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杨成凯:了解这些,古籍收藏可以少走些弯路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9-04 15:03作者:杨成凯来源:善本古籍

  下面的要点来自杨成凯先生的《古籍版本十讲》,了解了这些或许能在古籍收藏中少走一些弯路。

  

以下情况,很容易看“走眼”

  1.对于有初编和重编的书,注意不要把初编本误认作残本摈弃不顾。一部书印出以后,流传过程有了残缺,那是残本或残书。而初编本印出的时候就是那些内容,并没有缺失。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初编本往往比较少见,学者和藏家都会给予特别的关注,而残本一般不受欢迎。

  

  2.鉴别初印和后印时,还要把旧版重印和翻版重刻区分开来。旧书店比较两部书是否同版所印时,习惯选两部书的同一叶,一本沿对角线折叶叠在另一本上,看二者是否密合无间。折叶需防留下痕迹,一般可以比较边栏和字迹断线处是否相同,于书无伤。除了栏线和字迹以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后印本版框会缩短,相差可达半厘米,不要误认为重刻。

  

《唐摭言》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原版本

  

《唐摭言》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修改本

  

  3.重刻时一般要加上刻书者的序跋,说明刻书的经过,至少也会加上重刊的刊记。如果不加任何重刊标记,就有可能跟原版混淆。特别是摹刻,年代一久,缺乏文献记载,本来就很难分辨,再加上书商作伪,削去重刊痕迹,就更加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北宋本跟南宋本混淆,宋本跟元明本混淆,元本跟明本混淆,原因就在这里。

  

  清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清朝末年,淮南书局就曾覆刻前人所刻的佳本,常见的有《复古编》《东都事略》《四书章句集注》等,甚至原书刊记也照刻,只是在封面上写明淮南书局刻,版心下方有刻工名,可据以分辨。如果封面被撤去,那就注意一下版心的刻工,不要仅据刊记误作原版。

  

如何判断一本书的年代?

  4.前人的鉴定一般的倾向是时代偏前。清人经常把一些书定为北宋本,如今原书具在,几乎全部改为南宋本。有些书看看讳字已经清楚,有些书则是依靠刻工名姓作证据,予以改判。这里有藏书之家矜奇自高身分的成分,也有受时代限制、鉴定手段不够全面的因素。

  

  5.宋本文字上最值得注意的是讳字。宋代刻书通例避讳,遇到宋代皇帝名讳,一般要少写一笔,这叫做“为字不成”。有时不用原字,加上小注说明所缺的字是某帝的名讳,如“今上御名”“渊圣御名”等。根据避用哪些皇帝的名讳,可以推断书可能刻于何时。

  

  6.对于各个时期的古书,一般都以字体版式最为重要,宋本则注意避讳和刻工,元本注意笔法,明本注意字体,清本注意讳字。其余像宋代的麻纸、明代的白棉纸、清代的开化纸等特殊纸张和帘纹宽狭,都可以参考,但是应用范围有些限制。

  

  7.元刻与明前期刻本字体、纸张、版式风貌都相近似,不易分辨。有些书坊从元至明,延续年代久远,刻书活动连绵不断,更难断代。这段时期两朝都不避讳,讳字鉴别法根本用不上。以刻工名定性是长距离的兵器,元末、明初时间相接,而且好多书没有刻工名,效用也大打折扣。在许多情况下,断定属元属明只能依赖原书的序跋、刊记和前人的文献记载。

  

《金史》元至正五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8.明代中期出现了版面清朗、字体方正、上下白口的风格,可以想见它们翻版仿刻的对象大抵是宋代的浙刻本。然而这种风格出现时已经跟宋代相去至少也有二三百年,经过元代的变革,工艺、风尚和物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如何追摹,明本的字体雕工都和宋本有差异。

  

  我们说过,从宋代雕版兴盛以来,古书的字体可以说是从书写体逐步走向版刻体。宋本无论行字如何整齐,即使“布如算子”,仍然是结构谨严,笔画起伏带有写意,而明代仿宋本逐渐向横平竖直发展,书写的韵味越来越淡。这是宋本和后代仿宋本在字体雕工方面最重要的差异。

  

  明仿宋本的纸张一般跟宋本有明显区别,可以从颜色、纹理、帘纹宽窄、透明程度等方面观察。纸张的辨认是古书版本鉴别的一个要点。附带说一下,有些书著录为元刻明印本,如果确认为元刻,而且没有明人序跋或版片修补等明显的证据,那么十之八九是因为纸张,例如典型的明代白棉纸,把印书时间推到了明代。

  

  9.清刻本年代鉴定比较容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代刻书有讳字。康熙避“玄燁(烨)”、雍正避“胤禛”、乾隆避“弘曆(历)”,有助于确定清初本的时代,“寧(宁)”是道光帝讳,避“淳”是同治的标记,这几个字最有实用价值。不过讳字也不能绝对信赖,有时也有例外。

  

《西昆酬唱集》清康熙刻本(耆龄本“燁”不讳)

  

两种常见的作伪方法

  10.作伪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另一方面是“加”。“减”指的是消除一切可以看出真实年代的痕迹,刊记、序跋最先遭到毒手。有些书本来有刊记,可是今天见到的本子几乎都没有刊记。有些书本来有刻书时的序或跋,流传到今天也是十之八九不复存在。这都不是自然的损耗,而是书贾作伪,故意挖掉刊记、撤去序跋,让人摸不清底细,混充前代印本。“加”指的是加上前代才有的标记,伪造刊记又是一项惯技。

  

哪些书,珍贵难得?

  11.初印伊始,一般首先刷红色或蓝色,最后才用墨印。最初的印本除了一两部用作校样外,都是留下自用和馈赠师友,所以往往是好纸好墨的精印本。这些特印本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它们刷色特异、纸墨精良、开本宽大,印本寥寥,珍贵难得。

  

  12.清末藏书赏鉴之风渐浓,出现了一些刻印精工的佳本。淮南书局刻的书就有内部人士自藏的日本皮纸初印本,刚刚从红印改墨印,黑里透红,非常精美。民国初年好古的赏鉴家更为讲究,像董康、吴昌绶、徐乃昌、陶湘、傅增湘、周叔弢等刻印书籍都有特印本,使用明代旧纸、高丽纸、公牍纸、棉纸、罗纹纸等,十分珍贵。

  

《冬心先生续集》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3.一般而言,初印本外观明丽,印数很少,文物性突出,这是赏鉴的佳品。虽然有时候后印本文字更好,内容更多,但是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货卖一张皮,占有这两条,初印本理所当然是藏家的宠儿。

  

  过去旧书店里,遇到初印本总要特别注明,同样的书就能贵出一倍以上。如果遇上极初印本,甚至是校样本或好纸好墨的特印本之类的绝品,那就伊于胡底,更不知要贵上多少倍了。

  

  要讲华丽精美,后印本自然要退避三舍。然而,一旦后印本有校勘,甚至有增订,以资料性见长时,读书治学就不能不以此为熊掌。而且有些书后印增订本传世极少,甚至不为人知,自然更为珍罕可贵。

  

  14.从形式上看,明代前期,从洪武到正德年间的刻本还保留着很多元刻本的样式,字体浓重,有的飘逸一点,还有元刻行书的风貌,有的重浊一些,趋于平正的楷体,略有台阁书风。一般是黑口,粗栏,墨色沉重,所谓明初“黑口本”,历代藏家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翰林集》明正德十四年陆元大刻本(何焯校并跋)

  

  15.汲古阁所刻各书珍罕程度不一,其中不乏难得之本,其初期印本以“绿君亭”为名者一般少见,值得收藏界三致意焉。汲古阁刻过很多唐、宋、元人诗文集,版本大抵精善,一般汇为丛刻行世,今日都不多见,故老相传《四唐人集》独为难得,而《牧潜集》《清江碧嶂集》《沧螺集》等若干种单行者尤其罕见。

  

  16.清代印书一般是白色用连史,黄色用竹纸。清初的精品得名于开化纸印本,光洁细腻,纸白墨黑,赏心悦目。嘉、道以后的开化纸质量渐差,逐渐绝迹。此外,罗纹纸、高丽纸、皮纸都有可取之处。有些书有特印本,使用特殊纸张,工料讲究,专门印制,以备收藏。这种印本不多,有时仅有一两部归名家收藏,保留到今天就是珍品。

  

哪些书,买的时候要加钱?

  17.一部书品相如何,要看它的字体、刀工、墨色、纸张、刷印、装帧,包括是不是完整如新,有没有名人批点。

  

  字写得好,刻得好,还要选用好墨好纸。好墨印在纸上,漆黑光亮,甚至带有一股香气。不同时期生产的纸张有所不同,像白棉纸、开化纸、太史连以及后来的宣纸,都十分出名。木版印书会磨损,印得越早字迹越清楚,越漂亮。

  

  装帧以保持原样为宗旨,讲究原装未动。书以天地头宽大、完整洁净为好,不要随便写字,看起来赏心悦目。如果有名人批校墨迹,或校善本,或注心得,甚至仅仅盖上个印章,都会给书增加身价。旧书店目录一旦给书注上“写刻、精刻、初印、开化纸、原装、某某批校”等字样,肯定要加钱。

  

买哪些书,可以捡漏?

  1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划线原则上在清乾隆,这是为了当时全国普查工作的便利,不能不规定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掌握的标准而已,并不是说其后的书就不珍罕。看看过去的行情就知道,康、乾本不一定比嘉、道本贵,关键还是要看到底是什么书。

  

  如果硬要划一条线,那么清代顺、康本和道光本珍品最多,其中大有极其难得甚至不见著录的东西,书店定价时也未必知情,很可能当普通书卖,有志于藏书者需要认真对待。

  

  19.值得注意的是,嘉庆朝仅25年,不及康熙、乾隆的一半,道光也才30年,但这两朝所占比例独高,很有些书值得注意。特别是学术著作,嘉庆、道光时期有不少价值高、印量有限的名作。

  

  20.明以来的活字本的年代虽然不及赵宋、金、元那么久远,但是传本并不多见;外观可能不如写刻妩媚,不如套印艳丽,但是内容富有文献价值,而且一些少见的特种活字印本还是珍贵的印刷史料。以活字本为收藏专题,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别具只眼、人弃我取保存有用的历史文献以外,还可以享受搜集和鉴赏之乐。

  

《晏子春秋》明活字印本

  

  21.不妨看看时下的热点,一取珍奇,要宋、元本,要天禄琳琅,要乾隆御笔;二取美观,要写刻、精刻,要开化、白棉,要朱墨套印,要版画插图,要蓝印、红印。稿本已经不大行,抄本和批校本就更受冷落,缪荃孙当年界划的善本营垒已经是半壁山河。这是不难理解的,宋元和美观是一目了然的铁门槛,稿本和抄校都需要甄别,好坏真假很难鉴定。

  

  不过书店还是老标准,抄本定价都比较高,所以往往不能成交。但是正因为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不仅一般人很难赏识,即使是行家,匆匆之间也难下断语,所以这些书中很可能有难得的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