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存续汉字书写火种  倡导艺术文化审美——访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陈振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9-18 14:45作者:俞越来源:美术报

《书法课》教材第一次论证会,会议由陈振濂教授主持

  

2013年,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在富阳正式启动

  

2021年7月29日,“蒲公英计划”培训结业典礼

  

  2022年,是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十周年,美术报作为项目的最初发起者之一,10年来的见证者,在全国“蒲公英计划”十周年之际,推出系列报道,此前,我们通过文献汇编、脉络梳理、亲历者叙述等形式,呈现了“蒲公英计划”十周年来走过的路程。

  

  本期,我们专访“蒲公英计划”的发起人陈振濂,听他讲述“蒲公英计划”10年来的故事,以及对项目未来发展的思考。

  

“蒲公英”的缘起

基于汉字文化安全考虑下的“萌发”

  回顾“蒲公英计划”的历史,我们知道其中的缘起:2012年,陈振濂萌生了开展全国书法教师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为中国汉字文化安全和书法传承出力的想法。并于这一年,与浙报集团旗下的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学术引领拍卖——陈振濂书法拍卖公益专场”,将其个人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推行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2013年“蒲公英计划”正式推出。

  

  其实,在此之前,陈振濂就已经在思考关于汉字文化安全的问题,且从2012年起,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汉字文化”方面的议案。“那时候很多人就说,上升到汉字文化安全的高度,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并非如此!

  

  陈振濂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年仅20多岁,有一次到学校里给同学们讲课,那时候还只是计算机(互联网还未兴起),就有同学表示,中国要走向世界,汉字不适应于计算机。他反问道:“为什么不让计算机来适应汉字呢?”而另一个故事,则是他看到学校里的学生,一边吃着饭,一边单手打字与人聊天,“他是盲打,中间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手机。”

  

  这两件事,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对他的触动极大。在陈振濂看来,近30年来,汉字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革,用拼音“拼”汉字,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字意识与行为习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进程,人工智能、语音输入等方式,甚至连“拼写”的过程都没有了,“后辈子孙对于汉字的概念可能只是一个拼音字母的结果,只是一种图形符号,和原来汉字书写的基本要素已经没有关系了。”

  

  如何在书写汉字实用性消退的当下,保护承传五千年的、作为汉文化核心的汉字?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发布,提出了书法进课堂的明确要求。这是对多年来呼吁加强书法教育的回应。通过书法的审美学习,爱上书法,觉得汉字好玩有趣,魅力无穷,这有助于加强孩子对于汉字的文化热爱,有民族文化认同感。

  

  然而,这也对书法基础教育提出更高的难题:师资够吗?该如何教?是教写字还是教书法?通过调研发现,想要“书法进校园”,师资是重要的因素。

  

  正是这样的契机,让原本就有做公益项目打算的陈振濂有了切入的口子,“蒲公英计划”应运而生:做全国书法教师的培训。

  

  “蒲公英计划”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培养书法教师,让教师学会用正确的教导方法去教育孩子。“面向全国”则是更侧重于对农村、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公益培训。陈振濂阐释道:“相比于城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更有急迫需要;相比于大学的书法专业,中小学书法教师还承担着文明承传与汉字文化承传的重任;相比于书法家协会名家如云的高端,基层中小学的书法教师与学生更属于弱势群体。”2013年,陈振濂带领着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专业教师、西泠印社、书法家协会各级专家为主的教师团队开始推行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提出了三个“100”的公益培训计划:即以三年为期,每年100万元资金的个人投入,每年面向全国义务培训专职中小学教师100名,每年达到100课时以上。

  

  自2013年起,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的种子,从浙江出发,花开遍地;2014年,“蒲公英计划新疆专区专题公益培训”在乌鲁木齐启动,逾6000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2020年起,西藏也绽放了“蒲公英”的花朵。

  

  直到今天,陈振濂在各种场合遇到不认识的书法青年,他们也会自报家门,介绍自己是“蒲公英”第几期的学员。2017年,杭州万名干部下基层,“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他带了一个团组下到乡镇蹲点,当地农村的一名小学教师正是参加了“蒲公英计划”二期的培训。“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培训的群体坚持偏向于农村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选择是对的,这不正是‘文化共富’吗?”

  

  而在新疆、西藏等地区开展的书法培训,更是有利于传承汉字书法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融合,增强民族的团结。

  

“蒲公英”的主线

高等艺术教育映照下的审美居先教学理念

  2019年,作为“蒲公英计划”大科研的成果,以“审美居先”“教学主导”为主旨的《书法课》教材正式推出,分为启蒙级—入门级—基础级—提高级四个阶段,全套16册共128课时,由陈振濂主编,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西泠印社的专家教授共同参与。教材的出版既是“蒲公英计划”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蒲公英计划”一直以来“审美居先”理念的反映。

  

  陈振濂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讲书法时曾表示,“如果有一个小孩在有很多电脑游戏引诱他时、在学校课外作业语数英多门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下,他还会来主动练字吗?”只有黑白没有其他色彩的汉字书法笔画和抽象字形,几乎是不可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且从文化技能掌握的层面上硬压着孩子学习书法,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孩子有可能会将字写得很好,但是从内心来说,他对书法可能是拒绝甚至痛恨的。

  

  相信这一点,很多人会产生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语音视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练字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急剧下降。且从1963年新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书法本科专业创立和1979年第一个研究生教学体制创建起,书法的定位早已从写毛笔字转化为书法艺术创作了。2022年9月起,“美术与书法”又正式升级为一级学科。“过去我们认为不写一手好字就是没文化的固定观念早已不再成立。有学问、有修养、有文化,但字未必写得好已成为社会常态。身处前所未有的信息网络社会,这种写好字的必要性已经被严重削弱。”他表示。

  

《书法课》教材及配套的视频课

  

《书法课》教材

  

  作为在中国美术学院执教20年,又在浙江大学执教20年的陈振濂,一直致力于时代新命题:“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和“书法学学科建设”,出版了《书法教育学》《书法美学》《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书法学概论》,以及有六百万字体量的《大学书法教材集成》等十五种著作,并将研究触角拓展开去,尽量面向社会,比如关于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先学后术”的办学理念问题,比如大学公共课、通识课审美教育的学科意识和体系架构等问题。他说,“如果从美育出发,从浩瀚博大、美不胜收的古代经典入手,诱发出中小学生生动有趣的审美需求,进而引导他们兴趣盎然地日日临池不倦,通过书法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格调,同时也必将因汉字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大有助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蒲公英计划”从启动之初便是“审美居先”而不是“文化技能居先”:不需要人人都当书法家,但要人人都会欣赏古代传统经典名作。

  

  培训围绕着培养书法教师的理念展开,所以课程都围绕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书法技法示范、临帖示范,如何能够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程书写临习且兴趣盎然。最初三年的“大培训”项目告一段落后,经过一整年的重新思考与规整,在2017年进行了全新提升。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转型升级”,把方向引向“大科研”:由原教学团队中的教授、博士们担纲教学,20位经过层层选拔的一线中小学教师,组成书法教学探索团队,结合现场授课讲解与实际教学经验,讨论教学心得与思路、拟出教学科目初稿、提交科研实验报告,从而共同设计一套行之有效、且有高端学术支撑的中小学初级书法教学法模式。有了实际的现场教学经验,项目组着手专门编辑小学3至6年级书法课教材。“团队成员都是书法博士生、博士后,习惯了理论研究,编写面向初学者的书法材料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陈振濂介绍道,“我要求他们一堂课45分钟,必须设计6个环节,时刻保持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一环接着一环,主动想要学下去。”陈振濂表示,“蒲公英计划”的目的,是要通过美育的方式,让小学生打心眼儿里爱上书法,而不再视它是被逼无奈、沉重的“应试”式的课业负担:在《书法课》的教材中,课程设置了“补一补”、“连一连”、“比一比”、“写一写”、“找一找”、“选一选”等环节,教师与学生相对地位平等,所担任的角色是一个发动者、讲解者、共同的实验者,在游戏和试验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兴趣和智慧。这些都打破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写字课固有的教育惯性。“它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它是一种传统文化悄无声息的滋养,而不是书法界时下流行的参展获奖的展前速效培训班。”陈振濂说。

  

  除《书法课》教材外,蒲公英团队成立了书法教师的“蒲公英讲习所”,采取现代传媒的新渠道,实行视频教学,扩大蒲公英教学理念的传播。

  

  2018年起,全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蒲公英计划”成功入选,并且成为第一个艺术项目。“审美居先”的“蒲公英计划”既在中小学课堂提倡“美育”思维,又在社会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以成年人学习汉字书法而定位于“美育”,双管齐下,这与40年前精心构筑起来的以美的创造为引领和以书法美学为主导的大学书法专业教育体系之艺术性质和学科归属,在逻辑上一脉相承。

  

“蒲公英”的新契机

“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开全新局面

  如果说,书法进课堂是“蒲公英计划”启动的机遇,那么2018年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蒲公英计划”转型发展最为重要的契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目标是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也曾好奇,为什么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会入选,得到的答案是:正因为它是艺术,但不仅仅是艺术,它的背后还有强大的汉字文化和汉字背后更浩瀚博大的华夏文明和纵贯几千年的历史;这样的艺术加文化的优势,其他艺术未必有。”在“审美居先”理念下发展起来的“蒲公英计划”,正切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精神实质。入选后,“蒲公英计划”的视野跳出了书法教师、中小学生的范畴,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较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美育”课定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年人群体更加适应于“蒲公英计划”审美居先的理念。成年人不需要通过写字来达到“学文化”的目的,而是需要对汉字书法作为艺术美的热爱和体验领悟能力。“换言之,‘学文化’的阶段早已过去,当务之急是学习‘美’。汉字之美上接文明、文化、文史,又是以审美而不是功用的方式沉浸在我们的日常起居和生活趣味中,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体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幸福感。”

  

  正是由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此前“蒲公英计划”所有的大培训、大科研在此时得到转化和提升:“审美居先”而不是文化技能居先的大胆改革,不仅鼓励中小学生超越于“习字”“写字”学文化的更重要的“美育”;更是每一个社会人,无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都可以选择通过学习艺术滋养生活的“美育”;由它得出的书法艺术在初级入门阶段的定位、定性结论,已经成为我们在新时代书法基础教育中明确认定的一个成功的出发点。

  

  2019年2月28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在京召开。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蒲公英计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显而易见。

  

  “现如今,我们的书法教材、书法视频课以双轨制的方式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存,专业技巧训练与大众审美训练并举,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局面。”陈振濂介绍道。

  

“蒲公英”的未来

一步一个脚印再出发

  “2020年,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第一次去到西藏那曲,那里海拔高,大家心里都没底,元国霞、胡俊峰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到青藏高原去讲课,当时讲台上还放着氧气包。他们回来后,我们商量着必须给他们颁一个‘特别贡献奖’。”“编辑教材时,正值冬季,天很冷,大家在宾馆里一起脑力激荡,白天分头撰写教材内容,下午我们一页页审查ppt,看环节设计是否合理,配图是否准确。工作强度极大,虽然都叫苦连天,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绍兴柯桥上课时,老师顾不得台风天,驱车往来于杭绍之间,就为了使课程能顺利进行。”10年间,每一件事陈振濂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表示,蒲公英的发展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位的支持和帮助。

  

  而教师团队也是感动于陈振濂的坚持:陈振濂生病住院期间,带着滞留针给同学们颁发结业证书,借医院的会议室召开“蒲公英计划”的相关工作会议……“陈振濂老师一直以来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蒲公英书法公益事业当中,哪怕是在身患疾病、最艰难的那几年,他也是坚持身体力行,亲自制定课表、为学员授课、出席颁发学员们的毕业证书等……他总是告诉大家,只要我走得动我就会来看大家。大家就更有坚持下去的信心。”林如表示。

  

  回望走过的10年,“蒲公英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快又稳。未来,“蒲公英计划”的发展方向是哪里?将如何走?又将树立起什么样的方法论原则?

  

  具有程序化、逻辑化的《书法课》教材以及“蒲公英”的教学视频,可以说是借力于30年前“学院派”书法高等教育观念映射和顶层设计笼罩,几乎是从零开始逐渐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同样是“学院派”式的初等书法教育和社会美育课程。“蒲公英计划”的教师在上每一课前,必须遵循程序化、逻辑化的授课要求进行备课。专职的“督学”专家,会对每一份备课的规范内容和质量进行检查,提出建议。这在初等书法教育领域中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投入“蒲公英”教育团队的老师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耐心耐力和素质。“今后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老师必须以‘审美居先’、‘爱上书法’的理念,学会以程式化、逻辑化的专业意识,来使用《书法课》教材,并结合社会需求,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教材。”

  

  陈振濂希望,通过“蒲公英计划”,在书法和汉字面临互联网时代多重压迫受到极大挑战的严酷背景之下,能颠覆、进而提升70多年来早己形成的陈旧的写字技能教育模式,由单一的习字方式转变成包含习字但以艺术审美为目标的新方式;其次,“蒲公英计划”的宗旨一直以来以提升人的审美、重视素质教育而拒绝应试教育即唯比赛获奖为上的方式。重在“育人”而求滋养人生、培育审美性情。第三,则是希望通过书法的学习,从汉字审美入手,进而了解浩瀚博大的中华文明历史,链接起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灿烂文化。

  

  十年前,一棵不起眼的蒲公英,花成絮,落地即生;十年之后,“蒲公英”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