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大明第一怪才,被丑化了500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13 08:43来源:最爱历史、神彩堂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要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至暗时刻:

 

  你是一个公认的高材生,但每逢考试,必定失利;

 

  你是单位业务能力最强的一个,但每逢晋升,都没你的份儿;

 

  你的财富越来越高,但欲望也越来越强,所以能使你快乐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少;

 

  这些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坎儿,不仅严重拉低了生命的质量,甚至在很多时候摧毁了生命本身。

 

  每当听到谁谁痛苦不堪或走投无路的消息,我总是会想起古人的活法。时代在进步,但今人并不比古人有智慧,大多时候需要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

 

  遭遇命运恶待的时候,那些淡然微笑的历史人物,就值得今人一再品味和学习。

 

  譬如祝枝山。

https://www.shencaitang.com/uploads/news/20210705/1625479975105785.jpg

祝允明(1461—1527),右手有六指,自号枝山

 

  祝允明(1461—1527),右手有六指,自号枝山祝枝山是与唐伯虎、文征明等人齐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从影视剧开始的。

 

  在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祝枝山几乎是唐伯虎的马仔,并经常被丑化。

 

  其实,历史上的祝枝山比唐伯虎大十来岁,彼此惺惺相惜。唐伯虎把祝枝山当作大哥级的人物。

 

  很多人知道唐伯虎命运悲惨,实际上,祝枝山也好不到哪去。但他一生纵情自放,天真烂漫,在苦闷的日子里,内心都能开出花来。

 

  他的书法被明朝人称为“本朝第一手”,尤其是狂草,睥睨天下,无人能敌。以至于人们说,他的生活即是狂草,狂草即是生活。

 

  人生自如,已入化境。

 

  命运对我如恶犬,我却待它像猫咪,捋捋毛发就温顺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https://www.shencaitang.com/uploads/news/20210705/1625480059291798.jpg

祝枝山的字,被称为明朝第一

 

  有才的人不被主流社会接纳,这不是他的失败,而是时代的失败。

 

  人生没有坦途,摔倒的路人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怪自己路没走好,一种怪路没修好。

 

  我们常被教导,第一种反应是正确的,第二种反应是找借口而已。其实,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祝枝山生在显宦之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帝国高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常有惊人之语,当时就被称为“神童”——不是炒作包装出来的那种神童。

 

  20来岁的时候,他已经声名大噪,北京、南京两都都称他为“天下士”,很认可他的文章和才气。

 

  但是,这么一个赢在娘胎里的人,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摔了个狗吃屎。

 

  从21岁开始参加乡试,考了5次,终于考中了举人。此时已33岁,绝对的高龄考生。

 

  随后开始参加会试,考了7次,一次都不中。决定放弃的时候,他已55岁,典型的活到老考到老。

 

  问题来了,祝枝山怎么面对和反思自己的科举失败呢?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从未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科举的合理性。

 

  他多次撰文批评说,当朝科举认定程朱理学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极其不合理,百千年后,人们会如何嘲讽这种独尊一是的做法呢?

 

  他还说,人才都有个性,必欲用一种方式作为录取人才的标准,只会否定了人性的多样化价值。

 

  事实也如祝枝山批判的那样,明朝的八股取士,在历史上是最古板,最禁锢人的创造性的。

 

  明代诗人宋登春说过:“方今白头游遨之士遍天下,抱一艺而终身不得售者,多矣。”

 

  意思是,怀有一技之长而终生考不上科举的特殊人才,举不胜举。

 

  可见,固化的科举方式,祸害过的有才之士远远不止祝枝山一人。

 

  失败者如果只怪自己,到头来无非加重了自卑自弃的心理。而心理的创伤,有时候远比失败本身更可怕。

 

  更重要的是,它会使失败者丧失了批判不合理现实的能力和勇气。

 

  这样的“正当反思”,在这个时代太稀缺了:

 

  明明是考试本身有问题,导致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我为什么要怀疑自己不是人才呢?我为什么不直指考试本身的荒谬呢?

 

  明明是社会不公,导致信奉公平规则的人丧失了晋升机会,我为什么要责怪自己呢?我为什么不申讨背后的无良操作呢?

 

  有才的人不被主流社会发现或接纳,这是任何时代都有的事,不必自怨自艾,要时刻保持自信,保持独立批判精神。

 

  像祝枝山一样,可以经历无数次失败,但内心依然骄傲,从未被失败击垮。

 

https://www.shencaitang.com/uploads/news/20210705/1625480155607996.jpg

 

  遵从自己的内心,个体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生活总是充满种种不易,常常挥过拳头要击倒你,你一直坚持、终生信奉的东西,可能会被它击得粉碎,但那又怎样?

 

  只要你不曾倒下,明天太阳依然为你升起。

 

  祝枝山耗费大好时光在科举上,是因为他深信人生的意义在于入仕兼济天下,而科举是当时入仕做官的唯一路径,别无选择。

 

  考取进士失败后,他通过谒选,得到了一个小官——广东兴宁县知县。这个地处岭南的小地方,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祝枝山还是千里迢迢赴任,希望实现个人抱负。

 

  到任后,祝枝山文武并举,一方面用中原文明和儒家文化改造当地土俗,另一方面强力打击强盗,曾一次捕获盗匪30余名,稳定了社会秩序。

 

  他为官的社会治理能力有目共睹,颇受好评。

 

  不过,他极其痛恨官场潜规则,对官员的冷酷功利、贪污腐化,可谓嫉恶如仇。

 

  传说,有个贪官曾请他写春联,他当场挥笔写道:

 

(春联一)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春联二)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那名贪官看后,恼羞成怒,问他到底几个意思。祝枝山抱拳一笑,说他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当众念了一遍:

 

(春联一)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春联二)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贪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祝枝山做官后,给友人写信剖析自己,说我终归不善于做官,究其原因在于“不能克己,不能徇人,不能作伪,不能忍心”。

 

  意思就是,自己无法跟官场中人徇私作假,同流合污,内心十分痛苦。

 

  没多久,他调任应天府(南京)通判。重回江南后,他却以“年老体病”为由,辞职退休了。得到批准后,从此优游人间。

 

  也就是在辞职后,他的书法创作达到个人的顶峰。

 

  史书说他脱衣作书,不衫不履,那种内心和外在的轻松自如,写出了明朝第一的狂草,而且“狂胜前贤”,继承、革新并超越了张旭、怀素等史上名家的草书。

 

https://www.shencaitang.com/uploads/news/20210705/1625480176559843.jpg

祝枝山与唐代张旭的书法比较

 

  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退出的选择。祝枝山不仅未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反而活得更加精彩。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进是社会的英雄,退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应该练就如此胸襟与性情。

 

https://www.shencaitang.com/uploads/news/20210705/1625480239460483.jpg

 

  身外之物越少,心中之欲越少,身心就越得自由。

 

  当今社会,许多人内心灰暗郁闷,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多大的打击,而仅仅因为他们常常欲求不满。

 

  想要的东西太多,却又得不到满足,从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世俗的成功学是鼓励你拼命赚钱,拼命谋求高位,当你名利双收,成为成功人士的时候,何求不能满足?

 

  但祝枝山不是这样的人。

 

  他安顿内心的方式,是抛却外物,而不是收揽外物;是降低欲望,而不是激发欲望。

 

  功名利禄烦人,他通通可以不要。

 

  官当得不爽,他可以辞掉。

 

  他的字好,值钱,富商巨贾纷纷来求,若过不了内心一关,他绝对会以生病为由推掉。

 

  他有件黑貂裘大衣,低价卖掉,人家替他可惜。他说,不卖我还真想不起这件大衣,留着又有何用。

 

  不仅是祝枝山,整个明朝中晚期的一些文人群体,都在追求低欲望的生活。

 

  比如祝枝山的好友、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甫入官场就碰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他本能地觉得正反双方争这种问题无益于国家社稷,干脆称病辞官,迅速结束了短暂的仕宦生涯。

 

  功名欲望,寡淡如斯。

 

  王阳明临终时说,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传统文人生活方式里面,曾经有着类似的共同追求。

 

  古代文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模式,就是陶渊明式的隐居。而且,大家都集体认同,这种隐居不是指身体上的隐居,主要是指内心的隐居。

 

  说得直白点,你人在红尘俗世中没关系,只要你的心是定的,不被欲望诱惑,不被一切世俗吸引,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隐居者”。祝枝山的晚年,基本也符合这种生活方式。

 

  这种社会氛围,今时今日却很难再现了。

 

  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开豪车,住豪宅,欲望值越来越高,攀比心越来越重。

 

  到最后,我们的吃穿住用行都不是基于实际的需求,而只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让别人看了觉得我们很成功,如此而已。

 

  真正的内心幸福,无人关心。

 

  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生命中绝大多数的痛苦和不自由,不是别人造成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上了枷锁。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三种人生,见众生境界最高,但见自己做起来最难。

 

  明白知足之理,懂得简单之道,才会发现我们一直认为祝枝山、唐伯虎的人生过得凄惨,其实是我们被欲望蒙蔽了心智,自己凄惨而不自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