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王林:如何看待当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书写的关系?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2-06 08:55作者:王林来源:雅昌

  此为2021第15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上的总结发言。

 

7T90qwkvJiCrxgY5qguzUNCNj82BlNRUFKYkbSo7.png

左一为王林在年会现场

 

  本届年会论坛的主题为"批评与艺术史书写",着重谈论的话题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关系。

 

  论坛首先用较多的时间邀请高铭潞、周彦、鲁虹、吕澎等四位作者介绍他们写作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思路和体会,然后是朱青生、郑工、王端廷三位批评家作专题演讲。其中王端廷先生对当代人写当代史的艺术史书写作为提出异议,认为艺术批评写作具有在场性,而艺术史书写则是对已有艺术事实的言说,其事实的确认、筛选与梳理均需要时间沉淀,不应是今人当下所为,而后人日后所做之事,由此引发大家的思考。尽管与会多数人没有直接写作过中国当代艺术史,但展开讨论的前提,是尊重"艺术史书写"的作者,并对写作过程中所具有的艺术批评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可以说,当代艺术在场性的批评写作,对于艺术史书写来说,乃是一个基础和一种准备。

 

  问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对于主流化、整体性和通史型当代艺术史书写的不同的看法,从而反省宏大叙事的方法论及其背后遮蔽的权利关系。

 

  兹概括各位批评家发言要点,简述如下:

 

  贾方舟以问题意识的新旧更替,来谈论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方法。

 

  李晓峰以天地人的传统概念,重新解释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的前后变化。

 

  皮道坚认为写史应保持必要的时间距离,批评不是写史,写史包含批评。

 

  刘淳认为当代艺术史可以一直写到当下,其作品则是对中国当代油画史的书写。

 

  王志亮强调批评书写与艺术史研究结合,以避免宏大叙事之误。

 

  颜勇着重讨论了历史的现场性,指出思想批判的重要性。

 

  郑娜从批评方式的角度,谈及个案及口述史的研究与书写。

 

  王小箭不排斥线性的艺术史,但反对项目化、策略化的历史叙事。

 

  王春辰认为进入历史的关键,在于写作者个人怎么去看待历史。

 

  游江强调从现场出发,不是为了继承传统而是为了发明传统。

 

  陈默讨论的是当代艺术中史与论、当代批评写作与艺术史书写的关系。

 

  杨卫坚持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性,侧重个人叙事,认为艺术史不能只是成功史。

 

  李旭认为艺术史书写具有相对的真实性,应该看重史料档案的重要性。

 

  冯大庆反省通史写作,比较了大写历史与小写历史两者之间的不同。

 

  管郁达明确指出著史立言中封神榜、光荣榜、名人堂等成功学叙事存在的问题。

 

  一一上述15位专家的发言均不无见地,各有真知灼见,由此似可展开对新历史主义史观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讨论。

 

  这样的讨论,同时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意义:一类是专题性的艺术史写作,如地方史、时段史、学院史、专题史、另类史等等;另一类是跨界性的艺术史写作,如展览史、市场史、思想史、文化史、生态史、心灵史、口述史、八卦史等等。其中艺术批评史的书写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关于当代艺术批评自身的历史叙事,更是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批评相结合的理论梳理与思想建设。

 

  既然谈到"艺术史书写",史之所以为史,乃是关于时间经历的历史叙事。在这里,一切关于真实、真相、真话与真理的言说都会接受时间的考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其问正是质疑形如流水的单一且统一的线性时间。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和分层次的,比如对文化和文明的时间性就必须加以区别。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译为"文明",其实谈论的是文化冲突。

 

  所谓世界几大文明,谈的都是从原始时代到古典时代,即轴心时代或原典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体系。此乃世界不同族群集体生存方式所造就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传之后世,在本质上是去时间、非时间和反时间的。从古典时代统一的一元论,到现代主义分离的二元论,再到后现代主义综合性的多元论,我们在说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指的仍然是以一元论思维为基础的原典文化,并没有时间性的历史进步。

 

  那么,人类社会到底有没有历史进步过程的时间性,这是我们必须要追问的。从族群生存需求到个人生存需求的转变,乃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比如人殉制度、比如一人犯罪诛灭九族制度的消失,起码提示出人类社会有趋真向善的历史方向性。

 

  这个变化既是族群集体文化走向现代个人性的变化,更是人类文明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变化。后者才是历史趋真向善的底色,也才是我们判断真实、真相、真话、真理的历史逻辑走向。

 

  联合国人权宣言谈到的"个人及家庭不可虢夺的权力",指的就是要保障个人生存所需的财产所有权在内的人权。这是文明对人类社会权力关系的更新与重建,不无从野蛮时代转向文明时代的博弈关系,也许这种转向永远也不会终结,更不会有一个乌托邦理想作为终点。但人类社会从古代族群生存方式到现代个体生存方式的转变,使我们有了历史进步的基本逻辑。

 

  余英时先生讨论中国现代个人观的改变,讨论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洛克谈论文明的几大特征,就很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当代艺术批评写作,需要凸现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历史进步的基本逻辑,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更是如此。在基本逻辑及其思维方式缺失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提供案例与见证,难以书写历史。

 

  这里最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批评家对艺术家个人创造力的推重。1979年中国美术界关于艺术创作与自我表现的讨论是一个起点,由此逐渐认可艺术家个人创造力的某种合法性和合理性,以至成为官方、美协、学院、江湖、市场和老百姓在内具有普遍性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家之于当代文化而言,是最先取得自由红利的那一部分人。

 

  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果,值得珍惜和捍卫。无论是当代艺术批评写作,还是当代艺术史书写,都应当不遗余力,继续推进这个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只能是摆脱野蛮,走向文明。

 

  祝贺2021第十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批评与美术史书写"论坛成功举办并圆满完成!

 

2021年11月27日

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