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南朝“麈尾吹笙引凤”画像砖寓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17 10:49作者:许满贵来源:收藏快报

图1 河南博物院藏麈尾吹笙引凤彩色画像砖

图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麈尾吹笙引凤彩色画像砖

 

图4 东汉壁画墓墓主及麈尾局部,洛阳博物馆藏


图5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主孙权》,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图3 唐武则天书《升仙太子碑》

 

图6 六朝塵尾(毛有残缺)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

 

图7 战国曾侯乙墓彩绘绹纹匏笙,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8 唐王子乔吹笙铜镜(一组)

 

  ■河南邓州 许满贵

 

  现代人与古代器物的相遇,大多是在博物馆隔着玻璃与其相望。看似近在咫尺,却横亘着无法跨越的距离。而文物承载的隐秘,令人难以破解,但更多的是鉴赏与研究、探索与发现、文心与器物的对话。

 

  图1所示为河南博物院藏麈尾吹笙引凤彩色画像砖,为墓门中揭出,呈长方形,边框模印凸出,长38、宽19、厚6厘米,绿、红、白、黄四色彩绘,砖左角缺块,中间漏残缝。正面左一人,头梳丫髻,身着红色长衣,静坐叠岩之上,手持长嘴笙,悠然吹奏。笙苗绶丝带飘垂,身后绘梧桐树。右一人立姿,长发后垂,身着绿色长衫,足履翘首。手执尖桃形麈尾,目视凤凰。砖上方山峦错落叠嶂,祥云飘逸缭绕。最诱人的是正中间的凤凰,口衔花枝,闻笙妙音,驾乘飘逸祥云,旋降至奏笙者眼前,振翼嘶鸣。砖面人物面相丰满,眉目清秀,祥云、凤凰、人像、衣着、器物构图生动形象!

 

  同墓穴另出一块画面不尽相同的画像砖(图2),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砖因水浸,彩绘脱落。砖长、宽、厚与上图尺寸相同,画面上边绘祥云、仙草,下边绘逶迤山峰,左右两边各绘一株梧桐。右树旁一人,相貌威仪,身着衫袍官服,手执尖桃形麈尾,麈尾前榜书“浮丘公”三字。左树旁立一人,身着宽袖便服,手持长嘴笙吹奏,胸前榜书“王子乔”三字。砖面正中描绘卷云纹,凤凰口衔花枝,降至奏笙者眼前。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品鉴两块不同画面,应为两个画稿范模制成。  

 

  浮丘,姓李,号“浮丘公”,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前545)时期道士。尝与太子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修道山中。著作《原道歌》,并以《相鹤经》授王子晋。晋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李善注引《列仙传》:“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晋谢灵运《撰征赋》:“学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骇彼促年,爱是长生。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迎。”李白《凤笙篇》:“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太子晋(约前567—约前550),姬姓,名晋,字子乔,生于洛阳。周灵王太子,世称“太子晋”“王子晋”“王子乔”。西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须臾,化为大鸟,飞鸣而去。”相传王子晋十七岁突然病亡,周灵王哀痛欲绝,梦见太子随仙人浮丘公,骑白鹤来迎接他。周灵王死前,传位次子姬贵。刘向《前题》:“妙哉五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东汉蔡邕撰《王子乔碑》、唐武则天亲书《升仙太子碑》(图3)。太子晋升仙故事影响远久,历代失意文人常引用此典。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麈尾,《辞源》“麈,兽名,鹿属。角类鹿,蹄类牛,尾类驴,颈背类骆驼,俗称四不像。”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宋代陆佃《埤雅》引宋代杨九龄《名苑》:“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麈尾”起始东汉、流行于魏晋。(图4)东汉李尤《麈尾铭》:“撝成德柄,言为训辞。鉴彼逸傲,念兹在兹。”大意是说:麈尾之柄,象征至高无上的道德,持之以发言遣词,警示放纵、倨傲之徒。《南史·张讥传》:“后主在东宫,集官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唯有吴主孙权手持一柄尖桃形麈尾(图5),彰显领袖风度。汉代麈尾为条缕形状(若笤帚);三国麈尾是羽尾扇状;魏晋南北朝麈尾大多为尖桃形(蒲扇形);隋唐的麈尾多数呈蒲扇形状。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一柄六朝时期柿木柄麈尾(图6),通长61、柄长23厘米。因麈尾长毫脱落,已不见桃形模样。秦汉时期“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议,据此推断,吹笙引凤引领者即手执麈尾的浮丘公:一是年长王子乔;二是浮丘公居画像砖右尊;三是挥麈尾招迎王子乔道化成仙。

 

  笙,簧管乐器,殷周时流行,是世界上现存簧片乐器鼻祖。《尚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以间”是指笙和大钟在一起演奏。《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吹笙鼓簧”。《世本·作篇》:“随作笙。”相传笙为原始部族的领袖“随”所造。《礼记·明堂位》:“女蜗作笙簧。”东汉·应劭《风俗通·声音》:“谨按《世本》:‘随奏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巢和”是区分笙大小的别名。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古代把封置有簧片的笙管插于“瓠”(葫芦的一种)构成,故“笙”在八音分类中属“匏”(图7)。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管多为紫竹制作,每根竹管下端嵌接木制笙脚,以装簧片。王子乔吹笙画像砖与文献记载相符,故考古专家定名“吹笙引凤”。

 

  据考证,神话传说隐藏历史密码,南朝(刘宋)画像砖题材以刘向《列仙传·王子乔》为蓝本,参阅三国(魏)阮籍《咏怀82首》中的第10、22、56首为题材:“……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画砖幻境“邓林”“王子乔”“浮丘公”,再现阮籍诗情语意。吹笙画像砖出土前,毕世而罕见。唐代王子乔吹笙铜镜(图8),滥觞汉魏,发端南朝刘宋。“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商君书·弱民》:“隐以邓林,缘以方城。”《史记·礼书》:“阻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今方城县,距邓州东北75公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古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故云阻以邓林。”(注: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邓国,置穰邑陪都。今邓州,简称“穰”,北宋范仲淹《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穰下故都今善藩,沃衍千里多丰年”)。魏晋钟嵘《诗品·总论》:阮籍《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1959年《邓县新志》载:“林扒镇,古称邓林镇。1958年5月,镇境排子河河槽出土1枚25万年前的古象牙化石。”1958年同墓出土的战马画像砖侧面墨书文字令今人难解:这位“家在吴郡”“丈众十万”的主帅,为何安葬在霍去病封侯地冠军县(今邓州张村镇许庄自然村)境域?历史疑团,尚待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