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含义与作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9-13 08:53作者:李一清来源:山水道斋

SFCY0021-李政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2cm×16cm×1.80cm-02.jp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它是佛教经典,主要内容是讲述摆脱烦恼、达到涅槃境界的修行方法。其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被认为是佛教哲学的基础。

  

  对于这句话的含义和深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字面上来看,“色”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空”指的是本质上的虚无和不存在。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表象只是表面的存在,其本质上是虚空的。这种观点与佛教中的“无常”、“无我”的思想相符合,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或实体。

  

  其次,从修行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指导性的原则。在修行中,人们需要摆脱各种欲望、执着和迷惑,从而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而这句话则意味着要认识到外在世界的虚妄和不真实,从而专注于内在的精神修养和提升。

  

  此外,从社会和文化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有一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这句话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的提醒:不要被外在的物质表象所迷惑,而是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层次的提升。

  

  《心经》亦是佛教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用极其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一切现象的本质和根源,揭示了生死、痛苦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从“般若波罗蜜多”、“五蕴”、“无明”与“无明尽”、“苦集灭道”等方面展开解读。

  

SFXZ0045-李政霖《般若波多心经》179cm×44cm.JPG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是指“智慧到彼岸”,即通过禅修和智慧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解脱的彼岸。在佛教中,般若波罗蜜多被视为六度的其中之一,是修行者获得内心平静、消除烦恼和实现解脱的重要方法。

  

  般若波罗蜜多的意义在于指导修行者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来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这种修行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一种实践的过程,需要修行者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和体验。

  

五蕴的解析

  五蕴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色、受、想、行、识五种蕴。其中,色蕴是指身体和物质现象,受蕴是指感受和情感现象,想蕴是指想象和认知现象,行蕴是指行为和动作现象,识蕴是指意识和精神现象。

  

  在《心经》中,五蕴被视为空性的表现形式,即五蕴的本质是空无自性的,它们只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散而灭。这种空性的表现形式是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它没有任何实体性或固定不变的特性。因此,修行者需要通过禅修和智慧来认识五蕴的本质,不被它们所束缚,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无明与无明尽

  “无明”和“无明尽”是《心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无明是指在没有证得空性得道之前,人的内心处于愚昧、迷惑的状态,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而“无明尽”则是指得道之后,内心变得清净明亮,能够看透一切现象的本质。

  

  在佛教中,“无明”被认为是产生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修行消除无明才能获得解脱。而“无明尽”则是一种境界,是修行者所应追求的目标。这种境界并不是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而是指在世俗世界中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是佛教理论中的四谛之一,是佛教对人生现象的分类与总结。   

  • “苦”是指人生中存在的种种痛苦、烦恼和困境。这些痛苦来源很多,包括身体上的疾病、精神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失落等等。

      

  • “集”是指痛苦的根源和原因。在佛教中,造成痛苦的原因主要源于自身的贪嗔痴等烦恼。这些烦恼引发种种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导致人生的种种困境和痛苦。

  • “灭”是指消除或消灭痛苦。在佛教中,消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通过修行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解脱。这种解脱并不是指离开这个世界,而是指脱离了生死轮回的痛苦循环。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灭苦”。

  • “道”是指通往解脱的道路和方法。在佛教中,“道”是一种修行方法,包括各种禅修、念咒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修行者消除内心的无明和执着,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张运谦《心经》35cm×100cm.jpg

  

《心经》主要阐述的观点包括:

空性观点:

  强调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空性的,没有固有的实体和恒定的存在。

  

因果观点:

  阐述因果律的原理,教导我们明白一切众生行为的果报都是由自身因缘所生,要负起责任。

  

中道思想:

  提倡避免走向极端,寻求平衡和中道。

  

般若智慧:

  通过观察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和外在世界,达到超越执著、解脱苦难的智慧状态。

  

SFXZ0041-李政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79cm×44cm.JPG

  

佛教修行的方法

  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核心的是禅修。禅修是一种通过静坐冥想、观察自身和他人的内在身心现象来提高内心平静、悟性、慈悲和智慧的修行方法。在禅修的过程中,修行者需要放下一切固有的观念和执着,以一种开放、平等、清净的心态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现象,从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本质。

  

  除了禅修之外,佛教修行还包括念佛、诵经、持咒等宗教仪式。这些仪式可以帮助修行者净化内心、培养定力、启发智慧。同时,修行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和智慧,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状况,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和心灵环境。

  

  《心经》作为佛教中殊胜的经典之一,在修行者的心灵修养、智慧开发和解脱实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SFCY000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0cm×15cm×1.5cm-04.jpg

  

首先,《心经》在个体层面上有以下作用:  

消除迷惑:

  《心经》通过深入阐述诸行无常、空性、无我等观点,帮助个体认知到一切现象皆为虚妄和相对的,从而消除对世界的迷惑和执着。这种认识能帮助个体超越对外界事物的固执依附和攀缘追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培养观察力和智慧:

  《心经》中强调般若智慧的重要性,提倡观照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真实本质。通过不断观照和正确认知,修行者可以培养观察力和智慧,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因缘和变化性质,从而超越表面的现象,洞察真实的本质。

  

开发悲悯心与利他心:

  《心经》中强调智慧和悲悯的结合,培养一个广阔无边的悲悯心。通过对一切众生的苦难和生命无常的深切觉悟,修行者能够培养出真正的悲悯心,关怀他人并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这种利他心的培养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福祉和幸福。

  

培养禅定和专注:

  《心经》的深奥含义需要修行者进行深入思考和体悟。在学习和研读《心经》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集中注意力、掌握专注力和培养内心的平静与集中。这种专注和禅定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律性和冥想能力,为实践和体验《心经》中所教的智慧打下基础。

  

促进精神成长与解脱:

  最核心的作用是引导修行者超越痛苦、迷失、贪嗔痴等苦恼,寻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内在的平静。通过学习和实践《心经》的教义,个体能够明白身心之间的关系,摆脱自我束缚,走向解脱与觉醒。

  

SFCY000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0cm×15cm×1.5cm-05.jpg

  

而在社会层面上,《心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价值观的转变:

  《心经》中所传递的智慧和慈悲理念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倡导超越个人小我、利他共存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有爱的社会关系。

  

倡导非暴力与和平:

  佛陀教导的中道思想和般若智慧促进了个体内心的平静与仁慈,这种内在的和平意识渗透到社会中,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养社会责任感:

  《心经》中提到的因果观念强调一切行动都有其结果,通过让个体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大众的情感转化与心灵成长:

  《心经》的修行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痛苦和无明之源,促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寻求真正的幸福和平静,从而提升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

  

SFCY000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0cm×15cm×1.5cm-01.jpg

  

朗诵《心经》可以得到以下好处:

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朗诵《心经》,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语音语调、呼吸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经典中的名句和名言,可以加深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汉语水平。

  

增强心理素质:

  朗诵《心经》可以帮助人们平静内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通过朗诵经典中的智慧思想,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增进文化素养:

  朗诵《心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佛教文化和思想,增进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同时,通过朗诵经典中的名句和名言,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承文化传统: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诵《心经》可以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传统,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

  

培养正念正行:

  朗诵《心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正念正行,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和人生选择。同时,《心经》中的智慧思想也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SFCY0001-《心经》32cm×16cm×1.8cm-001.png

  

结论

  《心经》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和体会。真正含义是向内探索、认识自己的本性,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通过阅读和理解《心经》,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放下执着、摆脱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同时,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