丝《御笔朱竹》、乾隆缂丝《梅鹊》、乾隆缂丝《蝴蝶》、乾隆缂丝《榴花双鸟》、乾隆缂丝《乾隆御制诗花卉册》、嘉庆缂丝《梅花山水》、嘉庆缂丝《榴花双鸟》、光绪缂丝《竹雀图》等。其中缂丝《乾隆御制诗花卉册》共八开,分别表现玉兰、蔷薇、桃花、望春花、婪尾春、石榴花、紫栋花、水仙花等八种艳丽的花卉。

 

  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缂丝《花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有缂丝《凤凰牡丹》挂屏。另在朱启钤著《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著录有清代宫廷藏乾隆时期的缂丝《高宗御制诗鹭立芦汀》《高宗御制诗白苹红蓼》《高宗梅石并诗》《高宗御笔兰竹》《高宗御笔汉柏并诗》《高宗御笔朱竹》《高宗御笔梅杏》《高宗御笔诗海棠》《高宗御笔双头牡丹》等。朱启钤著《存素堂丝绣录》中著录有乾隆朝缂丝《鸡雏待饲图》《雀雏待饲图》二卷、缂丝《花卉御屏》二轴、缂丝《博古花卉集景图》轴、缂丝《花卉》挂屏、缂丝《春蔬图》挂屏等,也都是以花鸟草虫为题材。

 

(清) 缂丝御笔朱竹轴  纵123厘米 横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缂丝御笔朱竹轴

纵123厘米 横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2.山水风景:

  包括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流水行云、山川树石、亭台楼阁等,这类题材的数量在各类题材中相对较少。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缂丝《乾隆御制诗西湖十景图册》《山水》《松石山水》《山水翔鹤》《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缂丝《山水图》轴等。其中缂丝《乾隆御制诗西湖十景图册》缂织出了杭州西湖的龙井、小有天园、湖心亭、清涟寺、放鹤亭、留余山居、吟香别业、湖山春社、漪园和蕉石鸣琴十处风景图,每景配缂丝乾隆御制诗一首,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西湖十景湖光潋滟、林木蓊郁的自然之美。

 

3.人物风俗:

  如故宫博物院藏缂丝《文王发粟图》《青牛老子》《仇英后赤壁赋图卷》《七夕图》《九阳消寒图》《鸡雏待饲图》《耕织图》《仙舟仕女》《婴戏图》《仕女》《麻姑献寿》《七夕图》等。其中缂丝《文王发粟图》表现西周文王开仓发粮救济百姓的场面;缂丝《青牛老子》表现老子西游的历史典故;缂丝《七夕图》表现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七夕佳节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人间女子仰目乞巧的场景。

 

  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缂丝《沈周蟠桃仙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有缂丝《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图》轴。

 

4.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以神话人物、动植物纹或文字等纹样作素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吉祥寓意的纹样图案。这些吉祥图案通常所要表达的寓意有长寿多福、吉祥如意、多子多孙、乐叙天伦、升官发财、五谷丰登、夫妻好合、安居乐业,等等,归纳起来不外乎是“福、禄、寿、喜、财”五个方面的含义。这些吉祥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类题材的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缂丝《独占鳌头》《海屋添筹》《三多有庆》《万年如意》《鹤鹿同春》《八仙介寿》《秋桃绶带》及缂丝加绣《三星图》轴等,南京博物院藏缂丝《瑶台群仙祝寿图》,镇江博物馆藏缂丝《醉八仙图》、缂丝《群仙祝寿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缂丝《博古》挂屏。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录有缂丝《仙壶集庆》《海屋添筹》《高宗御笔仙壶淑景图》《高宗御笔新韶如意图》等。《存素堂丝绣录》中录有缂丝《天喜图》轴、缂丝《岁朝图》二轴、缂丝《福字》等。

 

5. 诗文法书:

  这类题材在各类题材中数量也较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缂丝《御制晏子祠长清行宫诗册》《御制思泉行宫诗册》《御制白鹤泉行宫诗册》《御制泮池济宁行宫诗册》《御制泉林行宫诗册》《御制新乐府诗》《御制耕织图诗韵》《御制全韵诗》《御制廓尔喀贡象马诗》《御制喇嘛说》《御制十全记》《御制五福五代堂记》《御制十三经》《御制四得论》《御制君子小人论》《御制纳贪含垢论》《御制主静论》《大破莽兵于昆明事》《石鼓文序》《临王羲之帖》《临米芾帖》等。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录有清代宫廷藏乾隆时期缂丝法书116件,其中缂丝乾隆帝御笔或御制的法书多达88件。另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中录有乾隆朝缂丝《平定台湾方略》四卷、缂丝《御制墨云室记》卷、缂丝《御制诗篆书七言联》、缂丝《御制诗句隶书七言联》等。其中缂丝《平定台湾方略》四卷包括《高宗御书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高宗御书平定台湾功臣赞序》《高宗御书生擒林爽文纪事》《高宗御书生擒庄大田纪事》。

 

(清)缂丝袁生帖  纵74厘米 横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缂丝袁生帖

纵74厘米 横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诗文法书按内容又可细分为四大类,一是乾隆帝书四书五经,如书《虞书舜典》;二是乾隆帝书佛经,如《心经》;三是乾隆帝临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名帖,如乾隆帝临王羲之的《袁生帖》《彼土帖》《谯周帖》,苏轼的《霜余帖》《天际乌云帖》,米芾的《元日帖》等;四是乾隆帝的御制诗文,这也是最多的一部分,如乾隆帝作《四得论》《五福五代堂记》《咏六经及六艺诗》《十全记》《八徵耄念之宝记》《戒得堂记》《经筵御论》《五经萃室记》《宁寿宫铭》《养心殿铭》《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至静论》《纳污含垢论》《记里鼓车说》《喇嘛说》《热河考》《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反苏轼超然台记说》《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全韵诗》《驻跸恩泉等处行宫各体诗》《题陈括画万年青诗并图》《松荫柳色诗》等。

 

  这类诗文法书题材的缂丝作品,绝大多数是摹缂乾隆帝的御制诗文,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非同寻常。如缂丝《御制全韵诗》摹缂乾隆帝御制四声切韵诗,记述了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征伐明朝,入主中原的艰难创业历程。缂丝《乾隆御笔喇嘛说》摹缂乾隆帝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为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而作的御制文,此文阐述了清王朝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缂丝《御制十全记》摹缂乾隆帝于乾隆五十七年所撰《十全记》御制文,记述了乾隆帝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再扫金川,一靖台湾,一入缅甸,一复安南,两胜廓尔喀(今尼泊尔)的“十全武功”,意在“以昭武功而垂久远”。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记述乾隆帝八旬万寿时命镌八徵耄念之宝,以表达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的自强情怀。缂丝《御笔君子小人论》摹缂乾隆帝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所作的御制文,论述的主题如开篇所说:“君子小人之名见于《易》而论于《书》,其界不可不明,而其迹则不可不慎也。”意在告诫臣子摒弃门户朋党之争,以避“祸延及国家”。

 

6.宗教内容:

  如故宫博物院藏缂丝《无量寿佛》《观音像》《四臂观音》《达摩》《十六应真》《释迦牟尼》《弥勒圣界》《极乐世界》《大士像》等,辽宁省博物馆藏缂丝《达摩像》《释迦牟尼像》,西藏布达拉宫藏缂丝《四臂观音》轴。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录有缂丝《释迦牟尼像》《观音大士像》《无量寿佛像》《尊胜佛母像》《极乐世界图》等。另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中录有乾隆朝缂丝《朱衣达摩像》轴。

 

  这类缂丝作品多作为藏传佛教所用的唐卡,以其纹样华丽、用丝细匀、缂织精美、风格独特而著称。如缂丝《三世佛》,在本色地上缂织佛像,采用齐缂、构缂、长短戗、木梳戗、包心戗等技法,局部着笔晕染,具有形象鲜明、层次分明、工艺精美的特点,是乾隆时期缂丝艺术的稀世珍品。缂丝《阳体秘密佛》背面有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文题记:“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缂丝阳体秘密佛……”此外,缂丝《阴体上乐王佛》和缂丝《阳体威罗瓦金刚》也都有类似白绫题记,时间都为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十一月初五,这反映了乾隆中期缂丝技术的高超水平和宫中藏传佛教的繁盛。

 

2021914

(清)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

纵78厘米 横1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二、清代缂丝艺术的技艺特点

  清代缂丝的技艺保留了中国历代缂丝传统的技法,如齐缂、构缂、刻鳞、木梳戗、凤尾戗、长短戗、子母经和搭棱等。如故宫藏康熙缂丝《锦鸡牡丹图》轴就运用了齐缂、构缂、刻鳞、木梳戗、凤尾戗、长短戗、子母经和搭棱等多种技法缂织。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图》轴运用齐缂、构缂、缂金、长短抢等技法缂织,辅以敷金和敷彩的绘画技巧,表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恢宏华美之景。画幅人物众多,以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为中心,左右胁侍大势至和观音,另有主师、本尊、女尊、护法神、菩萨、空心母等齐聚,喇嘛、吉祥天母、六臂大黑天和阎魔等散布其间。构图繁复热烈,而配色和谐,主次分明,详略得宜,并无壅塞之感,显示出缂丝技艺的纯熟精湛。

 

  在传统技法基础之上,清代创造了双面缂(又称透缂)技法,即缂丝的正反两面花纹均完全一致,清楚平整,精细规矩,不露线头和线结,这一缂丝技法提高了作品的装饰效果和实用价值。

 

  在色线运用上,清代缂丝书画多采用两种不同色相或不同明度的色丝合捻而成的合色线,用以增强物象的色彩肌理及明暗变化的表现力。例如用纯绿色的合股丝缂织花叶的阳面,用深绿与黄绿的合色线缂织阴面,使叶子看起来一半深一半浅,呈现出明暗变化,颇具立体感。又如鸟禽羽毛用白色和灰色合捻的线缂织,表现出绒毛的细腻柔和感,使物象栩栩如生。

 

  清代缂丝书画在配色上较为流行用同一种色彩由深到浅渐进推移的“三蓝缂法”“水墨缂法”和“三色金缂法”等技法。“三蓝缂法”是在浅色地上,用深蓝、品蓝、月白三种色相相同、色调不同的丝线作退晕处理,用戗缂技法缂织成各种花纹图案,这种技法的运用,使画面较为鲜耀明丽,较明代缂丝的素雅沉稳,别具风格和时代特色。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缂丝《山水》就是使用这种技法的典型作品。“水墨缂法”是在浅色地上用黑色、深灰、浅灰三晕色戗缂法织制花纹,以白或金勾边,具有素雅庄重的艺术效果。“三色金缂法”是在深色地上用赤圆金、淡圆金和银色三种捻金银线缂织,使缂丝作品有花纹闪亮的效果。如金龙,用赤圆金线和银线缂织龙鳞,用淡圆金线绞边,或缂织爪尖和尾梢等部位,使龙纹光亮耀目,异常突出。如故宫藏乾隆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使用了缂金技法,画幅金光异彩,富丽堂皇。此外,“三蓝缂法”和“水墨缂法”也有加金线勾边的。

 

  清代中期,缂丝书画中见有用丝线缂织地纹、用毛线缂织花纹的作品,称为“缂毛”,以这种技法缂织的花纹具有毛绒凸起的立体感强的装饰效果。如故宫藏乾隆缂毛《鸡雏待饲图》挂屏采用丝毛合捻的线,施以长短戗、平缂、搭梭等技法,使鸡雏羽毛的层次和质感表现得尤为逼真,摹缂御笔文字则用丝线,虽然仅用平缂、搭缂技法,但缂工细致传神,使书与画相得益彰。故宫藏缂毛《三星图》挂屏以齐缂为主,兼施构缂、长短戗、木梳戗等,尤其是于山石、枝叶、草木和鹤鹿等处施以缂毛,表现出物象的滞涩感和高凸感,使画面的枝树花叶更为厚实挺括,山石更具立体感,装饰效果别具一格。

 

  缂丝书画自南宋以来,常有在某些图像精微处用毛笔补彩的做法,但加绘的部分在整个作品中所占分量很小。到乾隆时,较多地出现了“缂绣混合法”的作品,即同一件作品综合运用了缂丝、刺绣和彩绘三种不同的技法制作,这种缂、绣、绘合璧,是乾隆时缂丝作品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织物的装饰效果,丰富和提高了缂丝艺术的表现力。如故宫藏乾隆缂丝加绣《观音像》轴表现身着饰有珠宝璎珞的天衣彩裙的观音,立于五彩祥云中的莲台之上,画幅运用齐缂、缂金、构缂等技法缂织人物及其衣饰,观音的披帛用缉线钉绣,表现出轻纱的质感和透明感;同时在缂、绣难以表现的细部,施以敷彩、敷金等绘画手法。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观音艺术形象的塑造更为丰满完美,堪称乾隆时期缂丝加绣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又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四十六年的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画面的背景和搭配的花纹如天空、地面、山石、流云、水池等,是以平缂、结缂、搭梭、构、掼等技法缂织;人物及主体纹样如童子的面部、衣服及羊只、花草等用套针、戗针、打籽、网针、钉线、擞和针、辑线绣等多种刺绣针法绣制;而梅树、茶树和桦树的树干等局部则是在缂丝和刺绣的地上,再用画笔敷彩加染而成的。图像的每一部位,都能根据物象形态,灵活地变换使用缂、绣或画的不同技法,增强了作品的装饰效果。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的缂丝加绣《三星图》轴,画面的大部分花纹以五彩丝线,运用长短戗、搭缂等缂织技法织出,在一些细小部位则加刺绣技法,如人物衣服上的花纹以钉金线绣,梅花鹿的身躯用散套针绣,仙鹤用鸡毛针绣等,分别表现不同物象的不同质感,充分显示了设计者娴熟的缂绣技巧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乾隆时期由于缂丝技法的成熟以及国力的强盛,缂织技术发展到极为精密牢固而整齐的阶段,在内容方面也演变成极为繁缛的样式。其时缂丝设色鲜明艳丽,较多地出现巨幅缂丝作品,这是中国古代历朝所不曾有过的。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缂丝《青牛老子图》轴纵329厘米、横137厘米,缂丝《乾隆题赞释迦牟尼像》轴纵206厘米、横86厘米,缂丝《三多有庆图》卷纵34厘米、横417厘米,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纵30厘米、横498厘米,缂丝《乾隆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卷纵30厘米、横281厘米,缂丝《乾隆御笔喇嘛说》卷纵35厘米、横444厘米,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纵32厘米、横300厘米,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纵213厘米、横11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缂丝加绣《三星图》轴,纵412厘米、横135厘米;等等,都是清代巨幅缂丝作品的杰出代表。其中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是以明代画家仇英之画为蓝本缂织而成,表现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与朋友重游赤壁,感而作赋的场景。画面共分八段,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采用平缂、构缂、搭梭、掼、长短戗等多种技法缂织,每段既是一幅相对独立的完整画面,又互相衔接,表现了承接启合的构图技巧,用色淡雅,缂工精细。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乾隆鉴赏”“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乾清宫鉴藏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等印,是故宫现存缂丝画中最长的手卷。这些都反映了乾隆时期缂丝技艺的繁盛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水平。

 

  乾隆朝以后,随着清朝国势的日薄西山,缂丝艺术往往仅缂织图案轮廓,细微部分及明暗晕染则用笔描绘,故而外观效果类于绘画,失去缂丝之特色,即便宫廷用度之物也鲜见精品,缂丝艺术步入了江河日下的衰败之境。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