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访老艺术家黎荣基 文化老人是需要保护的财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5-01-03 09:56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老人展示末代皇帝溥仪弟弟赠送的字作

老人展示末代皇帝溥仪弟弟赠送的字作


人民网3月29日电(实习生朱秩用)在南宁,生活着一群文化老人,他们大多年过七旬,退休之后生活不愁,但感觉自己渐渐地被遗忘了。文化老人在很大程度上扛起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大旗,他们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是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传统文化在不断流逝,如何保护,成为当下一个深刻的命题。


近日,记者来到老艺术家黎荣基的家中采访,在这位老人家身上有很多称谓,比如书法家、盆景艺术家、石艺根艺家。作为一位多元化的文化老人,黎荣基在书法、奇石与盆景上的造诣都称得上广西先锋。三种不同的艺术,融合在一位老人身上,几十年锤炼修养,他得出了不同的艺术体会。


在记者眼前的黎老很懂享受生活,家里养着鱼、乌龟、鹦鹉等小动物,闲来玩玩石头、修剪修剪盆景、写写毛笔字,仿若世外高人。飘散着植物的清香,蕴涵着动物的生机,他的家就像一个远离城市纷扰的小世界,生命在生长,艺术在升华。


书法:迷人的艺术

一走进老人的书房,记者便被四处悬挂的书法作品所吸引。黎荣基告诉记者,他最痴迷的是书法,书法有不同的字形和创造,需要多年的积淀,因此是最迷人的艺术。爷爷是黎荣基的书法启蒙,他小的时候爷爷做生意,一群小孩就爱围着爷爷玩,爱写字的爷爷鼓励孙子们,谁字写得漂亮就奖励一个铜钱。本来就对写毛笔字充满好奇的黎荣基当然不放过如此好的机会,既能写字又能得铜钱,他便这样开始练起了毛笔字。


作为出生在邕宁街的老南宁人,黎荣基从小便游玩于南宁的老街小巷之中,老式的商铺招牌成为他学习写字的“教科书”。那时的解放路是黎荣基经常去的地方,他把招牌上的字临摹在本子上,然后回到家中不断推敲学习。北京作为古典文化的积淀之地,无处不在的老招牌让黎荣基非常痴迷,每次到北京出差他都第一时间去到那些历史老街,感受古韵文字的魅力,临摹历史文化的痕迹。所谓无师自通,黎荣基从无数牌匾中自学,博取各家之长练就一手好字。如今,黎荣基最拿手的便是写牌匾,多年前,他为南宁永宁街华兴里街牌提的“华兴里”三个字,多年来成为了一道风景,备受赞誉。


爱写字之人,往往不分地点,走到哪里,哪里便是舞台。上世纪50年代,不到20岁的黎荣基因工作到贵州黄果树瀑布一带收购货物,看见书画店里有一位老人正在写对联,充满好奇的黎荣基便凑过去试写了几个字,没想到立马得到老人的大加赞赏。老人是清末的官员,说那时的官员都写得一手好字,并告诫他写字就像音乐一样,要有高低起伏,要有思考,不要急于一气呵成。这些话启发了年轻的黎荣基,让他在后来写字的体会中敢于打破常规,独具一格。


盆景:变化的艺术

盆景在黎荣基看来是一种会变化的艺术。“一件盆景作品完成后,植物本身还会继续生长,还要不断打理,完成其未来的创作。”黎荣基说,盆景是最需要花心思,也是最深奥的,一件好的盆景作品,往往需要创作者耐心培养数十年。想打理好盆景,除了需要相当的园林艺术文化修养外,还要懂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知识,谁懂得多,谁付出得多,谁的收效就越大。


黎荣基是广西最早玩盆景的一批人,1984年,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成立,那时南宁玩盆景的不过七、八人,他便是其中之一。黎荣基说,那时的盆景不像如今可以用钱买到,而是讲究交换。经营盆景的人互相交流串门,看上了对方的盆景就互换,一个盆景作品往往经过好几位爱好者的照养。


走上黎荣基家的楼顶,姿态各异的盆景作品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春天的到来让不少盆景长出了嫩绿的新芽,黎荣基一边同记者讲解,一边拿起剪刀,剪剪蹭出来的枝叶。他用爱抚的手不停地摸摸枝叶,眼中满是骄傲与疼爱。不大的楼顶卧虎藏龙,件件都是黎荣基的宝贝,其中作品《卧龙出海》三角梅曾在1991年为广西第一次获得北京首届国际盆景展一等奖,时过二十多年,如今它在老人家的呵护下依旧姿态生动,延续芳华。


盆景养生,给人以安定感,能使欣赏之人感受到安闲寂静之美。黎荣基的盆景在文化宫展出之时,有一位老人特别痴迷,虽然行动不便,但每天都要求儿子打车送他到文化宫,就一直坐在黎荣基的盆景前看大半天,以观盆景怡情。退休后的黎荣基打理打理盆景,松松土,剪剪枝叶,格外悠闲。他还种起了草莓和果树,不仅讲究其姿态美,还要追求果实甜,品尝到果实的那一刻,收获的味道总是甜的。


石艺:发现的艺术

黎荣基说,石艺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造型独特、纹理如画的奇石都是自然的杰作,石玩者只能靠缘分去发现奇石,而不能经人工雕琢。老人家家中现存的奇石并不多,但都是压箱底的宝贝。他拿出一块块并不大的石头让记者观赏,着实让人赞叹。有的石头像鸡蛋,椭圆的形状加上纹理非常逼真;有的石头像中国地图,凸起的一块十分契合祖国的边境线;有的石头像水彩画,暗红色的斑点和线条如用色彩笔画上一般绝妙……黎老用他布满皱纹的手,一个一个石头地拿起来,满是欣赏地凝视着,这些石头他早已看过千百遍,但每次看依然有惊喜。


黎荣基是第一批发掘红水河石的人,最开始他自己在红水河中寻找奇石,后来雇人专门在河中找石头,然后一车一车拉往北京出售。上了年纪之后,他找石头便主要成了自己欣赏,会到柳州去找奇石,也会自己到邕江和红水河中寻找。


奇石造就奇缘,黎荣基因为奇石还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结缘。在黎荣基的熏陶下,家中的两个儿子也对盆景、奇石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初,二儿子黎明就在北京立足,经营盆景、奇石生意,并与爱新觉罗?溥杰相识。1992年为期一个月的中国观光年《中国观赏在展》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开幕当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为会展题词。黎荣作为组委会顾问委员,带着展品代表广西展出,占了整个展厅的三分之一,与来自故宫博物馆、荣宝斋等全国各地珍品共展风采。会展的前一个星期,黎明把父亲从红水河中寻得的奇石转赠给好友溥杰,溥杰看到奇石后大为欣喜,随后便给黎明题了一幅字“有好友来,犹如对月,得奇诗咏,胜似看花”,以表感谢。


老人:流逝的财富

在交谈中,记者提到了与黎荣基齐名的几位文化老人,从黎老口中得知有的已经离世。老年被认为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也是时空经验最丰富的阶段。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老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文化老人在传承中华文化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一群急需保护的文化财富。随着新一代个性的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在流逝,如何让文化老人发挥最大的价值,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探索与思考。


“过去一些年,政府部门组织的画展和活动比较多,大家都爱参加,现在渐渐少了,主要是一些企业家在组织,性质已经有了变化。”黎荣基老人说,文化老人之间的交流基本靠协会与个人,他们会组织活动交流,或者串门切磋。


国家一级作家、前南宁市文联副主席王云高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批文化老人在物质生活上基本不缺,最缺的是精神上的依赖。他们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时,也渴望能继续在文化工作的前线做点贡献。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文化老人加以重视,多举办活动把老人们组织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文化效应。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城市的发展也要依靠文化来支撑,要以文化老人之力带动一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得靠官方的推动。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文化老人的保护工作需要借鉴与探索,组织文化老人,传承新一代,意义重大而形势紧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