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书法的"意境",到底是个啥?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1-25 14:47来源:书法学府

  书法在强调书写技法能力的同时,也会更多地指出它的意境美,这也就是书法中的两种属性:一是技法水平,二是意境的表现美。

 

  例如人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先是看看书写的水平如何,如果缺少笔法、墨法、章法等能力时,欣赏活动有可能会终止。二是在技法表现的基础上,往往会把目光和思考联想集中到意境之上,也就是说,这幅作品给人们会带来哪些启迪。

 

  从上述角度来讲,书法的技法是基础,意境才是最终之美。那么,就意境美来说,是如何实现的,其实现的方法有哪些?

 


 

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一种美学思想,也是一种辩证哲学观点,"意境是一种由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书法本来是指由汉字书写出来的文字,如果把这些文字经过思考、排列出来,就组成了一种"图式",因此它就变成了一幅图片式的"图像"。

 

  主观是指欣赏者,"意"是指欣赏者的思想、情感、认知等心理感受活动,"境"是这幅图像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感。

 

  因此,意境就是欣赏者针对图像所产生的心理联想活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是同时作用后才会产生出"意境",单独的一方并无意义。

 

  但是,由于人的认知、阅历、情感的不同,针对"图像"联想时,心理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意境的哲学辩证思想和美学的心理照应关系。

 


 

  古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书法意境美的研究的探索,书法的意境多用"洞达"、"茂密"、"深趣"、"纵横"等词汇来形容其深层次的内涵本质。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

 

  意思是说钟繇的书法虽然不是草书,但却像草书那样自然灵动,气息贯通,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草书的纵横流畅。

 

  这种灵动自然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对书法意境美的联想和描述。

 

  古人创造了文字,而文字的书写又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使得书写又变成了文化艺术,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书法中 "意境美"作用的结果。

 

  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欣赏,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所以说它是千差万别的意境,给人带来的思考启迪也是不同的。

 


 

  王羲之最早提出了"书意"的概念,"书意"简单来讲,就是书法中的意味,是透过汉字的本身,让人要感受到的某种"意味"。

 

  唐人记录了王羲之的说法:"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书法中点画都能表现出一定的意味,这种意味是用语言无法说清楚的,如果把书法这样表现出来,一切都是那么妥帖。

 

  在北宋时期,苏东坡是书法意境美的倡导者和亲力实践者,他认为,书法中的"意"是指思想、意念、意志、意味等,苏东坡的"意"与前人的"意"有所不同,他所说的意是建立在"法"的基础上,而意写自己的情感。

 

  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因此,苏东坡还是要求人们在遵循前人法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书写中表现自己内心的思想,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但是没有意趣的书法是缺少创新的,"萧散简远"是苏东坡书法意境美的核心理念。

 


 

  继苏东坡之后,黄庭坚、米芾也提出了书法意境美的艺术观点,他们从各自不同的理解上提出了"韵"、"自然率真"意境表达方法,直到清朝学者刘熙载等人也对此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刘熙载说:"论书者曰苍,曰雄。余谓更当是'深'字。

 

  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刘熙载的这种说法,更是把书法意境美进一步深化了,他说的"深"是从形式感上更为老辣和深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书法中的意境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伴随着书写能力、技法水平的左右,但是,意境美的表现也并不是因为技法水平高而高,按照刘熙载的说法,意境美还要"深"和"远"。

 


 

  实现书法中的意境美,不能只是盯着前人的遗风去学步,正因为此,古人也提出了"个性"、"创新"的思想观点,他们反对学书者成为"奴书",要通过读书、思考、修养等提升自己的艺术观,通过"行万里里"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为意境美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素材。

 

  在古代,写字的人都是"文化人",但他们却把书法当作是"余事",也就是学习、工作之外的事情,古代的文人都会写字,他们的"正事"就是读书。

 

  因此,对于书法而言,它是"文化人"的事情,想要写好字,首先就要读书,想要表现书法的意境美,就要多读书,唯有读书、学养才能获得书法更深层次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如苏东坡所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其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书法意境美也有形式章法和布局的要求,古人很重视作品的整体感和形式感,他们认为形式感达到了要求,也会产生深远的意境之美。

 

  清代学者笪重光从布白、墨色变化上论述了意境美的思想。

 

  他说:"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黑圆而白方,架宽而丝紧。"

 

  他认为这种布白随手安排,字与字、行与行应当根据整体的需要"眼布匀称",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几何图形,其深意也就自然显现了。

 

  当然,书法意境美的最高要求正如刘熙载所说的"深",达到了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艺术感受,才是真正的意境美。

 

  这种方法犹如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一样,用高远、深远、平远实现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