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周天游: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收藏棺木画浅析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6-12 09:20作者:周天游来源:考古中国

2015年,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从英国著名收藏家迈克尔(Micheal)先生手里获得一套棺木画。由于画面内容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牲畜贸易有关,所以显得十分珍贵。迈克尔先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毯收藏家,现受聘出任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馆长,继续他钟爱的毛毯收藏、保护与展示工作。多年以来他陆续征集到一大批中国文物,其中包括故宫的地毯与挂毯,还有近五百件战国至明清的丝织品。然而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品味,很有眼光,也很有爱心的人。对于中国文物情有独钟,但又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将他所收藏的中国文物重归故土。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会到中国各地走走,特别是看各类博物馆,希望能为他心爱的宝物找到理想的归宿。本次棺木画的转让就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据迈克尔口述,这套棺木画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尼泊尔的古董市场中觅得。当时古董商告诉他棺木画出自甘肃内蒙交界地区,所以判定它为额济纳河流域即古黑河流域的遗物。2008年迈克尔为了慎重起见,专程委托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粒子物理研究所对棺木画进行了碳14年代测定(见附录)。测定的结果是,以2008年为基准,是上推1505年±45年时的作品。也就是说,这套棺木画是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四年(503)前后的古物。上限应该是北魏文成帝拓拔濬太安四年(458),下限为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四年(548)。


▲ 附录: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粒子物理研究所碳14年代鉴定表


至于出土地点,至今仍无法确定,只能通过对画面的比较分析,寻找端倪,提出初步的指向性意见。这套棺木画由前挡板、后挡板、上盖板、左侧板、右侧板五部分组成。木质一般,各板均由锛削制后拼接而成,所以不太平整。画面有凹有凸,单由墨色勾勒成图,所以刨痕与山色形成视觉重叠,别有韵味。棺木形制,前高宽,后低窄,是鲜卑族活动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以考古发现为证,这种棺式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内蒙古扎赉尔出土的桦木棺即为代表。之后呼和浩特东南部美岱村出土的木棺,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漆棺,都是这一样式。因此,本套棺木画应与鲜卑文化与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前后挡板分别为日图和月图(图一)。日图为高宽约61.5cm的正方形,月图则为高宽41cm的正方形,厚度均为8cm。


▲ 图一 前后档,日图、月图分别是宽61.5cm,41cm的正方形


日图板中心一圆圈内绘有一只三足乌,月图板中心则画有蟾蜍,各由中心向外呈放射性纹饰。《淮南子·精神训》曰:“日中有踆鸟,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乌呈黑色,有三足,故称三足乌,代表太阳。一般与蟾蜍代表月亮,成对出现,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汉代壁画天象图中十分常见。是中原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针织厂工地出土的画像石中的日、月图最为典型(图二)。在汉代,这种文化还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早就有与汉文化一致的日、月图(图三)。所以鲜卑族活动所及地区,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


▲ 图二 日图、月图河南南阳市唐河县针织厂出土汉代画像石上的图像


▲ 图三 日图、月图 吉林吉安高句丽墓壁画上的图像


但是,新疆地区相同时期的墓葬中也有日、月图。从中我们既看到了汉文化的影子,也发现了差异。如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汉晋墓中出土的彩棺(图四),以及吐鲁番阿斯塔那13号十六国时期墓中出土的纸画,都有日、月图,不过日图中的乌均为二足(图五),看来他们并不了解汉代三足的内涵。从本地域民族对鸟的认识来代替汉族对太阳的想象,形成明显的区分。因此,本组棺木画一定是鲜卑族统治区墓葬系统的产物,与新疆无关。


▲ 图四 日图、月图新疆若羌县楼兰城汉晋墓中出土的棺木画


▲ 图五 日图、月图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十六国墓出土纸画


上盖板是农耕图(图六),板前部有残,最宽处约69cm,长251cm,厚8cm。盖板中部画一长髯年长农夫扶犁驱赶二牛前行,这是典型的汉族“二牛抬杠”耕地的方式。身后一位年轻农夫高扬裸露的左臂在撒种。再往后有一年轻女子手牵着骡子,骡子带着平地的耙子,由另一个男性农夫操纵着在平整土地。这四个农夫,都是汉人装束,却又都是左衽,带有鲜卑服饰的特征。


▲ 图六 上盖板尺寸为宽69cm,长251cm,厚8cm


一般而言,汉人墓葬才会出现农耕图,所以本棺木画也必然是汉人墓葬的葬具。返过来看汉人形式的日、月图,也排除了出现在异族墓中的可能性,成为汉人葬具的有力佐证。汉人农耕场景最早出现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如山东滕县东汉墓中的牛耕画像石堪称典范(图七)。不过,“二牛抬杠”式的牛耕图,一般也是成对出现,如鄂托克旗米拉壕汉墓壁画中的农耕图即为一例(图八)。此风还延续到魏晋时期,如甘肃嘉峪关魏晋画像砖墓出土的农耕图砖画就是证明(图九)。本盖板前部虽残,但仍可以看到另一组“二牛抬杠”的部分劳作场景。因此,本盖板画也应该是成对出现的完整的农耕图。


▲ 图七 农耕图山东滕县黄家岭汉墓出土画像石


▲ 图八 农耕图内蒙鄂托克旗米拉壕汉墓壁画


▲ 图九 农耕图甘肃嘉峪关魏晋画像砖墓出土


左侧板是野炊待客图(图十),完整,前高62.5cm,长243cm,厚8cm。该图正中画有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支撑体似为竹子,搭制十分正规,上面有气孔。帐正中有一主人,汉人装束坐于席上。手举酒杯正准备饮酒。左侧有一侍妾一旁陪侍。两人中间有一盛酒器。


▲ 图十 待客图 正面左侧板,尺寸为宽62.5cm,长243cm,厚8cm


该图左边有二位汉装随从,手捧木材走来。前方立有建鼓一具,是自汉代以来击鼓聚众,击鼓警示的工具。再过来有一随从手持铁制长锛正在劈削木材,一侧有储水器。接着便是一口临时搭好的三足大锅,一个随从正在添柴生火烧制汤水,后有一女侍将一大盘馕托过头顶。上面则有一屠夫正在宰羊,一旁放有二件容器,看来准备煮羊肉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帐篷的右侧有女侍送柴,但还有一戴鲜卑小帽的男性随从赶着一大群羊,还有驮载物品的牛,也许是准备进行交易。侧板周边有数十圆圈作为装饰。从图中的内容看来,或许是一位汉族贵族或富商在路边等待鲜卑商队来从事交易。右侧板是迎接鲜卑商团图(图十一)。完整,前高61.5cm,长247.5cm,厚8cm。该图左侧有一重装武士头戴甲胄,身着铠甲,手持长枪,跨在一匹带有皮眼罩的马上,直刺一似鬼似兽的拦路妖孽,是一个驱鬼的先行开路者。紧跟着是一位汉人装束的仆从骑马紧紧跟随,很可能是前图帐中主人派出的迎客者之一。后面则是一队头戴鲜卑羃䍦防尘帽,身穿彩色紧身花袍,骑着带有皮眼罩的骏马的一队骑士。在他们中间有一人十分醒目,他是汉人,中年,神态从容而仪表不俗,与帐篷主人相貌相仿。估计应是主人的亲属或管家,专程前来迎接马队。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大都戴有羃䍦,这与山西忻州北齐大墓中骑士的形象十分一致(图十二)。应该是鲜卑人的典型装束。这种帽具在唐代也十分流行(图十三),在隋唐墓中出土的陶人、木人以及壁画中都有发现。本图周边也有数十圆圈纹饰。


▲ 图十一 迎客图正面右侧板,尺寸为宽61.5cm,长247.5cm,厚8cm


▲ 图十二 羃䍦


▲ 图十三 唐代帽具


近来青海西宁市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刚从尼泊尔购回一批疑似吐谷浑国的棺木画,与宗教活动有关。本套棺木画与其有类似特征,但限于这批资料尚未整理公布,所以无法直接引用供读者参考。不过,他们的出现,为本套棺木画的出处提供了一个选项,即他恐怕非甘蒙交界出土之物,也许他的真正出土地应在甘南青海一带,或许正是吐谷浑国之物。吐谷浑国可溯源至西晋初年的居处辽东的慕容鲜卑。公元312年,慕容鲜卑在枹罕(今甘肃临夏)建吐谷浑国。公元329年,慕容叶延在沙州(今青海贵南穆克滩一带)巩固了地位与势力范围,以吐谷浑为姓氏、族名及国名。吐谷浑人善于养马,过着游牧生活,以青海骢最为著名,曾大量输入内地。但有时也从事农耕,特别是以冶炼制作兵器与铁器著称。北魏崛起时吐谷浑已占据青海东部地区,并与陇西接壤。迫于北魏的强大,先向北魏臣服,同时又与南朝通款,图谋在两强中求得生存。北魏孝文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政策,除了强制推行汉化外,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要务,而开展西北边地牲畜与金属工具、兵器的贸易格外得到重视。吐谷浑地区正是进行上述贸易的绝佳地区。本棺木画的内容恰恰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图像资料。综上所述,可以初步作出以下结论:这是一套汉族贵族或者富商的葬具。葬具形式借鉴了鲜卑文化的形式,同时也突出了汉人文化的特点,是北魏时期民族加速融合的真实写照。墓主人活跃在丝绸之路地区,主要从事牲畜交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西北边地强化牲畜贸易的历史见证。本棺木画的异族特征、边饰形式,与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所藏吐谷浑棺木画十分近似,所以为本棺木画的出土地址提供了一个更为接近史实的依据。应该说与黑河流域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