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傅雷《观画答客问》 教你看懂黄宾虹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7-31 10:08作者:徐菖璞

摘要: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名质,字朴存,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名质,字朴存,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傅雷、朱梅馥夫妇(右)与黄宾虹、宋若婴1940年代在杭州栖霞岭宾翁处合影


这篇文章原是傅雷先生于1943年在上海与友人为黄宾虹80周年寿庆举办的“黄宾虹书画展”而作发表于画展特刊,原署“移山”。


观 画 答 客 问

文 | 傅雷

客有读黄公之画而甚惑者,质疑于愚。既竭所知以告焉,深恐盲人说象,无有是处,爰述问答之词,就正于有道君子。


客:黄公之画,山水为宗,顾山不似山,树不似树,纵横散乱,无物可寻,何哉?


曰:子观画于咫尺之内,是摩挲断碑残碣之道,非观画法也。盍远眺焉?


客:观画须远,亦有说乎?


曰:目视之物,必距离相当,而后明晰。远近之差,则以物之形状大小为准。览人气色,察人神态,犹须数尺之外。今夫山水,大物也,逼而视之,石不过窥一纹一理,树不过见一枝半干,何有于峰峦气势?何有于疏林密树?何有于烟云出没?此郭河阳之说,亦极寻常之理。“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天地间之山水,非百里外莫得梗概,观缣素上之山水,亦非凭几伏案所能仿佛。


客:果也,数武外,凌乱者井然矣,模糊者灿然焉,片黑片白者,明暗背向耳,轻云薄雾耳,雨气耳。子诚不我欺。然画之不能近视者,果为佳作欤?


曰:画之优绌,固不以宜远宜近分。董北苑一例,近世西欧名作又一例。况子不见画中物象,故以远觇之说进。观画远固可,近亦可,视君之意趣若何耳。远以瞰全局,辨气韵,玩神味;近以察细节,求笔墨。远以欣赏,近以研究。


山水 立轴,37cm×46cm


客:笔墨者,何物耶?


曰:笔墨之于画,譬诸细胞之于生物。世间万象,物态物情,胥赖笔墨以外现。六法言骨法用笔,画家莫不习勾勒皴擦,皆笔墨之谓也。无笔墨即无画。


客:然则纵横散乱,一若乱柴乱麻者,即子之所谓笔墨乎?


曰:乱柴乱麻,固画家术语,子以为贬词,实乃中肯之言。夫笔墨畦径,至深且奥,非愚浅学所能知。约言之,书画同源,法亦相通。先言用笔,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诸书画,莫不符合。故古人善画者多善书。若以纵横散乱为异,则岂不闻赵文敏“石如飞白木如籀”之说乎?又不闻董思翁作画以奇字草隶之法,树如屈铁、山如画沙之论乎?遒劲处,力透纸背,刻入缣素;柔媚处,一波三折,婀娜多姿;纵逸处,龙腾虎卧,风趋电疾。唯其用笔脱去甜俗,重在骨气,故骤视不悦人目。不知众皆宗于盼际,此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像似,此则脱落凡俗。远溯唐代,已晤此理。惟不滞于手,不凝于心,臻于解衣盘礡之致,方可语于纵横散乱,皆成异境。若夫不中绳墨,不知方圆,尚未入门而信手涂抹、自诩脱化,惊世骇俗,妄譬于八大、石涛,适自欺而欺人,不足与语矣。此毫厘千里之差,又不可不辨。


客:笔之道尽矣乎?


曰:未也。顷所云云,笔本身之变化也。一涉图绘,犹有关乎全局之作用存焉。所谓“自始至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是言笔纵横上下,遍于全画,一若血脉神经之贯注全身。又云:“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象应神全。”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藴。余意不尽。以有限示无限,此之谓也。


客:笔之外观,惟墨是赖,敢问用墨之道?


曰:笔者,点也,线也;墨者,色彩也。笔犹骨骼,墨犹皮肉。笔求其刚,以柔出之;求其拙,以古行之,在于因时制宜。墨求其润,不落轻浮;求其腴,不同臃肿,随境参酌,要与笔相水乳。物之见出轻重、向背、明晦者,赖墨;表郁勃之气者,墨;状明秀之容者,墨。笔所以示画之品格,墨亦未尝不表画之品格;墨所以见画之丰神,笔亦未尝不见画之丰神。虽有内外表里之分,精神气息,初无二致。干、黑、浓、淡、湿,谓为墨之五彩,是墨之用宽广,效果无穷,不让丹青。且惟善用墨者善敷色,其理一也。


客:听子之言,一若尽笔墨之能,即已尽绘画之能,信乎?


曰:信。夫山之奇峭耸拔,浑厚苍莽;水之深静柔滑,汪洋动荡;烟霭之浮漾,草木之荣枯;岂不胥假笔锋墨韵以尽态?笔墨愈清,山水亦随之而愈清,笔墨愈奇,山水亦与之而俱奇。


溪亭待茗图 镜心,32cm×27cm


客:黄公之画甚草率,与时下作风迥异,岂必草率而后见笔墨耶?


曰:噫!子犹未知笔墨,未知画也。此道固非旦夕所能悟,更非俄顷所能辨。且草率果何谓乎?若指不工整言,须知画之工拙,与形之整齐无涉,若言形似有亏,须知画非写实。


客:山水不以天地为本乎,何相去若是之远?画非写实乎?所画岂皆空中楼阁?


曰: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俱在,何劳图焉?摄影而外,兼有电影,非惟巨细无遗,抑且连绵不断,以言逼真,至此而极,更何贵乎丹青点染?


初民之世,生存为要,实用为先,图书肇始,或以记事备忘,或以祭天祀神,固以写实为依归。逮乎文明渐进,智能日增,行有余力,斯抒写胸臆,寄情咏怀之事尚矣。画之由写实而抒情,乃人类进化之途程。


夫写貌物情,据发人思,抒情之谓也。然非具烟霞啸傲之志,渔樵隐逸之怀,难以言胸襟;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难以言境界;襟怀鄙陋,境界逼仄,难以言画。作画然,观画亦然。子以草率为言,是仍囿于形迹,未具慧眼所致,若能悉心揣摩,细加体会,必能见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严,物形或未尽肖,物理始终在握,是草率即工也。倘或形式工整,而生机灭绝,貌虽逼真,而意趣索然,是整齐即死也。此中区别,今之学人,知者绝鲜,故斤斤焉拘于迹象,惟细密精致是务,竭尽巧思,欲工转拙,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谓为艺术乎?


艺人何写?写意境、实物云云,引子而已,寄托而已。古人有云,作画之道,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深山之巅;掇景也,发兴也,表也,巅也,解此便可省画,便可悟画人不以写实为目的之理。


峦光千态图 立轴,107cm×39cm


客:诚如君言,作画之道,旷志高怀而外,又何贵乎技巧?又何须师法古人、师法造化?黄公又何苦漫游川桂,遍历大江南北,孜孜矻矻,搜罗画稿乎?


曰:艺术者,天然外加人工,大块复经熔炼也。人工熔炼,技术尚焉,二者相济,方臻美满。愚先言技术,后言精神,一物二体,未尝矛盾。且惟真悟技术之为用,方识性情境界之重要。


技术也,精神也,皆有赖乎长期修养。师法古人,亦修养之一阶段,不可或缺,尤不可执着。绘画传统垂二千年,技术工具大抵详备,一若其它学艺,然必接受古法,以免暗中摸索,为学者便利,非为学鹄的。拘于古法,必自斩灵机,奉模楷为偶像,必堕入画师魔境,非庸即陋,非甜即俗矣。


即师法造化一语,亦未可以词害意,误为写实。其要旨固非貌其峰峦开合,状其迂回曲折已也。学习初期,诚不免以自然为粉本(犹如以古人为师),小至山势纹理,树态云影,无不就景体验,所以习状物写形也;大至山冈起伏,泉石安排,尽量勾取轮廓,所以学经营位置也。然师法造化之真义,尤须更进一步,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身课业,然后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


要之,写实可,摹古可,师法造化更无不可。总须牢记为学习阶段,绝非艺术峰巅。先须有法,终须无法。以此观念,习画观画,均入正道矣。


巫峡密林图 立轴,37cm×100cm


客:子言殊委婉可听,无以难也。顾证诸现实,惶惑未尽释然。黄公之画,纵笔墨精妙,仍不免艰涩之感,何耶?


曰:艰涩又何指?


客:不能令人一见爱悦是已。


曰:昔人有言: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在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其实作品无分今古,此论皆可通用。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初看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愈爱,此神品也,逸品也。观画然,观人亦然。美在表皮,一览无余,情致浅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终见妙境。若夫风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隐士,骤观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无物,如木讷之士,寻常人必掉首弗顾,斯则必神专志一,虚心静气,严肃深思,方能于嶙峋中见出壮美,平淡中辨得隽永。惟其藏之深,故非浅尝可能获;惟其蓄之厚,故探之无尽,叩之不竭。


客:然则一见悦人之作,如北宗青绿以及院体工笔之类,止能列入能品欤?


曰:夫北宗之作,宜于仙山楼观,海外瑶台,非写实可知。世人眩于金碧,迷于色彩,一见称善。实则云山缥缈,如梦如幻之情调,固未尝梦见于万一,俗人称誉,适与贬毁同其不当。且自李思训父子后,宋惟赵伯驹兄弟尚传衣钵,尚有士气。院体工笔,至仇实父已近作家,后此庸史,徒有其工,不得其雅,前贤已有定论。窃尝以为是派规矩法度过严,束缚性灵过甚,欲望脱尽羁绊,较南宗为尤甚难。适见董玄宰曾有戒人不可学之说,鄙见适与暗合。董氏以北宗之画譬之禅定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趋直入如来地。今人一味修饰涂泽,以刻板为工致,以肖似为生动,以匀净为秀雅,去院体已远,遑论艺术三昧,是即未能突破积劫之明证。


西泠遇雨 立轴,66cm×33cm


客:黄公题画,类多推崇宋元,以士夫画号召。然清初“四王”,亦尊元人,何黄公之作,与“四王”不相若耶?


曰:“四王”论画,见解不为不当,顾其宗尚元画,仍徒得其貌,未得其意,才具所限耳。元人疏秀处,古淡处,豪迈处,试问“四王”遗作中,能有几分踪迹可寻?以其拘于法,役于法,故枝枝节节,气韵索然。画事至清,已成弩末。近人盲从附和,入手必摹“四王”,可谓取法乎下。稍迟辄仿元人,又只从皴擦下功夫,笔墨渊源,不知上溯,线条练习,从未措意,舍本求末,求为庸史,且戛戛乎难矣。


客:然则黄氏得力宋元者,果何所表现?


曰:不外神韵二字,试以《层迭冈峦》一幅为例,气清质实,骨苍神腴,非元人风度乎?然其豪迈活泼,又出元人蹊径之外,用笔纵逸,自造法度故尔。又若《墨浓》一帧,高山巍峨,郁郁苍苍,俨然荆关气派,然繁简大异。前人写实,黄氏写意,笔墨圆浑,华滋苍润,岂复北宋规范?凡此取长补短风格,所在皆是,难以例举。若《白云山苍苍》一幅,笔致凝练如金石,活泼如龙蛇,设色妍而不艳,丽而不媚,轮廓灿然而无害于气韵弥漫,尤足见黄公面目。


客:世之名手,用笔设色,类皆有一定面目,令人一望而知。今黄氏诸画,浓淡悬殊,犷纤迥异,似出两手,何哉?


曰:常人专尊一家,故形貌常同;黄氏兼采众长,已入化境,故家数无穷。常人足不出百里,日夕与古人一派一家相守,故一丘一壑,纯若七宝楼台,堆砌而成;或竟似益智图戏,东捡一山,西取一水,拼凑成幅。黄公则游山访古,阅数十寒暑,烟云雾霭,缭绕胸际,造化神奇,纳于腕底;故放笔为之,或收千里于咫尺,或图一隅为巨幛,或写暮霭,或状雨景,或咏春朝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阴晴昼晦,随时而异,冲淡恬适,沈郁慷慨,因情而变,画面之不同,结构之多方,乃为不得不至之结果。《环流仙馆》与《虚白山衔璧月明》,《宋画多晦冥》与《三百八滩》,《鳞鳞低蹙》与《绝涧寒流》,莫不一轻一重,一浓一淡,一犷一纤,遥遥相对,宛如两极。


客:诚然,子固知画者。余当退而思之,静以观之,虚以纳之,以证吾子之言不谬。


曰:顷兹所云,不过摭拾陈言,略涉画之大较。所赞黄公之词,犹属皮相之见,慎勿以为定论。君深思好学,一旦参悟,愚且敛衽请益之不遑。生也有涯,知也无涯,鲁钝如余,升堂入室,渺不可期,千载之下,诚不胜与庄生有同慨焉。


艺市纵横


(责任编辑:陈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