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跋中有真意丨读元四家的画中题 (一)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7-15 09:54来源:美术报

题跋是中国画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中国画的发展日渐成熟,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史在宋代迎来一个高潮,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从此,诗书画三者的关系逐渐密切。到了元初,赵孟頫主张“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这使文人画家在画中更加注重强调笔墨意识。杨维桢在《图绘室鉴序》中言:“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与画一耳。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可见此时“工书”已成“工画”的必备技能,诗书画三者的结合更加完备,并为后世效法、继承并进一步发扬。明清时期,题跋发扬光大大为发展,甚至有作品上画仅占百分之二十,而题跋“款”占领“百分之八十”,对于画面意境的丰富,画者自身性灵的抒发、画论的阐释以及形式上的丰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扭转乾坤”。


本期,我们以“元四家”的绘画题跋为研究对象,分析题跋的内容和书法特点,看画家们如何淋漓尽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旨趣。


黄公望:简逸朴拙的题跋书法

文/柳沣圃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139.4×57.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一天,一位画家“偶遇”了陆明本的好纸,于是画兴骤起,随即用大陀石砚和郭忠厚的好墨开始信手作画,不一会儿便是满纸诗意,“几日邻村桑柘,梦中烟雨江南”,真是“无意于佳乃佳”,一幅名为《溪山雨意图》的水墨山水画便初见雏形了。只可惜,这幅画还未画完,便被“好事者”迫不及待地取走了。数年之后,这幅画辗转流落到了一位名叫“世长”的收藏者手中。在机缘巧合中,画家再一次见到了自己当年的兴起之作,于是在画上题了一段文字:


此是仆数年前寓平江光孝时,陆明本将佳纸二幅,用大陀石砚、郭忠厚墨一时信手作之。此纸未毕,已为好事者取去。今为世长所得,至正四年十月,来溪上足其意。时年七十有六,是岁十一月哉生明识。


款识之下,钤有“黄氏子久”和“黄公望印”,这位画家,便是黄公望。


元 黄公望题《溪山雨意图》 手卷 行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名列“元四家”之首。其流传的画作居多,但没有专门独立的书法墨迹作品或者刻本流传,因此世人所知甚少。其墨迹多见于书画的款识和题跋之中,流传可见的有《题溪山雨意图》、《题富春山居图》、《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跋赵孟頫临黄庭经》、《群山雪霁图》等。《溪山雨意图》的款识,题于至正四年(1344),此时黄公望已经七十六岁了,其早年的书法难知全貌,他此幅晚年书作,虽只有短短的三列,但气息古朴,多有唐宋遗风,呈现出了百家之态。其字字之间几乎是独立的状态,表现出了干脆爽利之感,可气脉连贯,平缓安静,倒与此画是极为搭配的。


元 黄公望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纸本

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平缓安静的书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赵孟頫的影响。黄公望早年与赵孟頫相识,于不惑之年拜于赵孟頫门下,在书法和绘画上都有承袭赵孟頫之处,他的《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就很能见出两者前后相承的关系。《跋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全文如下:


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


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夏五月书于龙德通仙宫松声楼,时年七十九。


此题跋也只有几列,但不管从结字还是章法上,都比《溪山雨意图》更为放松自然,反映出黄公望除了承袭赵孟頫的清秀之风之外,更有晋人的风流韵致。这与赵孟頫提倡“学书须学古人”,溯源晋唐的观点也极为契合。上述题跋虽然都只有寥寥数字,但不难发现,黄公望的书法有着自己的意趣,结体与章法上多有向右倾斜的欹侧之态,为整体增添了很多动感,这与赵孟頫中正含蓄的风格大不一样,这一点更明显的体现在黄公望于至正七年(1347)所作的《跋赵孟頫临黄庭经》中:


元 黄公望 跋《赵孟頫临黄庭经》 纸本

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乃习书法,由是不得不为俗笔所紊,雪松翁髫龀时习字时,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遒劲,不拘楷法,暨“特健药”本,又与绍京本不同,于时德琏皆亲见之,此本盖是老子所临得趣者,宜其它本不能及也。至正五年三月十二日,因访元诚出示,辄题其后,大痴黄公望稽首再拜谨识。


这可能是黄公望流传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一段题跋,内容和品相均相对比较完整。就书法而言,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他曾拜于赵氏门下。题跋中的欹侧更为明显,意态多姿,比如“书”、“世”、“黄”、“年”、“百”等字,横画十分突出,因此很多结字虽然上紧下松,但却不显拘谨之感,更为开张大气,一放一收,也形成了特殊的视觉效果,疏密空白的对比,与赵孟頫结字平整均匀的面貌大不一样。其墨色变化也十分丰富,枯湿感十分明显,使得整体灵活跳跃,“如飞鸟依人,翩翩可喜”。笔意连贯,偶有“时习”、“自少”这样以牵丝为映带的字组,笔力劲健扎实。章法也是十分自由的,长短不齐,开合分明,更呈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朴拙自然之态。


元 黄公望题《富春山居图》 纸本 行书


黄公望这种古朴的书法面貌在其晚年的款识画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至正七年(1347),78岁的黄公望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此图历经数载完成,如今在“无用师卷”上,留有黄公望至正十年时书写的自款: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这段款文的书法艺术趣味很足,体现出成熟老练的味道,有几分迟涩之感。结字张弛有度,其中虽“笔”、“正”、“所”等字有一长竖或一长横,但并非一划而过,而是有多种方向的变化,更为持重沉着,耐人寻味。款中诸多撇和捺的写法,都是如此,细细品读,仿佛可见笔与纸摩擦配合的状态。此款与前面的山水笔墨交相呼应,毫无违和之感,其中勾皴点染,笔法亦与款中用笔相合,所谓“人书俱老”、“书画相融”不过如此。


元 黄公望题《群峰雪霁图》 纸本 行书


题跋在时间与《富春山居图》的自款仅有数日之差的《群山雪霁图》,晚年朴涩又自然的书风更可见一斑,对比两款,《群山雪霁图》的结字上也出现了很多古拙的处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淡有摩”几个字,连续的长撇,更加潇洒率意,悠然自如的畅游在纸墨之间。


黄公望的书法简逸朴拙,不落赵之樊篱,呈现出更为前卫的审美意趣,一方面是由于其晚年入道,隐居山林之中,心向自然,性情所感自是与繁华市井不同,更结交杨维桢、倪云林、陆居仁等元末诸多隐士书画家,他们率性恣意,潇洒自如,很大程度上成为其书画道路上的“催化剂”。而另一方面,黄公望始终沿袭着赵孟頫学习古人经典的书学观念,在法度之中抒发性情,寄托情怀于笔墨山水之间,不落俗流,为后人留下了元代书法之中独具特色的面貌。


王蒙书法:无意于佳乃佳

张雪婷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纸本 水墨 143×42cm

上海博物馆藏


作为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王蒙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惠麓小隐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春山读书图》等。他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董其昌评:“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 故其纵逸多姿, 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王蒙在绘画上有天分之外,还与其书法艺术的造诣有很大关系。


从家学出发,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对王蒙的书画艺术可谓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墨色上淡雅而淳厚,笔法内敛含蓄,平澹中更见天真质朴。其书以赵孟頫为主提出的“复古思潮”的基础上,深入魏晋,古意朴实,灵动而不失雄浑的魏晋书风。具有钟繇“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书风的遗韵。点画饱满,笔触劲健,结体秀美端庄,典雅高贵,前辈名流黄公望盛赞其书法云:“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尤所精诣,沤波之宅相,非子而谁耶?”


元 王蒙 爱厚帖 33.3×58.7cm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早年在承赵孟頫的笔法上是亦步亦趋的,不越藩篱半步。赵孟頫提倡“古意”,注重“古法”,这里的“法”便是晋唐之法,用笔内敛含蓄, 蕴藉虚婉。至正二十五年 (1365),王蒙在苏州得到外祖父赵孟頫所书《兰亭十六跋》后,在其后用小楷所作跋文,约600余字,44行。其文记叙了获此书卷的经过,对赵孟頫继承晋代王羲之书学作了高度评价。此卷书风承赵孟頫,用笔精到细腻,点画精微。结体整饬,结字宽扁,势不可遏。在保留赵氏的神韵同时又不失唐人法度,中宫宽松,气息雅逸。线条的起笔和收笔注重逆入回收,布局匀停,字距、行距的空间较大,字字独立,故整体章法显得清而淡,疏宕朗逸,耐人寻味,实是楷书中的精品之作。王蒙跋中的“苟能专心临摹数千过,虽不能企及前人,要当不让今世能书者,遂识而藏之。”可见其学书之自信与追配古人的高远目标。再如王蒙书写于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的信札《爱厚帖》,用笔、结字、章法都受赵氏书风的影响,因其在继承家学的同时,仍孜孜以求晋唐之法。


元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 楷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王蒙的书法又有超越其外祖父的独特之处,明代吴宽《匏翁家藏集》云:“黄鹤山人书,当不在赵魏公下”,关于这一点,王蒙画上的题跋也可证其所言不虚。他作书诸体皆能, 除正、行、草体之外,常用篆籀笔意书画中题跋,古韵深远。其自云:“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松林写作图》有“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得老龙鳞”两句,以篆文题于右上角。观其篆书,其用笔圆健瘦劲,盘曲婉转如玉箸环绕。字法上从《说文》及汉代碑额中汲取,取金文、小篆笔意加之其自我的书写风格,赋予篆书意趣,质朴天真。


从画上题跋可见王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独立的书法家。


王蒙在《茅屋讽经图》中自题:


客来客去吾何孤,山静山深事亦无。


一卷黄庭看未了,紫滕花落鸟相呼。


此画跋别开生面,重意韵,讲自然,尤其表现为形式上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此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用笔轻松自然,皆成心线,干湿枯润,全为我用。章法的落错参差,款题钤印之别出心裁,超凡脱俗。他的画中既有闲逸隽秀的小楷,又有朴厚淳古的隶篆,各书体之间变幻于笔端,出于心性,形其哀乐,达其情性。


元 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 楷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晚年回忆隐居黄鹤山中在谷口耕田读书之景的《黄鹤草堂图》,其画左上角自题云:


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


写向画图君貌取,只疑黄鹤草堂前。


黄鹤山人王蒙。


此跋语为行楷书,虽为小字,短短两列跋文,但用笔犀利,收放有度,气度不凡。


王蒙《惠麓小隐图》用真书自跋云:


黄鹤山人王蒙为愚懒翁画。


白头学种邵平瓜,四百年前故将家。


第二泉头春梦醒,洞庭烟水接天涯。


王蒙为叔敬尊契家题。


其书风典雅大气,细腻飘逸,着实有种“风姿绰约,美人婵娟”之意。出奇中又不失古意,八法完备,而又书写畅快,使转精微,方圆并济,骨力通达。然又汲取了多许敦煌写经笔意,横画略细,竖画渐粗。结体规整精致,严谨而又开张。字体虽然为小楷,但点画雄浑,“笔端自有金刚杵”之雄劲。在章法上,此幅作品布局精心恰当,六列的题跋文字,第二列和第五列与其他几列的错落关系极为明显,造成视觉上的张力,给读者一种疏朗大气,雅逸清劲之感。


元 王蒙 梦梅花诗卷 行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一些单幅书法作品也都很有造诣。如他晚年草书的精品力作《梦梅花诗卷》,其内容为:


曾向罗浮认得真,华胥仿佛旧精神。


翠禽栖老千枝雪,冻蝶惊回万木春。


十里暗香云漠漠,一溪流水月粼粼。


要知金鼎调羹客,元是商岩版筑人。


晚年的王蒙愈见功力,出神入化,形成了自己遒劲姿媚的独特风格。此作为王蒙与杨维桢、张光弼、刘时可聚会时,在情绪非常激动和兴奋之时的即兴之作,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至高境界。后人沈周曾评其书云:“山人之书学,间见此纸,尤为悚人,当不在赵魏公之下。”此帖从一开始节奏较为平缓,到逐渐进入书家性情状态,直至高潮,宛如一场心惊动魄的音乐会。书中字与字的收放错落,由开始的方折顿挫棱角分明,到后面的藏锋圆转线条凝炼;从开始的字字独立到后来的牵丝连带贯穿其中。用墨的浓淡枯湿,前面节奏缓慢运用涨墨浓墨的手法,到后来的枯墨淡墨,在章法上形成强烈对比,节奏感明快,激荡人心。通篇章法来看,区域组合相得益彰,这并非他精心的安排,也非矫揉造作,这是他深厚的功力与当下心境的真实流露。


画家倪云林曾称赞王蒙的书法:“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蒙在书法上的成就无疑为他的绘画艺术注入了极大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