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徐邦达:六朝旧事总悠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10 11:00作者:周和生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南京 周和生

 


  一年一度的艺术品春拍正在各地蓬勃举行,每一幅价格上亿的古代书画背后,都少不了鉴定大师的辛勤研究。有“华夏辨画第一人”之称的徐邦达先生,今年诞辰110周年,首都文化界、博物馆界、艺术界人士于5月下旬,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徐邦达(1911—2012),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上海。初从李醉石学习绘画,从赵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后从吴湖帆研习书画与鉴赏。历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设有徐邦达学术基金会,海宁紫薇山南麓建有徐邦达艺术馆,馆名系李瑞环同志题写。

 

  20世纪80年代中,南京率先矗立起一座高楼——三十七层的金陵饭店。这家五星级的饭店很注重文化建设,曾设立金陵美术馆、金陵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等文化机构,聘请萧平先生为艺术顾问之一,并时常邀请国内书画名家来店内创作与办展。萧平在书画鉴定方面的老师——徐邦达先生,得便也翩然南下,小住金陵,或写书,或作画。“金陵美术馆”之匾额,即徐先生亲笔所书。而笔者当时正是在这座路人常驻足仰望的国内第一高楼之中,拜访到徐老。

 

  此前笔者浏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先生编著的《中国绘画史图录》时,注意到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上,有“乾隆御识”指为赝品,曾引起笔者的不解与好奇,得机便向先生请教。

 

  笔者问:既然乾隆看假,何以入编《图录》?

 

  先生答:这是将近两百年的错案,直到故宫文物南迁,我在上海同时看到两件《富春山居图》,这才发现乾隆说假的那幅实际为真迹,而他认为是真的那幅却是仿品。

 

  问:乾隆为何要“假作真时真亦假”呢?

 

  答:无人能知晓皇帝的想法。但两卷均有“御识”,从中可推测出前因后果:一七四五年前卷入宫,乾隆“一遇为快”,赋诗题词赞“真迹”。哪知第二年冬天,有官员又呈上后卷,所绘内容一样,连前隔水上董其昌的题跋也“一字不易”,使乾隆深感“鉴别之难”。皇帝金口玉言,御识一言九鼎,不好更改,最终他找个后卷董跋“笔力苶弱”的茬,指真为伪。但乾隆还是留了一手,嘱宫内后卷也“不妨并存”,“以二千金留之,俟续入《石渠宝笈》”。

 

  问:真伪扑朔迷离,如何考证甄别?

 

  答:历代绘画的面貌与风格首先要了然于心,假卷为沈周仿作,题款根本不合元代规范。其次要知晓传世名画的来龙去脉,《富春山居图》当初从炉火中救出后,断为前后两截,入编《图录》的较长后段称之为《富春图》,因有无用师上款,又称《无用师卷》。利用过火残片拼接而成的前段,只有五六寸宽,称之为《剩山图》,曾经是吴湖帆先生的旧藏。我之前就接触过并领略到这古画过火的气息,而乾隆看假之卷恰恰有着明显火烧和修补痕迹,自然真迹无疑。鉴定最怕对比,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比就比出来了。

 

  先生同时指出,黄大痴为元代山水画坛之首,境界高旷,笔墨潇洒,水墨苍率披纷,浅绛浑厚圆润,后人临之仿之者甚众。在各地博物馆、美术馆鉴画实践之中,先生所发现的黄公望假画版本,类别各异,诸如名手操刀凭空作假本、仿书伪笔无款不全本、全临分割伪款乱题本等等。先生所讲述的精彩内容,后来曾录入其所撰著的《鉴辨宋元二大家绘画伪造四种七件》论文之中,发表于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珍宝鉴别指南》一书之内。

 

  知识在于积累,难忘因为重复。自看图存疑开始,至当面聆听先生谈艺解惑,继而又拜读到先生的宏文“鉴辨”,这使笔者在深刻了解古画鉴定知识的同时,充分领略到了先生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高度。这也使笔者想起一则文苑掌故:赵叔儒先生当年寓居沪上授徒,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符仲尼杏坛之数,而其中最为著名者,即徐邦达也。叔孺本名赵时,清末曾任福建同知,高寿,享年九十又九矣。

 

  徐老在宁期间,赠予笔者墨宝一件(见图),成为这段快意交往的珍贵记录。书件内容为先生自撰的七言绝句一首:“六朝旧事总悠悠,钟阜晴云拄顿收。莫跨龙蟠更虎踞,换来新纪扫千秋。”诗左有记:“一九八七年之初夏,寓白下金陵饭店高楼,望钟山口占纪兴。书奉为和生同志正之。徐邦达。”诗中虽无鉴画内容,但一句“六朝旧事总悠悠”,却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之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