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摹古那“点四”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9-26 08:02作者:方晓春来源:美术报

曹全碑 拓本

  

  ■方晓春

  

  欲学书法,必先摹古。摹古是书法技术层面中重要的技巧环节,是学书之人无法绕过的第一道坎。因而,摹古过程中的如下“点四”,对于夯实学书根基,显得至关重要。

  

  择帖与读帖相伴。提到写毛笔字,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要临碑摹帖,可真正懂得择帖和读帖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大凡随便找来一本或几本碑帖,他们不假思索,不由分辩,不经取舍,提笔即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摹来摹去,秃笔溢篓,废纸成丘,耗精费神,其效微收。众所周知,历代碑帖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务必选择合口味、宜上手的碑帖而习之。择帖可以说对学书者的成功与失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自身的基础来决定,况且,有人喜欢行草,也有人偏爱篆隶,均为性格使然。首选楷帖以作入门为佳,当然正确的学习顺序应该是篆、隶、真、行、草,先学行,再学楷也未尝不可。通常情况下择帖更应该和自己的性格紧密相联,一般而言,性格内向的人,学一些开拓性的字帖较为适宜,如古代颜真卿、米芾、王铎等等。性格外向的人,可学一些严谨性的字帖如欧阳询、赵孟頫较为合度。如此这般,不仅可以在性格情志上产生一种互补性,使得练出来的字,开张而不轻浮,庄重而不板滯,而且对陶冶情操,培养个性也大有裨益。总之,选择范本要规范,对路子。只有这样才便于学习,易于掌握其笔画和结构。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篆书适学二李(李斯、李阳冰),行书宜学两王(王羲之、王献之),隶书勤摹《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诸帖。楷书学晋唐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孙过庭的《书谱》、史游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师颂》。所在多有,不一而足。深沉下去,心若止水,穿越久远的历史时空与古为徒,以古为师,同先贤进行面对面地神交,心贴心地呼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宗师的真传。格调高古的名碑名帖将是未来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范本一旦敲定,切勿进行简单地誊抄。盲目地写,机械地描,长年累月,抄来写去,字帖归字帖,自己是自己,味道迥然。唯一能够排解以上困局的最为灵验妙方倒是沉下心来对碑帖勤读冥思,细品深悟。先广大,继精微。首点画,次结构,再章法。读帖愈多,眼力愈高,审美水准一旦具有一定高度时,遍识如何为优,通晓哪般属上,好在哪里,妙在何处。读帖有如阅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诚然,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眼高手低”。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眼高手不低。眼若低,岂能发现美、怎知欣赏美,惟有高手才能铸精美、造辉煌。读帖要把范本中多方面的要点、要领、要素深深地烙在心底里,将其字形字态牢牢地印在脑海中,做到心有成帖,脑有成字,胸有成竹。清人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吿诫人们:“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见到索靖写的古碑,先是“驻马观之”, 走了几步以后又折返回来“下马观之”,看疲倦了干脆“因宿其旁,三日方去”。由此可知,读帖在学书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摹古之前,品读之中我们要学会熟练玩味古人法帖,准确领悟原作原韵,深入挖掘内在精神。再则,读帖可以无限制地读、广泛地读。涉及面越宽泛,知识蓄积越丰厚,反映到字上的东西越发隽永如斯,耐人寻味。简而言之,只有对所临碑帖的基本点画、间架结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等,进行反复地观察,认真地分析, 才能不断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摹古的最佳效率。轻读其“形”,重读其“神”。如此年深日久,定可心精手熟。

  

  摹帖与临帖共生。当然,书法艺术是有其严格的自身法则的,不可任笔而书,隨意而为。摹帖有用透明的纸覆盖在碑帖上,还有描红与描黑诸如此类,照着下面的字影来依样画葫芦。不管采用何种摹写手段,其效果是极易得到古人点画位置,但多失古人笔意,反之,临书多失古人位置,可易得其古人笔意,临帖摹帖,各显劣优。必须懂得,临帖既不是整篇复制,也不能是全线出击,临与摹之间的区别还在于临是有自己的影子,是主动的。摹是一种最为直接地描画,虽有利于结构的把握,可很难看笔法、笔势、线条的意趣。北宋文字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黄伯思《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临, 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故谓之临。”是通过手的描画来加深脑的印象,把一个个优美的形态铭记于自己的心里。一字一战役,主张各个击破。无论是对整体还是对局部,皆需仔细推敲、慎重琢磨。临帖是一种尤为重要的学书方法,它是将字帖置于案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临帖关键不在字数在遍数,每临一遍应苛求必有所得,临的遍数越多,基础就越牢。通常情况下临第一遍时一定要慢,要突出一个“死”字,即每个字的笔画结体的相对位置一点也不能改变,形态体貌酷似原迹,以求乱真。如有出入定要重来,直到完全如帖所是,从而还要认真巩固,再后不断求“活”,求变,求新,逐渐具备个性特征。这便是人们在学书中所称的“死去活来”法。其实临贴的方法较多,归纳有三:对临、背临、空临,这些都能作为书前演练,对于加深熟练的程度十分奏效。

  

  自摹到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的学习过程。摹帖、临帖二者不容偏废,必须相伴相随,以临为主,以摹为辅,临摹并施,双管齐下,才能两全其美,锦上添花。

  

  入帖与出帖并存。临帖通常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人难于“入”帖,另一种人入帖后又无法“出”帖。李可染先生云:“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学习别人的,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待到打出来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其实临帖光是入帖那是难有大作为的,必然是在钻进去的同时还能跳得出来。入帖强调继承传统,出帖重在推陈出新。仰慕效法古人但不迷信和拘泥于古人。“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李邕的自立名言旨在警醒学书之人不能一味模仿、照抄照搬他人。艺术应“贵乎独创”,“出主入奴”。莫当传统的执行者或某种艺术风格的复制者,应为传统艺术的颠覆者和重组者。临帖的过程就是一个跟古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一个个范字则是一个个守笃敬业的师长,临得好不好,写得对不对,只要你老老实实找范字的点画、位置、间架等逐一进行精心地比对,一个个标准答案就全然知晓。临帖首先要求“入”帖,所谓“入”就是把法帖中精华、精妙、精髓的东西,特别精准地吸收和借鉴过来。以求得形神俱佳的高度。“出”就是习书者从所学帖子中慢慢地脱化,完全不受原学碑帖的束缚与干扰,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貌。诚然,“入”帖是一种学书手段,“出”帖才是习书者真正的目的之所在。作为习书之人,如果你“入”不了帖,也就没有了“出”帖,没有出帖,临帖的意义只能是荡然无存。

  

  一帖与多帖同行。作为学书者,临碑摹帖理应从一家一帖一体着眼,待到基本功逐步厚实再广涉历朝多帖,兼学各家各体,博学群览,加强字外功的修炼,诸如美学、史学、文学及国学经典等均对弄墨者注入各方面的素养非常有益,不断开阔艺术视野,不断丰富书写内涵,不断提升书法品位,“观百剑后而能舞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平日临帖时要神闲专致,情有独钟,切勿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更不可交叉临摹几种碑帖,贪多求全,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是无功而返,一无所获。选攻一帖,然博众碑,循序渐进,并蓄兼收诸家各体,集之所长,避之其短,才能到达“出”帖的高地。须知,我们不能把学书的目光只盯在它的实用层面上,定当朝着更深、更远的艺术高度去探究、去拓展、去超越。

  

  总而言之,摹古是习书之人终身探究的必修课题,不可有半点懈怠。学习书法首要是学习前人书法艺术的法理、法则、法度。而临摹名碑名帖,就是学习古人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技巧、技法,苦心临帖犹如频叩书艺之门。为雅日增,为俗日损。摹古长功,驾轻就熟,心手双畅,运用自如,到那时作书便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顺通无碍,底气十足地“登堂入室”。倘若是撸袖铆劲再向前迈进一大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那将是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