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刘火:再说“变文”的命名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5-15 08:37来源:善本古籍

笔者曾在《“变文”命名考》(2018)里认为,“变文”的现代命名是由郑振铎1929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命名的。在这则小文里,梳理郑说之前的敦煌学开创者之一的罗振玉、王国维稍后的向达等关于这类敦煌写本的“佛曲”、“通俗诗”称谓后的命名。这一命名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类敦煌写本的“变文”的最终认定。


事实上,郑氏所命,本就是敦煌写本这类文体的原始命名。


先看《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下简称“大目乾连变”)。“大目乾连变”是最早一部变文集《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上下两册,68万字<含注释>)中最长之一的变文。此文共有9个写本(斯坦因2614、3704,伯希和2319、3107、3485、4988,北京盈76,北京丽85、北京霜89),最完整的当数斯坦因2614和伯希和2319。而正是这篇“大目乾连变”,无论文前还是文尾,都写明这种文体就叫“变文”。


(伯2391,《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卷首,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本文图版,作者提供)


陈寅恪曾给予过高度肯定的敦煌学最早学者之一的向达在《敦煌变文集》里的《敦煌变文集引言》里指出:


“敦煌所出说唱的文学作品,最初被误认为佛曲,如罗振玉在《敦煌零拾》中所著的几篇,就是这样标题的。后来因为了像《目连变》(火案,即“大目乾连变”)、《八相变》等等,变文的名称尚何存在原卷之中,于是又指导这一类作品泛指为变文。”


(伯2391,《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卷尾,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伯2391)卷首直接写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卷尾再次写明“大目犍连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斯2614)卷尾不仅写明“大目犍连变文”,而且写明抄件人和抄件年代“贞明柒年(火案“贞明”为后梁年号,七年即921年)辛巳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俊写 张保达文书”。可见“变文”一词在敦煌写本里本身就有的,而非后人命名。后人只是将这类说唱文(包括佛经、佛经故事和民间故事等)统一。向达首先否定了此类文体“佛曲”一说(火案,向达1929年专就佛曲著文《论唐代佛曲》),并就“变文”一词来历作过一番梳理。“变文”如何从埋没近千年后敦煌石室打开再由学者到民间的过程,向达认为,首先是王国维,接着是年轻的“郑振铎先生和他的一些朋友们”,才重视了是这一部分“通俗文学”(火案,郑振铎1938年所著的《中国俗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里第一部专门论述通俗文学史的著作,见刘火《“增进听众的欢喜”——纪念郑振铎逝世60周年》,《中华读书报》2018、6、20)。从这里知道,“变文”虽非郑氏命名,但“变文”一名,从敦煌写本到学者再到大众,郑振铎功不可没。


“变文”一词具体起于何时。至今未清。但从“变相”一词看,“变文”一词大约在唐的中后期就已经定型。“变相”,佛教术语,讲述佛陀和圣人的“神变”之“相”,亦称变绘、变等。向达认为“变文”、“变相”可能同时出现。但就佛经在寺院研习到寺院外的讲传历史来看,“变文”可能晚于“变相”的出现(可参考《变相与变文关系论争平议》,郑阿财,《新国学》2015年02期),虽然《破魔变文画卷》(伯4524),直接用“变相”指代“变文”。而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图藏云字24号八相变”则是以文字为主体。国图所藏《大目犍连变文卷》卷末,除了署有抄件时期外,直接称这种文体为“变者”。


(《大目犍连变文卷》 北宋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国图藏云字24号八相变,采自《敦煌变文集》图版)


(《破魔变文画卷》局部,伯4524,选自维基百科)


从现在的已成集的《敦煌变文汇录》(周绍良编,上海出版公司,1954)、《敦煌变文集(上下)》(王重民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敦厚变文补编(第二版)》(周绍良、白化文、李鼎霞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等看,“变文”出现于九世纪到十世纪(火案,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大目犍连变文》所写日期为宋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至十一世纪初,宋真宗(998-1022)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变文文本与实物沉入历史深处。直到十九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敦煌石室的打开、直到罗振玉、王国维、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郑振铎(1898-1958),“变文”才重见天日。后经向达(1900—1966)、王重民(1903-1975)、周绍良(1917-2005)等的艰辛工作,“变文”才有了今的格局。(2021、4、26于八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