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清代人为啥这么爱写对联?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0-09 10:53作者:薛帅杰来源:书画谈


 

  清代楹联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文人士子社会交往的重任,楹联书法嘱赠是文人士子社交比较高雅的一种方式。关于楹联书法嘱赠的社交隐喻,谷向阳先生论述曰:

 

  题赠联也称交际联,是人们在社会交际和联谊中为了表示敬仰、赞颂、祝贺、勉励、怀念等宗旨而题赠的对联。主要应用于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等知识阶层,与赠言、赠诗一样,表达思想,增进友谊。这种对联多作为一种珍贵礼物、艺术品或友谊的象征,常被当事人辑存或收藏。

 

  谷向阳先生所言,基本概括了楹联书法所担负的社交功能,同时,也指出了楹联书法所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常情况下,楹联书法的生成有几种情况:

 

  其一是嘱托之人规定书写的内容,然后由书家进行楹联书法创作;

 

  其二是嘱托之人只是希望乞求一副对联,对于文字的内容不作规定,任由书家自我发挥;

 

  其三是书家主动向友朋赠送楹联书法,以见真情。

 

  刘墉弟子英和曾在《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文达公出刘文正公门,与刘文清公友善,文达凡自治联语,皆求文清书。”

 

  这是楹联命题书写的例子。大多时候,在向书法家乞求楹联书法时,嘱托之人不规定楹联书法的内容,而是任由书家自由发挥。即便如此,书家在选择书写什么样的内容是还是非常有考究的。

 


 

  那些文学素养比较高者,自然是根据嘱托人的身份地位、生平事迹、性格为之撰写对联,以期对嘱托人给予较为恰当的评价。如果书家自己的文学素养不高,还达不到自撰楹联的水平,那么就参考别人的楹联佳作或者书写一些格言警句之类。

 

  其中,体现出楹联书法兴盛与楹联文学兴盛之间的内在关系。南怀瑾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

 

  清代楹联书法是文书珠联璧合,合二为一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清代楹联文学兴盛促就了清代书写楹联书法之风。清代楹联除了自我表达外,就是相互交流。

 


 

  清代借以楹联书法评价对方并赠之的例子举不胜举,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记述曰:

 

  梁敬叔观察尝书楹联见赠,云:“家有百旬老母,身为一代经师。”结构雄壮,颇有伊墨卿先生笔意。然下句非所克当,虽受之而未敢悬也。

 

  拟请易其下句云“春在一曲小园。”戊寅岁老母见背,遂亦不复以此请矣。恩竹樵方伯亦尝书一联见赠,乃用随园老人旧句,云“已烦海内推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余则欣然受而悬之。戊寅以后始撤不悬。今所悬者,有勒少仲中丞一联云“著述至二百卷外,逍遥于一曲园中。”又有彭雪琴侍郎一联云“蓬瀛旧籍三朝远,云水间身二品荣。”则即余诗中语矣。

 


 

  来而不往非礼也。清代文人之间还存在互赠楹联书法的情况。汪宗衍所撰《陈东塾(灃)先生年谱》中记载:

 

  光绪五年,张之洞曾集后汉书陈寔、陈元传语,写楹帖赠于陈灃,云“棲迟养老,天下服德;锐精覃思,学者所宗。”陈灃也撰句答以篆书楹帖,云“万言笔语关文运,十载神交寄我心。”旁款云“孝达尊兄先生惠寄楹帖,其语过奖不敢当,书此奉酬。”

 


 

  若是遇到寿辰、及第、乔迁新居等喜事,楹联书法赠送也是少不了的。梁章钜《楹联丛话》载:

 

  云台师有老妾刘恭人,即嫡配江夫人之媵也。……今岁七十寿辰,师许同人为之制锦称觞。余亦制一联往祝云“鹿宴沐恩浓,正及臣门膺旷典;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翼日,师亲来谢步,并曰:“此番同人所赠联轴颇多,惟阁下及右原所赠句最佳。”右原句云“温温恭人,母以子贵;潭潭相府,日引春长。”

 


 

  除了寿辰需要楹联书法来恭祝外,科举及第也是需要楹联书法来庆贺的。吴恭亨《对联话》曰:

 

  “前清科举时代,凡受试及格者,宗族交游辄制为联语以相庆贺:…往时科举制未废,凡附学籍及中式乡举者,其授业师必特制联额为贺。”

 


 

  吴恭亨《对联话》所举可以赠之以楹联书法的时候太多太多,只要是喜事,似乎都可以诉诸于楹联书法。清人楹联书法嘱赠中,有为送别的。王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则说:

 

  “承赐楹帖,感谢之至:…弟之求字,素与众异。弟性好友,又愿聚不愿散,故遇君子之不遐弃我者,必乞其书,不必其工书也。当不得见时,辄出展玩,辄为欢然有喜。”

 

  “当不得见时,辄出展玩”这才是离别赠联发挥的主要功用。清人楹联书法嘱赠中,还有以此作为奖赏者。曾国藩日记载:

 

  咸丰八年七月十九日,曾国藩”营官各赏对一付,其丙辰冬日曾赏对者,此次不赏”;咸丰十年五月十一日,曾国藩”各对联下款,各送宿松绅士十对、县令一对”;同治二年二月初九日,曾国藩竟然 “中饭后将对联四十馀付下款,送各营官”;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曾国藩”写对联九付,又下款廿余付”

 

  像曾国藩这样大方的楹联书法家,着实不多。除了注重正文外,嘱赠楹联书法的落款也颇有深音”。嘱赠楹联书法落款分穷款和富款,穷款简明扼要,富款意味深长。在品读嘱赠类楹联书法时,断不可忽视款识的价值。

 


 

  清代书家创作了大量的嘱赠类楹联书法作品。不仅是书法家,只要是字写得还算说得过去的人,都常常会受人之嘱,为其书写楹联。

 

  从可查的楹联书法文献和传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来看,清代嘱赠之类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海量的,楹联书法嘱赠是全方位的,又是相互交织的,每一位读书人都参与其中,楹联书法嘱赠犹如一张社会关系网,从中映射出文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原题:《清代楹联书法日常书写及其社会化隐喻》;作者:薛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