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高更:被画画拐上“歧路” 却抵达了艺术的神坛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2-24 14:09作者:成都博物馆来源:美术网

保罗·高更(1848-1903)


有的人就是这样,纵使是走在世人皆不赞同的“歧路”上也能发光。比如本是学医的鲁迅,却以笔为刀成为了一代文豪。历史上走上“歧路”却走出高光人生的人不胜枚举。在成都博物馆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中有一位这样的艺术大师,他就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更被画画拐上“歧路”的传奇人生。


保罗·高更的人生在如今的各种搜索引擎上似乎都凝成了一句话“保罗·高更(1848-1903),一位法国后印象派艺术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其实他的人生远比这简单的一句话要精彩得多。


一个艺术家的自述




遍地都是六便士


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大家好,我是高更,今天来聊聊我这神奇的一辈子。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我的前半生虽不是幸福美满,但也算顺顺利利,童年时父亲早亡,母亲带着我和姐姐辗转于巴黎与秘鲁之间。青少年时期的我,决定放弃学业踏上海军之路,此后拥有了一段长达6年的海上生涯。期间母亲去世,姐姐嫁人。23岁的我离开海军回到家乡,在亲爱的古斯塔夫·阿罗萨帮助下,进入巴黎的证券交易所当上了证券经纪人。也是这一年,我在阿罗萨(他真是一位有品位的艺术收藏家)和我的同事、业余画家克劳德·爱弥儿·舒夫内克影响下,开始练习画画。


埃特勒塔悬崖景观

克劳德·爱弥儿·舒夫内克

(1851—1934)

纽菲尔兹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本次参展展品)


两年后,我迎娶了“白富美”老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工作稳定、升职加薪,逐渐过上了有车有房有存款的生活。而此时的我,对画画的热情也是节节攀升,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星期天画家”(其他时间都在当打工人T-T),在这期间也结识了著名的画家毕沙罗、德加、莫奈等人,积极地参加印象派画展。


本次在成博展出的这幅画就是我作为“星期天画家”时期的作品。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是如何坚信色彩的感性和魅力,如何偏爱使用饱和的色彩让画面有强烈的美感和韵律感,但创作这幅画时我还在学习和摸索这一切。此时的我积极接受印象派和各位前辈画家的艺术观念,选择用较浅的色彩来描绘外出时偶然见到的乡村景观,用浣洗女子、白鹅与茂密树叶的对比,来展现大自然的力量。对于扭曲形态的偏爱也是我的个人喜好之一,你看我已经开始尝试在画面中塑造一排瘦削的树,以及不对称、不平衡的总体结构,这是我渴望另辟蹊径的创作探索。随后的几年,我连续五次参加了印象派的展览。1882年,随着股票狂跌对事业带来的不确定,我越发梦想全然投身艺术,成为一个自由、纯粹的创作者。


白杨沐风(1875)

保罗·高更(1848-1903)

纽菲尔兹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本次参展展品)


然而,和同期展出的许多前辈画家如鲁本斯、提香不同,我却没有命过上那种“金钱与艺术兼得”的美满人生。


如果说我的前半生如湖泊般宁静温馨,那我的后半生就仿佛瀑布般激昂悲壮。38岁那年,已经完全痴迷于绘画的我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我选择辞去工作、抛妻弃子,去过只有艺术的生活。很多人都不懂我,但我也不指望他们懂我,我是一个孤独的艺术家,即将去追寻心中的月亮。


从巴黎到哥本哈根,从巴拿马到塔希提岛,我跟随着缪斯的指引,一路向着艺术的高峰奔去。在路上,我遇到了疯狂又天才的文森特·梵高,短暂相聚之后,我们又各自启程;我往返于欧洲的文明社会和粗犷原始的塔希提之间,日复一日地画着,成为真正的画家、雕刻家、版画家、陶艺家、甚至作家,直到心力交瘁、贫病相加……直到最后我在病痛中去世,人们在我的画架上看到的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风景画,画面上,大雪覆盖下的布列塔尼村庄纯洁无暇。


《雪中的布列塔尼村庄》

保罗·高更(1848-1903)

(非本次参展展品)


“去哭泣,去痛苦,去死亡”


“去欢笑,去生活,去享受”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



在世人看来,一意孤行的高更每况愈下,但对他而言,则甘之如饴。高更的晚年,历经画展失败、旧伤复发、自杀未遂、协助友人创办刊物停刊、被诬陷与诽谤、失去亲人等重重打击,他卖掉了房屋,搬到马克萨斯群岛中的一个小村镇,把自己的新茅屋起名为“快乐之家”。


在这里他终于能够拥抱“月亮”——强烈的阳光,浓密的森林,蜜色的皮肤,所有颜色都达到饱和,这也使高更作品的艺术性更加凸显。每一次创伤都燃烧起创作的欲望,1897年他完成了充满纪念性的大型油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叙述自己试图在完成后自杀,而这将是他的杰作和最终的艺术遗嘱。在这幅作品中,高更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勾勒出他梦幻中的“家园”,用鲜艳的色彩语言表现出哲理性和音律感,成功形成了原始、纯真、象征、神秘的气质,如呐喊般追问着生命的意义。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保罗·高更(1848-1903)

(非本次参展展品)


高更的最后时刻,深受病痛的折磨,已经无法再拿起画笔,只能改为写作,在他去世前两个月完成的长篇手稿《前与后》的封面上,有一句醒目的法语:“去哭泣,去痛苦,去死亡/去欢笑,去生活,去享受”。


在高更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从理论到形式为现代艺术做出了贡献,为各种综合主义、原始艺术和象征艺术开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


同时,他燃烧生命追求艺术的一生也让无数人为之震撼。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即是以高更为原型写成。人世漫长却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高更就是那个放弃六便士,选择抬头看月亮毕生追求星辰的人。爱我所爱,“歧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