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正书,在展厅之外的意义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1-17 14:58作者:金肽频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书法“正书”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历史中的身份辨识与文化定位,是个复杂而又有哲学性的过程。及至今天,正书的发展也格外引人关注。中国书协有意识、有组织地举办了四届正体书法作品展,目前正在组织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这无疑有利于当代正书的身份识别与时代定位,使正书的发展继续走在正轨上。


正书之“正”的历史意义

何谓“正书”?古人关于正书的描述有过诸多典籍记载。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述曰: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 ”强调书法的姿势之正;唐太宗在《笔法诀》中提出正书应“心正气和” ,强调气息之正;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 ,强调心正乃书法之本;赵构《翰墨志》则说:“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 ”意指学书应先学正书;曹勋在《论书》中指明: “学书之法,先须楷法严正,得笔之意。 ”进一步明确学书应先学楷法,才能得书法“正”之笔意;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说:“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提按照应,筋骨威仪……是也。 ”强调正书骨法端正。古代贤哲对待正书,以“正”为根,以“正”为宗。


正书从最初诞生的宽泛定义,到最后的准确定位,经历了相当复杂的演变过程。《宣和书谱》述曰:“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降及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短短数言,交代清楚了正书的最初之源。正书、隶书、楷书、真书这几个名词,历史上曾有过交叉、重叠和互用的情况。汉末魏初,隶书即真书。到唐代以前,楷书的概念逐渐明晰,经过了“二王” 、欧阳询、颜真卿之后,在唐宋之际,楷书基本已与今天的楷书概念比较一致了。在历史上,正书所代表的一路,从篆书到隶书,从汉隶到楷隶,再到楷书,从官方到民间,都是代表着正体书法。正体书法不但字体端庄,结体工稳,易于书写和辨认,还建立起了一套规严的书写法度。因此,正书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主流代表。


正书,当代的意义转向

正书由于历史渊源及演变的复杂性,到了当代,应对正书的身份进一步廓清,才有利于今后的持续发展。中国书协自1994年开始,已举办了四届正体书法作品展,现正在筹办第五届,这对当代正书的身份识别、文化定位及方向调校,均能起到领头雁的作用。“正书”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就是单纯的楷书,广义则是包含了篆书、隶书、楷书的正体书法,站在行书、草书的对立面。中国书协通过组织举办正体书展,给“正书”概念注入了广义的当代内涵。现在,中国书协将篆书、隶书、楷书统一归入正体书法,脚踏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根基,又宏观地展望了未来书法的发展路径,是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书法展览。


由于书法身处当代艺术的复杂体系中,要想取得新的突破,仅仅在于继承古人的创作技法,满足于对古人名碑名帖、古人经典正书的临仿,重于古代正书图式的再现与呈现是远远不够的。当代正书必须越过技法这一层面,融入书法家的个性思想、时代的精神内涵,将文化身份的关切作为书法的潜在背景,并善于从文学、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门类吸取正书所需的艺术元素,融会贯通,生成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哲学,才会使当代正书洋溢着新的时代姿容。


此外,随着当代哲学思想的多元化,书法创作也应鼓励走向多元化。正书也是一样。传统文化是坚不可摧的根基,传统法则是至高无上的屋梁,在这根基与屋梁之间的空间,是足够大的艺术舞台。通过对中国书协以往四届正体书法作品展的深度分析,我们发现,仅仅注重临仿古意或形式创新的作品,已很难获得人们的青睐。而那些掌握了传统技法,又有文化个性的正书作品,则赢得了更好更多的参展席位。这说明,正书除了历史的字体结构、书体风貌之外,还应突出书法家精神主体,锻造具有现代文明秩序和价值体系的书法形制。就这一精神向度而言,中国书协推出的正体书法作品展,是在助力正书从传统场域向现代空间转向。对表面的书法繁荣景象进行了一次由内向外的精神祛魅,使正书在当前艺术环境中更多地释放了正能量,弘扬了书法的正气、清气与雅气。


正书之美在展厅之外

举办书法展的效应,应体现于展览之外。从以往中国书协举办的几届正体书法作品展的参观情况来看,可以说盛况空前。一些书法家拖家带口,甚至横跨数省来看正书展,其目的只有一个:有所获!展览的现场效应,这只是展览的本身属性。唐代欧阳询在《八诀》中曾谈到他对正书的一种认识:“澄神静虑,端己正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写字时,书写者的形体、容貌、手姿都应端正,否则你写出的字可能“斜正如人” ,只有“正容”之后,你写出的字才会“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欧阳询虽然在说姿势的端正,其实我们不妨理解为是在强调书写者态度的端正。创作正书作品,就是展现一位书法家的修炼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贯穿书法家一生的。这或许就是赵孟頫发出“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千古感叹的原因。


创作出了正书精品,其意义边界自然就会得到拓展。现在的展览可以通过发达的信息媒介,将展厅内的展品、书法家简况、参观情景,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达到最大的传播效应。但笔者以为,仅仅这些步骤,对于书法展不算很成功。真正成功、影响甚巨的展览,其展览作品必将超越物性范畴,进而在文化意义、美学意义乃至哲学意义上,在书法历史的维度上勾画出清晰的身影。也就是说,一个书法展对当代书法有何实质性的推进。因此,中国书协举办过的这四届正体书法作品展,对于正书发展的推动,其作用早已突破了展厅的边界效应,走到了展厅之外。其形态影响与美学意识的投射,在展厅之外的社会书法领域,产生了再认识,推动了正书再发展。当代书法创作本身就是“忽略过程、重视结果”的无意识环境,因此正体书法作品展书体面貌的呈现,使这个喜欢“结果”的时代,又多了一次美学体验的场域。这种新的体验场域,是我们每个人不必走进正书展厅,而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在每个人的精神深处,就能主动体验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