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陈聿强与中国水印丝网版画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3-25 15:45作者:于洪来源:美术报

陈聿强 梳 水印丝网 63×50cm

1999年 浙江美术馆藏

  

  ■于洪(杭州)

  

  去年11月,“上善若水——陈聿强的版画艺术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陈聿强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在1998年开始指导我进行丝网版画创作,当时我还并不了解丝网版画,也不知道他对于中国丝网版画的贡献,只知道他平时温文尔雅,是我系丝网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在带完我这届以后就退休了,我留校任教并在此后一直进行丝网版画的教学与创作。

  

  陈老师为人低调,从不在学生面前夸耀自己,所以直到多年以后他对于中国丝网版画艺术的重要作用才在我心里明晰起来:陈聿强先生是中国丝网版画的创建者之一,更是首创了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独树一帜的水印丝网版画。

  

  1981年,一幅版画《斑马》发表于《富春江画报》。这幅作品是正方形单色的黑白画,以黑白的条纹为主,在条纹的中间隐藏着一匹回头下探的斑马,画面通过物体固有色条纹的走向来区分不同的形状,而不是通过明暗上的区别,这有点类似检测色盲的卡片,需要通过人的“视错觉”配合完成造像,大量缺失的视觉信息需要我们大脑自动填补。这种造型手法无论在西方或东方的传统绘画中都并不常见,直到西方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大量运用于“欧普”艺术(op art)。这幅画面效果前卫的小幅黑白版画就是陈聿强于1980年创作的中国最早的丝网版画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丝网版画在中国一直处于空白的状态,但真正意义上的“丝网印刷”在40年代到70年代已经被运用在工业用途上,被称为“丝漆印”“厚漆印”等,用来印制宣传画、招贴画等纸制品,旗帜、袖章等布料以及收音机玻璃面板、贺卡、镜子等材料上的文字及图案。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西方各种美术思潮再度被介绍到中国,有关“丝网版画”的概念与书籍开始进入我国。

  

  中央美术学院的广军于1979年创作出丝网版画《秋天你早!》,与此同时在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陈聿强最早意识到了发展丝网版画的重要性,于1979年开始潜心研究该版种的技法与原理,并于次年创作成功了我国最早期的丝网版画作品《斑马》等,同时发表《丝网版画简介》等有关丝网版画理论介绍的最早论文。1983年在版画系的支持下,陈老师创建了丝网版画工作室。他从浙江美术学院的“西湖艺苑”(原水印工厂)找来了一批在60年代末期用于复制户县农民画的丝网印刷设备,并自制了印台、刮板、感光胶、脱膜液等丝印器材;接着又试验成功了丝网版画中的照相制版技术;1984年丝网版画工作室对学生开放授课,1985年丝网版画技法课程正式纳入至版画系的教学大纲。在央美和国美的共同推动下,丝网版画迅速在全国美术院校中推广,与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一起并称“木、铜、石、丝”四大版种。

  

  1984年,一幅具有独特水墨韵味的版画《西湖之夜》刊登在当年的《版画艺术》上,代表“水印丝网版画”的正式面世。作品表现的是月夜下的西湖,前景中用泼墨法画成的树笔墨淋漓、一气呵成,显示出与水印木刻不同的韵味。采用水印方式的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水印木刻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水印木刻除了木刻特有刀味、木味和印味外,因其水性的印制方法还有着独特的“水墨韵味”,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1954年,张漾兮创作了中国美院版画系建系以来第一张水印木刻作品《新到的画报》,揭开水印版画创作与教学的序幕。“创作应取材于生活的典型,表现手法要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洋技法融合起来”,这是张漾兮首倡的新中国版画创作的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引下,“水印之韵”成为了民族民间方向下木刻语言建构的另一重要目标,成长为版画系重要的学术脉络。

  

  陈聿强1956年到1980年间的作品中,水印木刻占有很大比例,在80年代初创建丝网版画工作室的同时他就开始探索将水印木刻的技巧移植到丝网版画中。在此后表现“鹭鸶鸟”的系列作品中,将水印丝网版画的特色完全发挥了出来,成为了水印丝网版画的经典图式。在1999年创作的《梳》中,画面“黑白灰”分布得当,灰色的水纹用丝网明胶片技法中的独特肌理来表现,充分利用了各种“偶然性”,使水纹显得自然而灵动。画中的留白与边缘的渗化,恰当地表现了鹭鸶鸟蓬松而洁白的羽毛,“劲健”的木刻式浓墨线条勾勒出眼、嘴、足等细节完成了“点睛之笔”。在这批作品中,将中国传统宣纸和墨与西方传入的现代丝网印技术完美结合,并融入自身对中国画及水印版画的理解,成功地确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精神”的、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水印丝网版画”。

  

  陈老师的画如其人,充分体现出“淡然”的特点,他的艺术风格用唐人司徒空《二十四诗品》中排名第二的“冲淡”来形容非常恰当,“冲淡”篇的第一句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意思是在静默无为、虚以待物的状态下,才能体会到自然的精微之处。其作品无论是木版画还是丝网版画总体上都呈现出这种“冲淡”的品质,冲而不薄、淡而有味,而“虚以待物”在我的理解中正是“当代版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