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如何在未来展览中 呈现更多不确定性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1-08 09:27作者:蓝庆伟来源:美术报

  ■蓝庆伟(艺术学博士、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未来往往让人向往,它不但没有“今天”中的现实无奈,而且与不确定性所引发的遐想有密切的关系,策展与观看的未来亦然。

 

  讨论策展与未来,有两个主体性问题需要描述,这有利于我们快速了解现有策展的面貌。受艺术史惯性思维的影响,作品的未来性是策展与未来关系中的第一个本体性思考——艺术作品本体,在这一点上,无数的艺术家展开对未来的预测,以其成为艺术史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并通过作品来呈现其所预测的样貌,在诸多艺术实践中,科技性成为预测频率最高的领域。基于艺术实践的未来性,科技性也成为策展与未来关系的表现之一,也就是呈现“未来感”作品的策展。

 

  第二个方面则是策展的主体性——展览本体,由策展和策展人的过往生发而来,他们根据过去的工作来探索未来策展实践的可能性,这种探索属于策展学的学术范畴。以艺术家为主的艺术作品本体和以策展人为主体的本体,共同交织呈现着艺术展览的实体,而作为观看主体的观众却鲜有被提及,这是讨论未来策展与观看时不可忽略的问题。

 

  我们该为观众策什么样的展览?面对这样的追问,理清目前策展所呈现的展览类型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在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三者所构成的策展关联中,目前所呈现给观众的展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经典作品的重现,以艺术史中的作品和艺术家为主,在这类展览中主要体现以博物馆美育为线索的策展思路,以艺术机构为主体,既包括以大师作品为主的大型外展,也包括以个案为主的国内重要艺术家回顾展,还包括艺术史中在世艺术家的新作展。

 

  二是当下艺术家的作品展,以艺术家最新创作的艺术作品为主,呈现以艺术创作为线索的实践,这一类的作品虽然没有得到艺术史的定位,却是当下最新艺术创作的“实时”呈现,这类展览呈现出创作者与观众间对话与商榷的状态。

 

  三是以策展人为主体的主题展,这类展览也常被称为“强策展”,被视为是策展人的作品,在这一类展览中,除了以上两种展览呈现之外,策展人常以问题切入、主题讨论、现象研究的方式展开跨领域、跨媒介的展览探索。在这三类展览中,作为接纳者的观众在参观中或是“拜物”、或是“对话”、或是“参与”,处于“大众化”与“化大众”的游离之中,不论是哪种形式,展览、作品都在给观众提供着一种充满“说教”般的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一旦观众获取,便会丧失再次观看及观看同类展览的兴趣。“美术馆博物馆化”、“博物馆美术馆”所昭示的观众“审美疲劳”便是这类问题的体现,而“文物活化”、“参与式博物馆”则是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所给出的已知答案。

 

  如何在未来展览中为观众呈现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或许是“我们该为观众策什么样的展览?”这一问题的答案,答案并不标准和唯一,这与观众、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等统统处于不断变化中有关,正如E.H·贡布里希在《博物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讨论让人观看这一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时,所引用的贺拉斯在《诗艺》中的话——给人收益或乐趣。也如汉斯·贝尔廷在《新博物馆里的艺术史:寻找自己的面孔》一文中所提的观众所希望在博物馆中获取惊喜的愿望。虽然这样的回答没有更为具体的标准,但所希望在观看中获得的“乐趣”、“惊喜”,既是观众观看愿望的最好描述,也是未来展览策展的核心观念,即对不确定性的接纳。

 

  “不确定性”有着与当代艺术史中“先锋”、“前卫”、“实验”、“跨媒体”等概念共同的理念——对既有规则的挑战与突破,这也是艺术史发展中的核心理念,只不过“不确定性”的主体在这里是策展与观看。当我们再次回到“未来”这一关键词,如何在未来展览中呈现不确定性,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今天呈现未来的样貌。虽然“未来已来”甚嚣尘上,但关于未来最好的诠释则是今天,是对过去的突破、对未来的猜想、对观看的不确定性。

 

  形式的变化常常被认为是“不确定性”的体现,这与形式可以发生最为直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今天的展览策划中,形式的变化成为诸多展览纷纷效仿的手法,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展览布展中,场景性的营造成为最大的形式的变化,而场景在物理变化的同时还夹杂着声光电手段下的流动视觉图像,让观众如梦如痴,在时间的加速流动中迅速享受四季变迁、万物轮回。由此带来的视觉享受徒有其表,是“无脑观展”的体现,并不是“不确定”性的表现,未来展览中呈现的不确定性是基于艺术品、艺术史、观众智识所勾连的知识获取与启发的,并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艺术作品原作,二是艺术史问题的深度呈现,三是观众思考与思想获取。面对观众对已知艺术及艺术知识的不断增加,在未来策展与观看的关系上,“不确定性”既是对既有艺术史的突破,又是对既有艺术史知识更为深度的展览呈现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