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旅行、生活与速写 ——叶浅予“自选”作品办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07 07:47作者:张亚萌来源:中国艺术报

广西风景之六(纸本、铅笔) 叶浅予


“我走过很多路,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旅行、生活、速写这三者,在我的艺术实践里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把这三者的联系称为我的艺术生活方式。”著名漫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叶浅予曾这样说。他在自己的“艺术生活方式”中,将其深厚的速写功力融入中国画,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境界;在长期担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期间,他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影响深远。


7月30日至8月3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里,观众们可以欣赏到380余件表达这种“生活方式”的叶氏作品——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研究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自强不息——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从叶浅予自选的700余件速写作品中遴选出本次展览作品,以“各地采风”“戏曲人物”“舞蹈形象”“体育运动”“动物世界”“植物花木”六个单元全面展示叶浅予速写作品的魅力;同时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院藏的中国画20件,来揭示叶浅予从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的历程,这其中,速写正是搭建二者之间桥梁的逻辑关系。本展已列入“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中国的古典画论里面有这么一条理论,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画家应该多读书多走路来丰富知识和生活。今天看来,读书行路不仅是画家的基本修养所需要,更是丰富创作的题材和形象所需要。”1963年,叶浅予曾这样说。他喜欢旅行,特别喜欢坐火车和坐行驶在内河的小火轮旅行,“一路走,一路可以见到人、见到树、见到山、见到水、见到庄稼、见到烟囱、见到房屋、见到街道。如果坐轮船飞机,见不到那么多东西,我的速写本便缺少用武之地了”。


他曾记录1960年在广西旅行,车快路颠,好山水、好人物照眼飞过,失之交臂,心里惋惜;回程的时候改乘右江的小火轮顺流而下,“这一路生活丰富极了,我的速写本记录着下列许多形象:百色码头的早雾、船上的早餐、一个背负孩子的旅客、沿岸的香蕉林、渔舟、水手、一群鱼鹰横过右江天空、第一个停泊的码头、扬水站、水牛渡江、一列拖渡、夜航灯标、航标工、汽车渡口、甘蔗林、水上人家、江边羊群、旅客群像。”1958年,他曾两次到十三陵水库工地,第一次是参加劳动,只利用休息时间画了几页画,第二次则是完全为了创作。“一天之内画了五六十页,达到了我的最高纪录”。叶浅予在1958年到1959年间的速写本上,有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场面,有大面积深耕试验新农具的场面,有多穗玉米结实30多枚的形象……


这些速写本上的形象,大部分是在不经意间画下来的,寥寥数笔,只留下简略的部位和粗糙的轮廓,不求严格形似,却可以唤起愉快和美丽的回忆,从而启发创作构思。“我发觉,路走得愈多,兴趣也愈广,速写的内容也愈丰富。现在,山水、花木、鸟兽、虫鱼,以及机器、家具、房屋、车船都进入了我的速写本。”对叶浅予而言,速写本就是他的旅行日记,“翻翻日记可以温习生活,引起回忆”。


在“日记本”中,最多的自然是人物形象,特别是舞台艺术形象。画舞台速写,特别是捕捉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需要特殊的本领。画家卢沉曾说,正是在这一高难度的领域,充分显示了叶浅予高超的速写才能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叶老的舞蹈速写有两种,绝大部分是在看戏看舞时当场画的铅笔速写,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形神兼备”。“我的许多舞蹈速写,严格说来,都是凭记忆画下来的,你想,舞蹈动作那么快,笔的速度哪能赶得上?有些人写信问我,怎样才能把一瞬间的舞蹈动作画下来?我不得不把这个‘秘密’告诉他们。且还告诉他们,这还取决于是否掌握了动作的规律。要掌握舞蹈动作的规律,必须懂得舞蹈,最好自己也能舞几下。能这样,就能理解这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能理解,就能记忆。”画家杨力舟表示,叶浅予的舞台人物虽然用笔果断、落墨肯定、神采纵悠,然而疏放生拙,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唯美,天真入稚拙之美。


同样是“运动”,叶浅予能把舞蹈人物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心应手画得愉快,却对捕捉动物园里的松鼠和猴子的动作感觉“相当吃力”。原因似乎不言自明:“我对于动物,远不如对于舞蹈那么熟悉。”


叶浅予喜欢人的“情态”,也在速写中更看重表现“神似”:“观察人的情态意趣和精神面貌,必须在这个人的日常状态和自然流露中去默察意会,不能让人正襟危坐,装腔作势,而失去本真。所以一贯主张画人要在对象不注意你画他的情况下去画,不然,就不能达到神似。画速写的好处,就在这里。”他当然也表示,速写有自身的局限,它长于对生活进行概括扼要的描绘,而短于精微细致的刻画;因而造型技能的训练,应该两面兼顾,才合乎要求。


叶浅予毕生从事速写艺术,本不离身、手不停笔。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速写伴随了其艺术生涯的始终,留下了大量速写作品,是他“自强不息”艺术精神的感人写照和极其宝贵的艺术遗产。展览因而以此为题并单独辟出“自强不息”篇章,展出了从1947年起到1992年叶浅予所画的80册速写本,见证了他异常勤奋和“自强不息”的艺术道路;其中的很多作品准确标注了速写的时间、地点、内容,对整理叶浅予诸多未署创作年代的作品提供了非常准确的判断标尺。而展览副题中的“自选”,也并非是主办方故弄玄虚:叶浅予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他将一生的重要创作和收藏都化私为公,分别捐赠国家相关机构和家乡;而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作品尤以速写作品最成体系,亦由他亲自精心选出,并按年代先后和题材分类整理,基本涵盖了其艺术创作的完整时间跨度和全部题材类型——此展为叶浅予“自选”,此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