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移动的时代之眼: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首次系统性展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9-16 13:20来源:雅昌

  2021年9月10日,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二回,“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1-2号展厅展出,一批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在尘封70多年后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现场

 

  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受学校委托策划“抗战时期木刻创作展”,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在特藏文献中爬梳出与新兴木刻有关的书籍和图像,其中便含有两套民国时期版画原作。经过细致考证,一批皆是现代版画会成员之作,大部分可见于其出版物《现代版画》《木刻界》等,是罕见的完整系统收藏。以这批作品作为支撑,“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一回”开启,“白咬着黑——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会’馆藏作品展”于2019年开幕。此次展出的为另外一批,为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

 

 

  抗战胜利以后,原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于1946年初迁至上海,并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活动一直持续至1949年全体会员集体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作为此间全国木刻界的中枢机构,该会组织了“抗战八年木刻展”和第1—4届“全国木刻展”,展出的作品不仅首次大规模总结了8年来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与成就,并通过新创作的作品折射出1945-1949年中国过渡期的方方面面,譬如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危机、木刻家赴光复后的台湾旅行创作、解放战争、人民艰难的生活和对新世界的希冀。与此同时,这些作品还在美国、英国、苏联、日本以及全国多个城市流动展出,而被广为人知。

 

 

  此次展览策展人盛葳表示,这批作品填补了研究新兴木刻运动在1945年至1949年的空白。在公立美术馆中关于“木协”作品的系统收藏非常欠缺,这批来源于不同巡展的原作,有相对的完整性,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主题为“移动的时代之眼”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大量巡展给不同城市和地区带来的视觉流动,从而使得左翼、革命的文化得以进一步宣传普及并得到广泛认同;二是木刻家的重新汇集,台湾光复、经济危机、内战爆发等新的事件,对革命与和平的期待等社会心理现象造就了全新的视觉生产。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表示,这批作品结合相关文献建立起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框架,既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新兴木刻研究专题的重要案例,同时也体现出美术馆学术主旨和研究的序列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所提供的资料和思考,能够让广大观众更深入地走进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对于构成中国革命美术的基因和线索获得更多具体而微的认知,同时也给予当下的人们以重要的精神启示。”

 

展览现场,观众与正在被凝视的《新闺怨》

 

  展览分为“抗战木刻总检阅”、“十字路口的中国”、“民间疾苦的呼喊”、“来自台湾的礼物”、“现实生活的日常”、“旧世界的新憧憬”六个单元,让广大观众深入地走进新兴木刻运动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

 

第一单元 抗战木刻总检阅

  1946年5月,汇集全国木刻精英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成立,立即开始着手组织“抗战八年木刻展”。1946年9月18日,包含千余件作品的展览在大新公司画廊开幕。这是中国木刻史上最大规模展览,不仅是对抗战胜利的欢庆,也是对八年木刻创作的全面检阅,同时还出版了包含一百件作品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在前一天的预展中,木刻家邀请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观展,并于当天下午集体赴鲁迅墓拜谒。展览在上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迅速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随后,该展还远赴日本和英国多个城市巡展,将中国现代木刻的成就播散到世界各地。

 

 

 

 

 

第二单元 十字路口的中国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成立后,在全国形成一个新的木刻运动高潮。无论是从主题上而言,还是从风格上来看,新创作的木刻充满了新的时代特色:国民政府的贪腐,尤其是在接收日占区资源方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而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让人民的生活愈加艰辛。在上海,木刻家和普通民众一样饥寒交迫,这些新的现实在他们的画面上一览无余。

 

 

 

第三单元 民间疾苦的呼喊

  1946年6月,国民政府发动内战,更让人民群众本已困顿不堪的生活现实火上加油。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整个活跃期几乎都伴随着意料之外的艰难,但革命的木刻家却没有忽视和逃避,相反,他们再一次吹响集结号,拿起刻刀作武器,积极参与到“反饥饿 反内战”等进步运动中。这些从中国不同城市汇集而来的众多木刻又随着流动展在全国和世界许多城市巡回,凝聚为一种巨大的宣传力量,发出了中国人民的同一种呼声。

 

 

 

第四单元 来自台湾的礼物

  抗战的胜利让甲午战后阔别祖国五十年的台湾省重返祖国的怀抱,新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就在台湾建立了分会。随后的几年中,黄荣灿、陈耀环、朱鸣岗、耳氏(陈庭诗)、荒烟、吴忠翰、黄永玉、麦非、梁白波、戴英浪、戴铁郎、王麦杆、汪刃锋、刘仑、陆志庠、杨谟因等十余位木刻画家分赴台湾,在那里尽情描绘祖国宝岛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和最新现实,并将其发回上海,在展览和出版物中第一次让内地同胞以现代艺术的形式了解和领略了台湾的南国风情。而在此前,以视觉艺术描绘台湾仍停留在清代《蕃社采风图》的民族偏见之中。因此,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是全体中国人民对台湾的惦念与关爱。

 

 

 

 

第五单元 现实生活的日常

  木刻是抗战和革命天然的同盟军,但木刻艺术的题材却并不局限。在抗战胜利以后,描绘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场景的作品却并不鲜见。其中不仅有风景、人像,更有百姓们的财米油盐、衣食住行,摆摊行商、出工务农,以及片刻的安宁与恬静、艰难生活中点滴的欣喜。不仅如此,中华全国木刻研究会还发动更多普通人,尤其是广大学生,参与到木刻的创作中来,构筑起一幅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全国城乡和日常生活的“浮世绘”。

 

 

 

第六单元 旧世界的新憧憬

  抗战胜利以后,重建国家称为当务之急,木刻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和呼吁全国人民积极生产、热心建设。延安的木刻家也参与到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展览中:大生产运动,修筑新公路,民主司法,拥护进步,以及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剪纸、窗花、门神等形式创作的新木刻,让全国观众耳目一新。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木刻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刻制宣传传单,设计制作保安臂章和关防印章,绘制和印刷毛泽东、朱德像……为迎接新的胜利,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与上海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联合办事处,并共同发表《美术工作者宣言》:“为人民服务,依照新民主注意所指示的目标,创造人民的新美术”。随后不久,中华全国木刻协会集体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历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

 

 

 

  展览将持续至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