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摩崖石刻佳构“东汉三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7-29 11:51作者:周惠斌来源:收藏快报

《石门颂》旧拓本(局部)


西狭颂


郙阁颂


■上海 周惠斌


“东汉三颂”是指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陕西略阳的郙阁颂这三大摩崖石刻,它们在我国金石学、书法史上备受瞩目,被誉为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的奇构佳篇。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名《杨孟文颂》,原位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南端古石门隧道的西崖壁之上。褒斜谷地处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全长约235公里,崎岖险峻,时断时通。石门颂刻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通高261、宽205厘米,22行,行30至31字不等,计655字,由汉中太守王升撰文,记述杨孟文上疏奏请重开石门通道和修通褒斜栈道的经过。石门颂列“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1961年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因修建大型水库自崖壁上凿出,1971年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上承篆隶,下启行草,素有“隶中草书”和“草隶鼻祖”之称。刻石字随石势,纵有行,横错落,参差有致;结体宽宏横逸,字形扁方,笔画舒展,多用圆笔,少有雁尾,波磔明显,凸显出由篆而隶的嬗变过程。其起笔毫端逆锋,运笔遒劲沉着,收笔圆劲回锋。书风雄健大气,不拘绳墨,不作修琢,殊无矜持。清代张祖翼因此评价道:“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综合性辞典《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即取自于石门颂。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中,因高处半崖,深凹崖壁,不被日晒,又避雨淋,且为藤萝遮蔽,常人难以接近,故保存完好,迄今未损一字。西狭颂镌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通高220、宽340厘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惠安西表”;额右下方为“邑池五瑞图”,分别刻有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及承露人图像6幅、题榜15字,图文相映,虚实相间;额左下方为“颂”,外呈正方形,纵横皆145厘米,阴刻,20行,凡385字,记述武都太守李翕的家世、生平和率众修治西狭阁道,以及历任地方行政长官治政有方、民乐其居的政绩。文末有撰刻并书丹者“仇靖”两字,开创中国历代书家落款先例。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刀法遒劲,刻字清晰,书法篆意楷形,刚健整饬,方劲灵动;结体宽博疏朗,气势开张;用笔方圆兼备,提按分明,顿挫有致,多方笔起收,取中锋行笔,兼参侧锋作波磔;笔画转折处外方内圆,方处棱角分明,圆处刚劲稳健。丁文隽《书法精论》称其:“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此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日本著名书法家牛丸好一誉之为“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


郙阁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原位于陕西省略阳县析里,距嘉陵江西岸江面高约8米的山崖间。刻立于东汉灵帝建宁五年(172),通高170、宽125厘米,19行,行11至27字不等,凡472字,由颂文、颂词、颂诗三部分组成,仇靖撰文,仇绋书丹,记述汉武都太守李翕凿石架木、建阁济行、便利商旅、造福于民的功绩。郙阁颂原刻凌空绝壁,下临深渊,裸露于突兀岸崖的拐角,问世以来,饱受日晒雨淋之害,更为逆水行舟纤索羁绊磨损,自汉迄宋约800年间,风雨侵蚀,泐损严重,字多漫漶,几不可辨。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略阳太守田克仁担虑摩崖剥蚀、年久绝迹,以原刻旧拓本为据,勘以欧阳修《集古录》、洪适《隶释》等著录和郡志所载,按原有形制仿刻,勒石于城南名胜灵崖寺壁间。明万历时,仿刻亦遭剥落,时任知县申如埙补刻90字。1979年底,当地修筑公路,原刻碎裂百余块,散落江中,经打捞粘接、补合复原后,嵌于灵崖寺前洞右侧西崖下,现存220余字。


郙阁颂结构严整,布局绵密,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书法方整挺健,俊逸古朴;单字结体内敛,四角方格撑满;用笔厚重沉稳,波挑短粗不扬;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空间紧缩,章法粗厚凝重。清代万经《分隶偶存》赞之:“相其下笔粗钝,酷似村学堂五六岁小儿描朱所作,而仔细把玩,古朴、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间。”


“东汉三颂”历来为书家所珍爱、推崇,迭见文人墨客题咏和金石学家著录,在海外亦颇有盛誉,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