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谢稚柳《草原牧歌》:游目骋怀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8-03 09:03作者:张贺来源:中国艺术报

草原牧歌(纸本水墨设色) 谢稚柳


  著名书画大家、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原名谢子棪,又名谢稚,室名壮暮堂,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师从钱名山,追摹陈洪绶绘画,并上溯宋元。1929年结识张大千,并与1942年随其赴敦煌研究莫高窟艺术,共同临摹壁画。曾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著有《敦煌石室记》 《敦煌艺术叙录》 《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谢稚柳早年多工笔细写,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其诗词造诣亦深,诗画交融,格调天成。


    《草原牧歌》一画将内蒙古草原牧歌的春日生机尽致呈现,画家用青绿设色描绘出淡雅简远的意境。低缓的丘陵上,二人马上骑行,人马勾勒笔法精严,神貌一丝不苟,在隽秀典雅之中融会古法。谢稚柳一生画风多变,此画为其工笔细写时期之作。画面构图出新意,中下部大面积铺展草原图景,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微妙丰富,满目青葱。上方留白处天空所占比例则较小,给人以野旷天低、一目澄然的畅怀意象。风和日好,骏马骁腾,静观此画予人以宁静之感。画面温婉雅丽,深具中国传统文人画风骨,笔墨细腻,风雅脱俗。谢稚柳热衷于古画观摩,他将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使得画作具有宋元绘画的朴拙气象并自成风貌。


  草原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它滋养着整个蒙古地区的文明。千百年来,一代代蒙古族人在草原上形成草原文化,守护着草原文脉。 《草原牧歌》以清雅的水墨设色来表现美学意境,以层层渐进的着色和浓郁的笔墨描画草原的生机和壮阔,在虚实转承中构筑天人合一的和谐之貌。画面中,骑马二人将观者引入一个寂静虚空的场域,让人可以凝神于一草一木的诗意和灵性,如同置身于广阔宇宙之中的微观描绘。在运笔方面则采用工笔细写,细腻却不失大度,行笔之间尽显张力。整体画面被布局为三个层次,中间的山峦草原占据视觉主体位置,笔墨铺陈出山峦丘陵的俊美。地势起伏,满目葱茏,草甸如毛发般顺畅,一片生机盎然。画面下方是略微泛青的黄色土地,间或一簇草木丰隆,昭示着生命的绽放,山体和草原以石绿淡染,局部山岩和裸露的土地则施以赭石,形成冷暖对比。画家在天地之间仅以留白皴染处理,让伏马二人成为整体画面的点睛之笔,以静穆的氛围反衬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展现了蒙古族洒脱自由的生活方式。整体而言,土石、草木、丘壑的图景转承气韵贯通,在抑扬顿挫之中勾勒出天地的广阔苍茫之貌与天人和谐之境。宋代画论中所强调的“以画为诗”或是“以诗为画”或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性,皆在此画作中有所体现。画家以拙朴而不露雕琢痕迹的“不工之工”之美,以水墨线条之实构造畅怀闲适之境,以直抒胸臆的主题和凝练的笔墨语言共同构筑了一个意蕴丰富、气象万千的世界。


  谢稚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不倦,广泛求索,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使得触目之所见皆为艺术。 《草原牧歌》为谢稚柳中期作品,它既有早期绘画的严谨隽永,眀雅清新,又有向泼墨画法转移的倾向。谢稚柳早期画风以陈洪绶为师,取法于宋元绘画,有文人工笔画之严谨和清新,在创作实践中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式和风格,早期画作多以纸本设色为主,布局精巧自然,画面多留下大面积空白。谢稚柳的代表作品有《横塘野鹜》 《荷塘翠鸟》 《槲树啼猿》和《红叶彩蝶》等等。上世纪60年代前期是画家本人学习传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其山水画创作融古于己、面貌成熟的黄金时期, 《草原牧歌》即为1961年画家游于内蒙古时所作,此时他将多年所习宋人画格融会贯通并自成风貌。上世纪70年代,画家画风有明显转变,从花鸟山水转变到追求画理,学习南唐画家徐熙的落墨法,从而延伸出属于个人风格的落墨山水。以墨为格,率意奔放而不失法度,画风豪放,充满写意意味。在《草原牧歌》中则既有画家前期风格的精致优雅,又有后期风格的奔放浪漫,工写结合。在创作内容上, 《草原牧歌》也体现了谢稚柳绘画的转型。早期绘画内容以花鸟画为主,他的花鸟画从陈洪绶入手,清新秀逸,气韵典雅。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以后,山水画成为他主要的创作内容。谢稚柳的山水画一改花鸟画的特点,从精致细腻转向气势豪放,以笔墨皴染展现浓墨重彩,把范宽的气势和燕文贵的笔墨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一时期,谢稚柳曾赴敦煌考察壁画,丰富了笔墨线条的技巧,创作《草原牧歌》时,笔法和设墨已更为老练。谢稚柳在刻画骑马二人上不失凝重,天朗气清、休闲自在。对于草原的描绘则气势充沛,笔墨浓厚。加上他对传统的全面学习与系统研究后,使谢稚柳融合了王诜的俊爽清峭和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加之他自己潇洒出尘的笔致,作品也因此呈现出一派潇洒空灵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