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胡适与江冬秀,难道不关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1-18 07:34作者:王金坪来源:收藏杂志

胡适与江冬秀这对夫妻,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学者,温文尔雅,博学多才,一个是裹小脚、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精明彪悍。这种天壤之差的结合在那个年代是不少见的,但是相携白首的例子却很罕见。当时不满包办婚姻而离婚的名流有很多,比如鲁迅、梁实秋、陈独秀、徐志摩等等,胡适与江冬秀是少有的封建婚姻幸福终老的范例。


江冬秀比胡适年长1岁,胡适早在13岁时就由母亲做主与江冬秀订婚,到两人结婚中间间隔了13年之久。一开始胡适并不满意这桩婚事,也曾反抗过,也曾遇到过心仪的女孩子想退婚,甚至婚后也曾出轨,但是最终两人并没有破裂。很多人把这个结果归结于胡适爱好名声,但从胡适留学日记来看,并没有这么简单。


▌《胡适札记》第1册第30页


胡适在《胡适札记》第1册曾为中国旧婚制辩护,其言论被当时的美国报纸刊登,胡适将之剪裁粘贴在了日记上。在那张报纸上可见,他认为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是有好处的,女性不用必须取悦交往的男性,不用去哄骗、取悦或者狩猎。同时,避免了求婚的可怕折磨,他认为求婚是非常尴尬的。


《胡适札记》第2册第35页


胡适幼年丧父,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生长环境中以女性为主,他眼中的理想女性最初是倾向于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比如在《胡适札记》第2册,胡适这样介绍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吾母为妇人中之豪杰,二十二岁而寡为后母,吾三兄皆长矣。吾母以一人撑拒艰难,其困苦有非笔墨所能书者。而吾母治家有法,内外交称为贤母。吾母虽爱余而督责甚严,有过失未尝宽假。每日黎明余吾母即令起坐,每为余道吾父行实,勉以毋忝所生。吾少时稍有所异于群儿,未尝非吾母所赐也。吾诸姊中惟大姊最贤而多才,吾母时咨询以家事。大姊亦爱余,丁未余归省往见大姊,每谈辄至夜分。吾外祖母亦极爱余。吾母两妹皆敏而能视余如子。余少时不与诸儿伍,师友中惟四叔介如公、禹臣兄、近仁叔切磋指导之功为最。此外则惟上所述诸妇人(吾母、吾外祖母、诸姊、大姊)陶冶之功耳。吾久处妇人社会,故十三岁出门,乃怯恇如妇人女子,见人辄面红耳赤,一揖而外不敢出一言,有问则答一二言而已。”


可见,胡适最初对中国的婚姻制度是认同、维护的。


▌《胡适札记》第3册第7页


胡适最开始介意的是江冬秀不识字,希望能够引导她读书写字。在《胡适札记》第3册中,有提到给江冬秀写信勉励她读书:“作一书寄冬秀,勉以多读书识字。前吾母书来言,冬秀已不缠足,故此书勉以继续放足,略谓冬秀为胡适之之妇,不可不为一乡首倡除此恶俗,望毅然行之,勿恤人言也。”


▌《胡适札记》第7册第41页


江冬秀也的确在胡适的引导下逐渐改变。比如在《胡适札记》第7册中,有此记载:“得冬秀一书,辞旨通畅,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拟稿。书中言放足事已行之数年,此大可喜也。渠母病甚,读之恻然。岳氏吾于甲辰春见之。岳氏为择婿故来吾外祖家会吾母及余。同居数日始别,今十余年矣。岳氏今年五十有八,老病且死而向平之愿未了,则余亦不得辞其咎耳。”


可见,胡适对江冬秀的改变是满意的,而且对于迟迟未娶是心怀愧疚的。


但是,美国的环境让他逐渐改变了对女性的认识,尤其是在认识了青年女画家韦莲司以后。


《胡适札记》第9册记载了胡适曾围观女子参政大游行,当日参加游行的有4万余人,胡适与朋友围观了3小时之久,对游行秩序之整肃颇为赞赏。虽然纽约当时的投票结果反对女子参政一方胜出,但是赞成者高达50万人,虽败犹荣。


▌《胡适札记》第9册第72页


期间胡适对于女子的独立精神是有思考的:“吾自识吾友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对于男女交际之关系亦为之大变。女子教育,吾向所深信者也。惟昔所注意,乃在为国人造良妻贤母以为家庭教育之预备。今始知女子教育最上之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国有能自由独立之女子,然后可以增进其国人之道德,高尚其人格。盖女子有一种感化力,善用之可以振衰起懦,可以化民成俗。爱国者不可不知所以保存发扬之,不可不知所以因势利用之。”


胡适这时认为韦莲司这样才华横溢、思想深邃、博学多才的独立女性才是自己的理想伴侣。1914~1915年间,胡适和韦莲司陷入爱河。但是,因为韦莲司的母亲不同意跨国婚姻,百般阻挠,而且囿于自己有婚约在身,胡适的母亲也不同意退婚,这段感情就不了了之了。回归朋友的关系后,两人仍保持通信,胡适赴美期间二人也会见面,这种挚友关系一直保持到胡适去世。韦莲司一生未嫁,胡适去世后,她将悉心保存的胡适信件、明信片摄影后寄给了江冬秀。这批信件后来出版了。


▌《胡适札记》第5册第35页


其实,这对苦命鸳鸯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据《胡适札记》第5册记载,韦莲司曾问了胡适一个问题:“若吾所持见解与家人父母所持见解格格不入,则吾人当容忍迁就以求相安乎?抑将各行其是,虽至于决裂破坏而弗恤乎?”胡适认为此问题为人生第一重要问题,并提出二种解决方法。东方人的解决办法是容忍迁就,而西方人的解决办法是注重个性的独立自由。无疑,胡适选的是前者:“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


▌《胡适札记》第14册第44页


▌《胡适札记》第12册第74页


后来,胡适遇到了另一位红颜知己陈衡哲。《胡适札记》第12册有记与陈女士的酬答,可见两人意气相投。在《胡适札记》第14册中记载,胡适与陈女士在一个月间论文论学之书以及游戏酬答不下40余件。只不过,胡适的好友任叔永也心仪陈女士,胡适便放弃了。


博士毕业后,胡适归国,再也没有理由拖延婚事,不过这时胡适对江冬秀的婚事不再抗拒,对江冬秀是满意的,只不过想改良婚礼的形式。


▌《胡适札记》第17册第25页


胡适归国后曾去江村探访江冬秀,但是被江冬秀拒绝了,对此胡适是很无奈的,专门写了两首诗自嘲:


“吾自江村归后数日即北去。道上作小词两首自嘲云:


《如梦令》


他把门儿深掩,不肯出来相见。


难道不关情?怕是因情生怨。


休怨休怨,他日慿君发遣。


几度曾看小像,几次传书来往。见之又何妨!


休做女儿相。凝想凝想,想是这般模样!”


“此次冬秀乃极大方,深满人意。吾作新婚诗云:十三年没见面的相思,如今完结。把一桩桩伤心旧事,从头细说……”


江冬秀在胡适留学期间时常照顾胡适的母亲,深得胡母满意,而且江冬秀落落大方,治家有方,胡适对她是满意的。但是在美国求学的7年,使胡适对中国的旧婚俗是有改观的,对于自己的婚礼,他坚持删繁就简,以求适用。


▌《胡适札记》第17册第19页


胡适札记第17册《归娶记》中详细记载了胡适对婚礼的改良:


“此次婚礼前数日,吾以书寄江子㑺叔云:此次所用婚礼,乃系新式。第一须要新妇能落落大方,不作寻常新娘子态。望丈以此意叮嘱令侄女……此种事譬如做戏,新郎新妇都是正角色。若正角色不能择场面,戏便做不成了……”


“吾此次所言婚礼,乃斟酌现行各种礼式而成,期于适用而已。此次所废旧礼之大者如下:一、不择日子,是日为吾阴历生日,适为破日。二、不用花轿,凤冠霞帔之类。三、不拜堂,以相见礼代之。四、不拜天地。五、不拜人,以相见礼代之。六、不用送房,传袋撒帐诸项。七、不行拜跪礼。”


婚后胡适先行北上,几个月后江冬秀亦北上,两人终于生活在一起,只不过江冬秀带给胡适的是全新的认识。


备注:此文摘录自《<胡适札记>手稿,勾勒一个鲜活的胡适》,此文刊登于《收藏》2020年第11期。本文图片由华艺国际拍卖提供,《胡适札记》手稿在2020年华艺国际(北京)首拍中以1.39亿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