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风格特出的元代花押印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1-24 07:43作者:admin来源:美术报

元 花押


在元代的私印中,还有一类被称之为“花押”的印章颇具特色,花押是一种专门用以签押的书体。元末明初的陶宗仪说:“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按:周广顺二年平章李榖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明·许令典《甘氏印集·叙》,见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第149页)


花押其实就是代表身份的一种符号,所以有签字画押之说。花押在宋朝以前就已出现,如著名的韦陟“五朵云”。(据陶宗仪所说,花押入印始于五代时的后周)宋以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花押被广泛运用,并逐渐入印。而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后,由于对于汉字的运用不能熟练无碍,故而只能以印代之,这大概就是元代押印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元押的格式常见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还有葫芦、钟鼎、花瓣、鱼、兔等形,其中长方形的元押与秦汉半通印大小相近,上为楷书,下为花押,或杂以八思巴文的“记”字,印文多作朱文,其印章的纽制也变化多端。


总的来说,元押尽管是沿着实用印章这一路线发展的产物,但其艺术和审美价值并不在宋元文人印章之下。(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篆刻学》第119页)陈鍊在《印说》中言:“印虽必遵秦汉,然元明诸公之印之佳者,亦可为法。”秦汉印固然是篆刻之经典,而元朱文印亦可作为后世取法的范本之一。陈澧《摹印述》说:“赵松雪始以小篆作朱文印,文衡山父子效之,所谓圆朱文也,虽非古法,然自是雅制。”可见,元朱文印在审美上最具有普遍意义。元朱文在后世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明代是文彭、汪关、何震,清代则有林皋、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以至于成一代风气。


经吾丘衍、赵孟頫的倡导,又经吴叡、王冕等印人的发展,以及下一代朱珪等印人的努力,元代文人篆刻终于在整个篆刻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杨勇)


“押”之本义是指古代在文书、 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作为凭信。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因“押”上的名字多以草书写成,或画成像花一样的符号,故又称花押、 画押。花押一般有署押、 指(趾)纹押和花押印3种类型。署押即画押,一般是指在文书、 契约上画“诺”或签名、或画上自己的专有符号。指(趾)纹押是指用手指或足趾蘸上颜色在契约等上面抑押后留下的指(趾)纹。严格地说,花押印是花押的一种类型,不包括署押和指(趾)纹押。


花押印晚于署押和指(趾)纹押,它是将个人姓名或字号经过草写、变化成类似于图案的一种符号以代替汉字入印,是花字、花书、押与印章的结合,用以代替押字作为凭信的印章,后来演变成单字押印、字加花押印等多种形式。花押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还有使别人不易识别和难以摹仿的作用。花押印又称押印、押字印、署押印等。它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戳”。


/ 花押的历史 /

署押早在汉代就已使用。据王献唐先生考证:“署押一制,萌于汉晋,而盛行于唐宋,制印于元明,衰于有清。”居延汉简有“□月诟表押墨付如牒”的记载,《后汉书·党锢传》有“南阳宗资主画诺”,当时长官据属吏的符牒便只书一“诺”字。南北朝时有凤尾书,又名“花书”,此即所谓花押。唐代花押,一般只草书其名。“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戒庵老人漫笔》卷六)。唐韦陟签押,草法牵连,很是美观,时人称为“五朵云”。宋朝于花押还有特殊规定:“花押仍须一手书写,所写内外诸司及诸道周府军监,并依此类”(《宋会要辑稿·官职二》),其文书“必先书押而后报行”(《宋史·高宗纪》)。


南宋周密在《癸亥杂识别集》中记载了宋十五朝御押宋太祖赵匡胤的玉押印,可见宋代就有将押刻入印中的事实。尽管当时还是非自觉的艺术行为,但为后来的花押入印做了尝试和铺垫。真正自觉地将花押刻入印章始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平章李榖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及至元代, 花押印盛行。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载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为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此外,元代还有用蒙文刻成古代符节形式的印,从中剖开,双方各执一半,以为“持信”,称为“合同印”,亦属于押字印一类。明代中叶至晚清,文人篆刻勃兴,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篆刻流派。此时的篆刻以秦汉为宗,楷书印衰落,民间作为信物的花押印不多,与元代相比,花押印成了细枝末流。近现代印坛亦有受西方美学思想影响者,将设计艺术渗入印章,虽有佳构,但更多的是过于强调设计意识,失去了花押印原有的艺术魅力。


宋代的花押印不多,因各家断代的不一,其年代的准确性难以足信。尽管如此,从花押印形成和发展来看,宋押也只是将署押移入到印章而已。孔白云在《篆刻入门》中说:“宋代押印多仅一押。”据此推断,宋代押印多属“单花押印”一类。宋代开始,皇帝似乎也与花押结缘,周密《癸亥杂识别集》中记载了“宋十五朝御押”,不过这些押还只是一些提炼化的符号,多由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圆圈构成,结构板滞,缺乏韵律美。宋代文人书画也开启了花押与书画结合的先河,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团扇落款署押“天下一人”,宋仁宗在他所画的御马图上加盖了“押字印宝”(朱瑞熙《宋朝的押字或花押》),宋初书家李建中书法落款署押“亚”。这些早期的花押应视为花押印的初萌,其形式生动简明,虽有一定的线条造型能力和点、线、面对比,终归印章意识薄弱。


/ 元花押 /

人们通常所言花押印,主要是指宋元时期的押印。押印多以铜铸成,一般印体较薄,有带孔印把。此外还有用玉、石、木、瓷、牛角、象牙等材质刻成的押印。押印有时因官位和材质的不同,其制作方式也有所不同。其形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瓦形、葫芦形、鼎形、鱼形等多种。从传世的元押印来看,花押印印文皆为朱文,有的仅一汉字,有的仅刻花押,然大多数是上刻楷书姓氏,下部兼刻花押。因楷书易于辨识,适用于民间交往。


元代的花押印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初学者谈迁在《北游录》中谈到皇帝制花押印的事:“甲午二月六日,上召陈名夏作一押字,便于制书。”可见,花押印在当时蒙古帝国高官中推行,上行而下效,元代民间使用花押印的情况也极为普遍,从而使花押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押印外形多姿,符合当时民间俚俗的审美习惯,常以鱼形寓意“年年有余”,葫芦形隐寓“福禄”,鼎形象征“鼎盛”,瓶谐“平”音,含有平安之意,龟则益寿延年,这也是元押文化的特征之一。


元代押印入印文字主要是楷书,楷书入印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印陶,唐宋时期亦有楷书入印,这些楷书印为元代押印广泛使用楷书提供示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花押印的出现是楷书印和署押的发展,是楷书印和署押的有机结合,这就不难解释“字加花”一类的押印是元代花押印的大宗。


元押的章法布局同其他类型的印章相比,尤其显得疏朗和空灵,单字押印的字与边之间留有大片空白。图形押印稚拙质朴,趣味横溢,点、线、面的构成富于图画之美,疏密对比强烈,这种计白当黑的构图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字加花一类的押印采用笔画参差、挪让、呼应等艺术手法,动静结合、欹正相生、浑然一体,在“字”与“花”的处理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花押印特有的艺术风格。


宋元押印种类很多,从实用的意义看,有姓氏押、吉语押、合同押、封押、瓷押和纪年押等多种。从押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大致可分为:单字押印、单花押印、字加花押印、八思巴文押印和图形押印五类。从传世的花押看,“单花押印”一般没有边栏,其上部多有一细横,下部加一粗横,中间为草书意味的“花书”。虽无边栏,仍不嫌松散,尤其是下部的粗横,更增加了印章的稳定感。其他类型的押印有边栏者居多,且极富变化。元押的用字相对单一,魏碑楷书是其主流,少有篆隶入印。其楷书风格多样,既有古拙浑厚一路,也有凝重雄强、飘逸秀美一路。有以八思巴文入印者,其形式类似九叠文,线条点画的排迭虽有变化,但装饰性较强,终不如楷书文字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花押印作为印章的一种独特样式,有着自身独立的艺术语言。无论是种类、形制、形式还是艺术风格等,都比其他类型的印章要相对丰富一些。花押印是沿着草书演变为押书,再将押书移刻到印面上,这一轨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前的花押大多只有记载,没有实物。其花押应为署押一类,亦即所谓“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