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王见:网络展览是一种可能吗?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4-03 07:52作者:王见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编者按】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艺术行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美术馆、博物馆大门紧闭,画廊、艺术区一片萧条,各类活动展览不得不暂时搁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线下活动的暂时萧条却促成了线上展览的活跃,艺术家和策展人把目光集中到网络上,使艺术作品通过云端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的传播。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审核机制不完善,展出的作品难免有鱼目混珠之嫌,展览水平如何,似乎还值得商榷。在此,本期时评,特以“网络展览的意义有多大?”为主题,邀请相关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网络展览是一种可能吗

    □ 王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都通过网络开展,在“云”上和观众见面。


    据悉,快手App联手大英博物馆推出中国直播版,并设计了不同于现场导览的路线,还邀请了金牌解说;故宫博物院也将“雪中故宫”IP延伸,有36万人次在线赏雪;“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十天,浏览总量达600万。此外,有些博物馆近期以来没日没夜地调试线上展览。


艺术有什么用?

    特殊时期,网络展览不仅非常及时,也十分重要。不过,如果联系前段时间“艺术有什么用”这一话题,则容易观察网络展览解决了什么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此次疫情突至,大家不无恐慌,人们也普遍有了反思的意识,艺术家更以其敏感的直觉和知觉提问——艺术有什么用?


    在平常时日,艺术是品位、是投资、是名利,艺术批判现实的作用被极大地遮蔽;当灾难出现时,艺术所蕴含的善良真诚以及力量和勇敢的品质,就成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因为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构成对恐惧的有效抵御。而且,一般都是巨大灾难突然出现的时候,人的这种精神意识才能被激活。在这种时候,人们也往往从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当中去体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力量,由此人心得到稳定,精神得到提升。


    所以,疫情期间,在线艺术展览对封闭在家的人会起到极大的抚慰和鼓励作用,尤其是经典艺术更容易感染和影响人。因为经典就是可以超越时空,始终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和意义。当然,如果上线的网络展览品质不高,仅仅把通常意义上的“展览”简单传输又不加甄别,就不仅没有意义,反而成了一种不良的文化扩散。


网络展览无法满足“艺术体验”

    然,我们应该清楚,在线的“网展”所提供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阅读”——是一种极度“受限”的视觉范围之内的“艺术阅读”,不是身临其境、身心与共的“无限”和开放的“艺术体验”。因为线上传播的是艺术的“视像”,同时又受到传播体量的限制,既无法使人达到“艺术的体验”,也无法取代线下的“艺术体验”。众所周知,美术展览的画作都是“隔离”式陈列,如果间隔不够,作品就会互相干扰,其张力也因而互相抵消。所以,在线的“网展”只能是一种“阅读式欣赏”,很难产生“体验”式状态。也就是说,网络展览并不能使艺术作品的能量和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而且,面对具体的画布颜料笔触和面对屏幕图像的网点组合,肯定是两码事,就像四色印刷的图片一样,看到的只是视神经系统产生的“色彩混合”。所以,“网展”就是一种限定性的“阅读式欣赏”,很难达到对艺术精神的“体验与感受”。所能获得的视觉美感十分有限,文化力量也相对较小。况且在美术馆或音乐会现场,人们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互动和刺激以及公共性等,都是网络展览根本无法体现的。


    不过,就现实来看,我国的审美教育还处在有待提高的阶段,网络展览仍然能够使人们获得大量的艺术知识和美感训练,对全民审美“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十分重要。


    因此,网络展览可以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常态,并不只是疫情期间才需要。不能理解成更低成本看展览的问题,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必然的传播方式之一。如果滥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或借用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传输等发展“网络展览”,那就本末倒置,人们最终不过是获得了电子技术带来的大量的、便捷的、有关艺术的“视觉”快感,并不能产生“艺术”的作用和力量。


    就如在敦煌数字中心的环幕影院里,你看到的金戈铁马和低眉的菩萨,与你站在黑暗的洞窟里看到的菩萨、想到的远古永远是两码事。因为声光电的图像组合已经是另一种艺术的形式,是使人获得一种更加充分的感官刺激的“视听艺术”;而在艺术品面前,在洞窟壁画面前,一切都仍然是相对无言的沉思和对话。


应注重展览的知识性和文化性

    网络展览虽然有各种局限,但网络却有可以发挥其所长的很多地方。比如说,最近仇英展在美国开幕、拉斐尔展在罗马开幕,但都因疫情而关闭。那么,网展就成为必要。


    如果在网展的同时,还能围绕仇英、拉斐尔的艺术进行详细解读,仇英和拉斐尔某一幅画的一个典故、一段历史,都可以天高地阔地展开,其艺术及审美的文化意义就可以广泛传播,社会受众更多、更宽、更广,使展览的知识性和文化性意义得到充分延伸,因为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性传播,可以与学术性和研究性并重并举。在平常的展览中,大量的资金以及功夫和精力都花在“展陈”的现场和开幕式上。网展则可以回避这种巨大的浪费,将力量集中在对展览的“编辑”上,发挥其“网展”可以广泛传播文化意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