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商代甲骨文、金文书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03-25 15:40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性文字,其造字方式、书写风格对中国文字造成了开创性的影响。在青铜器上铸刻金文,始于商代而盛行于两周,逾秦汉而逐渐走向衰微。金文内容多涉及族徽、庙号、祭祀、战争、封赐等,其字体风格或雍容厚重,或文雅秀丽,或严肃工整,或简率随意,堪称商周文字风格的典型代表。


│商代甲骨文、金文书法│

商代是中国文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至迟从商代中晚期开始,中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相对成熟的文字体系,其中甲骨文、金文数量最繁,意义重大。作为占卜、祭祀过程的重要记录和媒介,这些文字或被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或被浇铸于吉金彝器之内,承载着商代贵族们虔诚庄重的信仰与祈盼。商代中期,最早出现的商代青铜器铭文以符号性族徽文字为主,其造型往往近似人形或鱼、鸟、蛙、象等动物形象,图画仿形风格显露无遗。由于契刻工艺的限制,甲骨文出现之后,人们对文字造型进行了线条式、符号式以及省略式的简化和调整。商代中晚期之后,随着文字数量、篇幅的不断增加,甲骨文、金文的图画性持续减弱,线条感则进一步增强。自此,商代文字的书写意味大大增加,中国文字独有的书法韵味和美感也日益显露出来。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商)


这片卜骨是罗振玉旧藏著名的甲骨大版之一,曾著录于《殷虚书契菁华》。此骨硕大而完整,叙辞、命辞、占辞及验辞四项俱全,只有局部残损,十分难得。卜骨的内容颇为丰富,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


这片卜骨书风雄健,气韵宏大,字大体端,笔画遒劲,书法谨严,是典型宾组类甲骨的典范。字划中存留有当时涂饰的朱色,显示了它的珍殊和神圣,是殷商甲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商)


这件骨匕相传出土于河南安阳,旧录于商承祚所辑《殷契佚存》,记载了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五月壬午日,王在麦麓田猎,捕获了犀牛。宰丰因有功而受到赏赐,由寝官小□转赐。骨匕的文字内容是单纯的记事刻辞,极为罕见。


宰丰骨匕的书法风格与同时期的甲骨刻辞迥异,完全没有卜辞的镌刻感,却存有浓厚的毛笔书法意蕴,堪称殷末书法的翘楚之作。


│西周时期金文书法│

周武王克商之后,周人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金文书法方面也是如此。西周早期,无论首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金文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成王、康王以后,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文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金文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在此过程中,西周金文进一步走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金文书法成为西周王朝气象的一种象征和体现。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金文书法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部分铭文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工,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金文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文字发生隶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   (西周)


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岁星(木星)在商之分野,武王“迎岁”进军,一日之间便取得了胜利。辛未日,武王驻军于管地,赏赐右史利铜材,利为□公铸造了此簋。利簋为西周初年的器物,铭文风格仍保留很多商代晚期的特征,书风朴素粗犷却不呆滞,布局欠规整,字成列而横不成排,字形竖直,大小不均匀,象形性强,笔画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王”字最下横笔、“右”、“史”等字的捺笔以及“辛”字的竖笔皆有较明显的波磔。


燕候盂(西周)


铭文表明此青铜器是燕侯所作饙盂,具有盛饭的功用。该盂为1955年辽宁喀左窖藏出土,说明在西周早期国的势力已达到此地。铭文规整严饬,笔画均匀舒畅。


大盂鼎(西周)


铭文记载的是周王在宗周对盂的一次册命:首先追述文王受天命、武王灭商的功德,周康王强调自己要秉承先王懿德,告诫盂也要效仿其祖父南公,勤于奉公、恪尽职守;其后天子任命盂继承祖父南公的官职,并赏赐给盂秬鬯、服舆、旗帜、车马等;盂感激周王册命,制作了这件宝鼎。


西周康王后期,铭文书体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铭文排列规整,字体匀称。笔画均匀、拘谨,但仍不失“波磔”之势,部分笔画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大盂鼎铭文是西周早期的书法典范,其书风凝重瑰丽、朴茂沉雄,线条圆润凝练,自然疏阔,堪称金文书法冠绝。


虢季子白盘(西周)


铭文内容为周宣王十二年正月,虢季氏子白在洛水之北大败猃狁,周王在宗庙设宴款待子白,赏赐其弓矢、钺,授予子白极高的军权。虢盘铭文多四字成句,末字协阳部韵,俨然一篇诗章。


虢盘铭文字形规整瘦劲,多方笔,笔画较短,粗细一致,线条停匀明丽,多力丰筋,起笔藏锋,收笔无痕,略呈顿尖状,极其自然,堪称金文书法清疏秀美风格的范本。由于春秋时期秦国占据西周旧畿,故秦国文字多继承西周章法,秦公簋、石鼓文的文字特征皆有虢盘遗韵。


│春秋战国时期金文书法│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从此,周王朝政治、文化方面的凝聚力和控制力丧失殆尽,西周礼乐文明土崩瓦解,青铜礼器的内涵随之发生变化,神圣性和严肃性大不如前。金文由器内转至器表,文字本身的线条美成为器物装饰的一部分,金文书法获得独立的艺术品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创造热情,文化面貌焕然一新,金文书法绽放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南方以楚系文字为代表,影响遍及汉淮两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结体工整修长,线条宛转灵动;东方以齐国文字为代表,影响波及齐鲁大地,其结体整饬秀丽,线条挺拔遒劲;西方则以秦国文字为代表,影响力随着秦国领土的扩张而逐渐远播四方,其结体开张宽博,线条浑厚苍雄;中原地区以宗周、三晋为代表,其书法虽缺乏独创精神,但在秦、楚、齐、吴越等各方大国风气交替影响下,文字风格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



曾侯宝鼎(春秋


铭文表明这是春秋早期曾国国君曾侯宝自作之鼎。铭文布局较散,字体大小不一,笔画多曲笔,并有故意拉长的趋势,尤其是“曾”字的上下结构被分解的较甚,比较罕见。


秦公簋(春秋)


盖、器铭文连读(秦汉时期加刻铭文若干字),记载秦国立邦延续十二世,秦公承继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兼文武大臣辅佐,永固国基。


秦公簋铭文为模印制成,字体仍有西周晚期金文孑遗,字形规整,书体更加接近石鼓文,结构上较为严谨方正,笔法圆折,逐渐趋向平直,近于小篆。可见秦国金文字体篆书化肇始于春秋中叶,秦公簋即为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