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皇家建筑中的那些“错字”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15 16:59作者:周乾来源:北京日报、美术网

  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均属于明清皇家建筑,其建筑匾额、屏门上多有书法大字,或用于解读建筑名称和功能,或用于表达古代帝王的心境。这些大字的书写风格多属于楷体,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然而,有些字或添笔,或缺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正体字明显不同,似乎为《错字》。那么,这些皇家建筑为什么会出现《错字》呢?

 

 

《门》字不带钩,原来是怕火

  按照楷体的书写惯例,《门》字须带钩。然而大家去故宫参观时,会注意到很多宫门匾额的《门》字并不带钩,最后一笔竖直而下即完成书写,似乎为《错字》。以紫禁城中轴线各宫门为例,无论是前朝的午门、太和门,还是内廷的乾清门、坤宁门等,其匾额上的《门》字均不带钩。这些《门》字之所以被《错》写,其原因多与紫禁城防火避讳相关。

 

  从科学角度讲,建筑匾额上的《门》字是否带钩,与建筑本身是否着火不存在任何关联。然而据清代学者俞樾所撰《茶香室丛钞》卷十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某次遭受火灾,火势蔓延至殿门。有大臣向皇帝禀报,说是因为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致火灾。于是皇帝下令摘下殿门的匾额,扔到火里烧了,玉牒殿的大火很快被扑灭了。此后的明朝,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的宫城城门,其匾额上的《门》字都不带钩。

 

  另据清代学者倪涛所撰《六艺之一录》之卷三百六十一及马扑《谈误》卷四记载,明代书法家詹希源在书写南京太学集贤门匾额时,将《门》字带钩,自认为可显笔画遒劲。不料明太祖朱元璋看后大怒,认为这一钩阻挡了圣人贤士发展之路,于是下令把《门》字的钩削掉,并将詹希源处死。

 

  《门》字不带钩是否真的可以避免火灾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紫禁城最早的火灾发生地点就是午门。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撰《万历获野编》卷二十九记载,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元宵节,午门外举行鳌山灯会,不料有爆竹引燃鳌山,进而使午门着火,负责指挥救火的都督马旺被火烧死。

 

  而午门内的太和门在历史上数次遭受火灾,其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火灾最为严重。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之《审讯贞度门值班官兵供情》记载,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在贞度门(位于太和门西侧)值班的两名护军将洋油灯挂在贞度门的东山墙后檐柱上,灯火烤着了柱子,引发大火。火势很快向东蔓延,烧毁了太和门、昭德门及相邻的多座库房。

 

《光明昌盛》与《仁德大隆》

  故宫储秀宫区域的前殿为翊坤宫,翊坤宫大门内有屏门一座,上书《光明昌盛》4个大字,其中《明》字多一横、《盛》字少一点。很多网友认为这两个字写错了,并认为原因在于《避讳反清复明》。另外,故宫皇极殿、慈宁宫均有《仁德大隆》的匾额,有人认为《德》字的《心》上面少一横,也写错了。

 

  《光明盛昌》《仁德大隆》出自西汉哲学家焦赣所撰《焦氏易林》卷第三《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君主治理的国家繁荣,因而有很高的功德。皇极殿内的《仁德大隆》为慈禧书写,且与《光明盛昌》有着相似的书写风格。根据金易、沈义羚所撰《宫女谈往录》之《储秀宫与体和殿》记载,慈禧好大喜功,住在储秀宫区域时,常常把自己和乾隆的功绩类比。不难推测,《光明昌盛》这几个字很可能也是慈禧写的。

 

  慈禧擅长书法。晚清文学家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之《艺术类·孝钦后善书画》章节,提及慈禧书法很好,而且喜欢写大字。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所撰《禁苑黄昏——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西太后》第十五章《皇太后的文学趣味与才能》中,写到了《太后赐给臣下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也是被臣下视为珍宝的,是她亲自写在卷轴上的单个大字。》《她的字是有名的,据说跟中国最好的书法家不相上下。》

 

  《明》字多一横,属于我国古代的异体字。异体字与正体字有着相同的含义,但偏旁或笔画不相同。南京明孝陵、成都武侯祠石碑及王献之的小楷书法《洛神赋》,其中的《明》字都多一横。另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玄秘塔》中的《明》字均用《目》代替《日》。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之卷七上载有《明,照也,从月,从囧》,意即《明》由《囧》与《月》组成。《朙》在汉字隶变后,变成《眀》。类似的,《盛》字异体书写风格在清代以前已出现,如北魏神龟二年(519年)贾使君碑刻写的《盛》同样少一点,而唐代书法家李邕书写《云麾将军碑》中的《盛》字,其上部的点号巧妙地与横线融为一体。

 

  此外,《德》字少一横,亦属于古代书法家的异体字书写风格。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的《圣教序》、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北宋书法家米芾书写的《离骚经》,其中的《德》字均没有一横。这样看来,慈禧书写的《明》《盛》《德》等异体字,并非错字,而是其书写风格的体现。

 

避暑山庄的御笔《差错》

  位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前身是热河行宫,为清代皇家园林。康熙于十六年(1677年)在热河巡查时,发现这里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合避暑,而且有利于让蒙古四十八旗王公有机会觐见皇帝,因而下令建造一座行宫。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这座行宫已初具规模。随后,康熙题写《避暑山庄》匾额,命人将其悬挂在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笔法浑厚,遒劲有力,可谓书法中的精品。其中《避》的《辛》字多了一横,有人戏称这个《避》字为《天下第一错字》,因为这是康熙的御笔;还有人认为这个《避》字是康熙故意写错的,是为了避讳《逃避》之意。

 

  笔者认为多了一横的《避》字并非康熙写错,而是属于康熙的书法风格。我国古代楷体书法的《避》字,其中《辛》字多一横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东方朔画像碑赞卷》等,其中的《避》字都多了一横,与康熙写法一致。

 

  康熙自幼学习书法,是个大书法家。据《圣祖仁皇帝圣训》卷五记载,康熙于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十七日,召集翰林、大学士等官员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即朕清字亦素敏速,从无错误。》由上可知,康熙酷爱书法,长期临摹书法大家笔法,使得自己的书法达到了《写得又快又好,从没有错字》的水平。因此《避》字多一横,并非康熙故意写错,而是属于书法界的《添笔》,是异体字的一种。

 

  明清皇家建筑中《门》字被写《错》,属于避讳行为,是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条件下的一种唯心观点表现形式。对于今天的公众而言,这是解读紫禁城防火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而对于《明》《盛》《德》《避》等《错字》而言,其《添笔》或《缺笔》是我国古代汉字异体字的表达方式,异体字的巧妙选用,是书写者内心情感和审美价值的反映,更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魅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