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欧阳修为什么要修《新五代史》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9-04 09:01作者:韦唐来源:善本古籍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玉海》引《中兴书目》说,这部史书可能出自欧阳修晚年所作,写完以后,藏在自家,在他死后,才由家属上呈宋朝皇帝,然后藏进国家图书馆。到金章宗时候,这本新的五代史才逐渐代替了《旧五代史》。

  

  欧阳修的五代史,原称《五代史记》,后来为和《旧五代史》区别,才被称为《新五代史》。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却又把它称为《新五代史记》,这显然是错误的。这一点,已为当代著名史学家柴德赓在《史籍举要》中辩正。

  

  欧史可取的地方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诸点:

  

  一、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又增加了“薛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宋人编的《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等。因此在叙述某些传记时,史实比“薛史”有所充实。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序》中说他曾征引了五代诸种小说,可见他选用材料之广。尤其应当肯定的是,“欧史”对奚、契丹、吐谷浑等边疆少数民族的史实,较之“薛史”有较多的补充;对南方各国的史实,也比“薛史”记载得详明。《十七史商榷》说。“僭伪诸国(指南万诸国和北汉),皆欧详薛略。”这是因为欧阳修博采笔记小说和野史、杂史,大量充实史料的结果。

  

  二、欧史对原来“薛史”芜杂的部分作了必要的删削,使得条理更加清楚。《郡斋读书志》指出:“欧阳永叔(即欧阳修)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实,重加修定”,功劳颇大,以至当时把欧阳修比之汉朝著名史家班固、刘向。尤其是“欧史”对列传部分作了分门别类的归纳,使同类人物各合为一传,如《死节传》、《义儿传》、《伶官传》、《逆者传》等,使读者要查找某一类人物或某一历史事态发展线索时,可以有较方便的条件。比如对五代时期戏剧史的探讨,《伶官传》便是极好的综合资料;《义儿传》对当时大将的养子制度,也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三、欧阳修编《新五代史》,用力颇深。从他的集子看,他和很多人商榷过,曾经历了长期探索;对《旧五代史》中的许多史实错误,进行了订正纠谬。

  

  上述几个方面,都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不可泯灭的功劳。后世史评家常常对“欧史”贬责过多,其实是不公平的。

  

  但是“欧史”也有其致命的弱点,至少有两点历来为后代史家所不取。第一、由于欧阳修着意学《春秋》”微言大义”,所以文字过分简约,这就减去了许多重要的史料。例如,原来《旧五代史》本纪部分有六十一卷,欧阳修省略其五分之四,仅剩下十二卷;尤其是减去了皇帝诏令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反映着很多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内容。省去以后,就使后人看不清当时一些重要大事的原来面貌。比如,后周世宗柴荣的反佛毁佛措施,“薛史”全录该事件的诏文八百多字,至“欧史”只剩下十九字,如果不看“薛史”,这件事情就难以弄得清楚了。再如,“欧史”不主张写志,《新五代史》中仅有司天、职方二考,而《旧五代史》则食货、刑法、选举、郡县、天文、历法、职官诸志俱全,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经济、政治制度的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其次,欧阳修过分重视春秋笔法,有些所谓“一字褒贬”并不能说明问题,反而显得拘泥与可笑。如他讲究两个地方势力相等的集团打仗,文字上用“攻”;势力大的打势力小的行文用“伐”;天子率兵攻战用“征”;“叛此附彼曰叛”、“以下谋上曰反”等等。这样过分拘谨地用词,势必形成文字上的封建俗套,有时造成不重史实,府就文词。同样的毛病,也表现在欧阳修评论某些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中。比如,他最喜欢以“呜呼”开头,评论五代历史,慨叹五代是个黑暗时期,以反衬宋朝的太平盛世,因此对某些人物便有否定过多的偏见。如对冯道,至今尚未能对他有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这和欧阳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且,卷卷评论都以“呜呼”开头,也使行文变得板滞,甚至使读者生厌。因此清代文史大家章学诚讥称它:“只是一部吊祭哀挽之集,如何可称史才?”可见什么事都不可过分。

  

  此外,由于欧阳修过分强调写史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有些史实他是有意避讳的。如后周有位大将叫韩通。他忠于后周王朝,反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欧阳修就不给他立传。这在当时就遇到同辈的议论。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当时有个史学家刘攽(曾参加《资治通鉴》的编写),曾问欧阳修的弟子焦干之,五代史脱稿没有,焦说即将脱稿。刘又问:为韩瞠眼(韩通的外号)立传没有,焦说没有。刘攽大笑说:“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这个故事说明欧阳修也未能完全忠实于历史。这是时代给欧阳修打下的烙印,不能不说是《新五代史》的缺陷。 (韦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