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德”字中间到底写不写横?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12-01 10:00来源:东方资讯

我们先看几幅书法作品:




再看看清华大学的校训石刻:


  我们从当代印刷体、电脑体中一眼看出,“德”字的“心”上面有一横,似乎没什么争议的。但是,我们在字帖里或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所看到的“德”字却基本都是没有横的。这是为什么?


图/“德”字依次为钟繇、王羲之、智永、欧阳询、


    “德”字的写法,字中少一横或多一横,其原因并不简单,它反映了这个字在我国文字书写史中的演变过程。除甲骨文较难搜索外,“德”字最早的写法,见于周代的青铜器《麦彝》,“双人旁”的半边,只写个“四”字,上无“十”下无“一”无“心”。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中,其写法已与后代的写法相近,但“德”字中间无一横。见下图:


图/先秦“德”字


  这种写法从先秦至汉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简、帛书以及汉隶、魏碑中,“德”字中间无一横的写法都一贯未变。唐高祖李渊曾写过一篇《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字中间即无一横。此碑文拓片现收入《中国书法史国录》中。



  从历代经典书法碑帖中发现,楷书偶有横画(比如颜真卿),行书几乎见不到有横。


  可见,“德”字中间多写一横,在唐中期始见。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学秦小篆变势变体,在他书写的篆书《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间添写了一横。这是“德”字有一横的始见。见下图:



  李阳冰这个“小动作”,可视作“始作俑者”,不久书法家史惟则在《荐福寺碑》中,“德”字也加了一横。于是,中唐时期,篆书中出现了 “德”字加了一横的写法,只是书法中出现标新的异体,在典章文献中并不通用,如唐碑《郭府君墓志碑》,字体为楷书,写“大唐武德七年”,“德”字中无一横,可认为这是唐代通行文字书写的范例。



  可见,“德”字的这一写法,从唐初至明末清初,均循旧例未变,延至明代仍可以找到佐证。明代官方《永乐大典》第十七卷中的“德”字,无一横,又如宣德年间官方铸造的写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均无一横。再如明南京城墙数百块砖文上,及府县官员及窑工姓名,凡写“德”字均无中间一横。


  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编《康熙字典》,谕曰:“勒为成书,垂世永久”。康熙55年(1716年)书成,大学士、陈邦彦在序中写道:“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横的“德”字。



  这样的结果是,从清代开始,原来作为异体字的有横“德”字,变成了官方规范,颠倒了过来。“德”字加一横,也成为了民间通例。但对书法家的书写则并不限制,比如邓石如、成亲王永瑆、再如清代全聚德题字等,可见,清代写无一横的“德”字,只限于书法家的“特殊写法”。这一规范,沿袭至今。


图/始于19世纪末,全聚德烤鸭店招牌


小结:

    1、先秦至明代,“德”字中间不写横;

    2、从清代开始,“德”字规范需写横;

    3、今人写规范字需写横,若作书法,写不写无妨,并非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