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古人借书“怪癖”多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0-11 07:35作者:肖明舒来源:善本古籍


“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清代文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的一句话,是古人从读书实践中悟出的经验。因为借书不容易,怕别人催还,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便能废寝忘食地去看书;倘若是自家的书,反而会落得束之高阁的命运。


如今图书馆里的图书琳琅满目,想要读什么书,很快很方便就能借到,因此,现代人很难想象到古人借书的艰难。古时候的人借书,不仅有为求好书而长途跋涉的,而且登门时还要有一张加厚的脸皮。即便如此,并非每位藏书人都肯将书借给他人,甚至有人不仅不借书,还将这件事与孝道联系了起来,唐朝的杜暹在自家藏书后写着“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等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不孝是严重的道德品行问题,甚至会遭到律法惩处,如果说卖先人的藏书为不孝还可以理解,但将书借人也是不孝,现在想来,实在是小题大做。


然而,不少藏书家并不认为不将书借给他人有何不妥,清代藏书家曹溶在其《古书流通约》中说:“书即出门,舟车道路,摇摇莫定。或僮仆狼藉,或水火告灾,时出意料之外,不借未可尽非。特我不借人,人亦决不借我也。”不仅是藏书家为了护书而不借书,有的藏书楼为了禁止书籍外借还订立了一系列规定,宁波天一阁就有:“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以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典鬻者永摈不与祭。”对于借书者的惩罚,如今看来,不可谓不重。话又说回来,家藏好书,有借必有损坏,书的主人心疼不舍是可以理解的,但仅因此将好书束之高阁,不被需要者使用,反而为虫蛀鼠啮,或因藏书家家境败落而散失,终是文化界的巨大损失。


对于读书人来说,即便面对愿意借书给他们的藏书人,也并不能轻易借到想看的书籍。在古代,向人借书有送礼的习俗,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锁鱼。”说的是借书要送“一鸱”酒。试想当年寒门学子,若无钱买酒,借书之难,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的藏书家虽然愿意借书,但条件是必须互借。上面提到的藏书家曹溶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凡借人家书,必先带上自己的藏书目,登门交给书主过目。书主看过以后,如果发现有自己也想看的书,那就约定日期,各人到对方家中去抄录,而且所抄书的数量必须对等。抄完后将抄本带回,原书不准带出门,以防遗失。


好在古往今来,并非所有的藏书人都如此“小气”,读书人还是能有幸碰到慷慨的藏书人的。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范平的人,家中藏书颇多,每遇到借书人,他不但将书借给他们,而且还为他们置办衣食,以示对读书人的敬重。乾隆年间,有一位名为周永年的进士,“乃开借书园,聚古今书籍十万卷,供人阅览传抄,以广流传”。大文学家苏东坡就很赞同这种有好书共享的态度,其诗“不特两鸱酒,肯借一车书”就可以为证。虽然在过去,肯与众人分享藏书的人寥寥无几,但能拥有这样的胸怀确是一件值得赞叹的美德。(肖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