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以美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3-14 08:48作者:赵鹏飞来源:美术报

  ■赵鹏飞(青岛市文联协会部副部长、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公布,其中涉及到文化的内容,为美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与指引。

  

表现农业农村农民主题,助力区域发展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描绘群众生活等成为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的热点。对于美术家而言,如何从独立微观的小我转化为整体宏观的大我、从“要我画”转变为“我要画”,是极具挑战的课题。美术家要把对生活的关切、对时代精神的阐释作为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激情澎湃地投身创作实践,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日新月异的乡风乡貌、感人肺腑的乡村故事、精神饱满的百姓生活、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艺术家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情入”,“笔墨当随时代”。历史给了我们机遇,也对我们的传统艺术提出了挑战。以美术赋能乡村振兴,全国各地在近几年进行了诸多探索。青岛的美术家深入挖掘地域人文乡情、半岛的独特自然风貌,胶东的历史底蕴,表现具有青岛独特韵味的风土人情,打造具有岛城特色的美术品牌,从艺术的角度推进特色产品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助力区域发展。

  

整合美术资源优势,赋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察时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加快提升乡村建设与生活的审美水平、文化品位。美术工作者通过乡村规划与布局、风格梳理及设计、艺术与旅游结合等领域的整合,对乡村创新创意产业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具有审美价值的庭院、具有艺术品味的公园、具有数字文化产品的乡村生态。同时,尊重当地乡村生态、文化习惯和审美趣味,推动“艺术+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近来,青岛、烟台两地美术家助力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走进莱西市河头店镇参与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及创作展览活动就极具代表性。活动从美学角度就如何打造美丽河头店镇、如何加强莱西莱阳两地美术交流促进“双莱一体化”发展进行研讨与创作交流,力求探索出一条让美术设计改变乡村、艺术扮靓乡村、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的崭新道路。

  

借力优质展览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文化的普及提升,美术馆、博物馆在区市县城普遍存在,甚至部分乡镇街道也不乏美术馆的身影。在美术创作主流价值不断彰显的当下,美术馆博物馆是艺术创造与社会接受的桥梁,起着连接美术作品和观众受众的中介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及审美的不断提升,策划举办高质量的美术展览活动对推动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普及提高作用越来越大。为助力乡村振兴,深化乡村美育,越来越多的高一级美术馆和名家大家的作品,采取巡展联展的办法,来到区市县城、乡镇街道、田间地头,供农民群众近距离参观欣赏。当地政府也持续引进高质量的展览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内容,力图从文化角度来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近来,“真大写意”莱西展览品牌揭牌仪式暨崔子范美术馆建馆25周年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崔子范美术馆拉开帷幕。以创新的思维对待美术展览工作,积极打造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展览品牌,这在青岛乃至山东省都是首次尝试。坐落于胶州的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基地,至今已承办了3次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及十余次省级以上的展览,成为当地地标性的文化建筑。

  

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艺术改造坚持就地取材,在保留原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之上,将乡村乡舍重生为美术馆、博物馆等,让昔日的“空心村”蝶变为美丽乡村和网上打卡地。通过艺术活化,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为传统村落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田园之美和文化之美构成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供”的可能性和“需”的迫切性,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青岛崂山大石村按照“南有深圳大芬油画村、北有青岛大石画家村”的理念为目标,建立了艺术展览中心和画家工作室,开展艺术家进驻工程,对村民进行书画培训,让村民们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描绘乡村蓝图。在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场内,来自该村的展位创造出一上午订出50幅水彩画作的佳绩。在助农上,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王台镇沙沟东山(又称喜鹊山),创作团队围绕乡村特色进行精心设计,创作了以桃花和喜鹊为主题的巨幅墙绘,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对当地农副产品进行了文化赋能。

  

推进乡村美育,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尽管“美育”一词来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美育思想由来已久。《论语》中提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将美育理论引进中国并将其置于教育角度与中国传统理论相结合,蔡元培提到了美育改良社会之功能,梁漱溟提出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根底在乡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随着中国乡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乡村美育不是将城市美育的模式简单移植到乡村,更不是一座美术馆的简单呈现,而是在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的语境下,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文明浸润乡土,实现乡村美育对农民群众的引领和乡风文明的重塑。村民是乡村美育的主体,增强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是乡村美育的旨归。乡村美育要立足村民现实进行人文关怀,结合村民情感诉求开展乡村美育,不断提升村民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美术赋能乡村振兴中,美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以美术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责任、有担当、有思考的艺术家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