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今天,展览的价值何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8-17 08:55来源:雅昌

  艺术界的朋友们聊天,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展览吗?”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难回答。是XX美术馆的网红展吗?还是某个机构推出的年轻新面孔?抑或是一场看不懂的学术展览?

 

  今天,艺术圈的你,还热爱看展吗?

 

2021816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的观展人群

 

看展热潮上涨与展览失效的“怪像”

  事实上,今天的展览,并不缺流量。据雅昌艺术网多年来的数据调查显示:无论是各大艺博会,还是美术馆、画廊、机构等观展人群,都呈逐年上涨趋势。

 

  然而,一个怪像是:一是看展热情在上涨,已经在大众层面形成了一种打卡热潮和看展经济。

 

  但与此同时,从行业内部来看,对于一个展览,却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大范围内产生很高的讨论热情。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2021年7月,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细数下来,今天,我们并不缺乏好看的,重磅的展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安迪·沃霍尔个展;今日美术馆宫崎骏个展等大型展览,都在大众层面引发了很高的关注度。

 

nhUYdpLtnipKuQiP3EOGaGHLEoYbvEZEp81M4w88.JPG

王光乐个展“波浪”现场,北京公社,2021年4月

 

  而那些在行业内颇受赞誉的展览,如北京公社的王光乐个展,长征空间的汪建伟个展等,这些极具精神性的展览除了在业内引发的讨论,更应该在大众层面被更多的关注。

 

  对普通大众而言,他们对于那些看似严肃的,专业的展览缺乏兴趣;而对于艺术界内部而言,那些热门的网红展览,又无法唤起艺术内部自身的动力。

 

  在策展人鲁明军看来:“今天,展览的无效性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年轻艺术家的个展,还是成名的艺术家大型的回顾展。一方面,艺术的圈层在不断地扩大。另一方面,艺术行业本身则不断地分化成一个又一个小的圈子。”

 

2021816

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现场,长征空间,2021年3月

 

  年轻的策展人杨紫谈到这个怪像:“如果曾经的艺术家是因为兴趣而集结在一起,现在艺术圈能集合起来,好像不是靠着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了,靠的是商业思维。社群的消失和沟通的贫乏,注定会使得艺术家对艺术社群以外的系统更依赖,比如资本或金融系统——当下,我们的价值观是较为单一的,稍微边缘化一点的价值观很难生存下去。”

 

  或许正因此,艺术再难成为一个群体事件,像曾经80年代末的“89现代艺术大展”、“星星美展”,或者90年代末的“超市艺术展”等获得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轰动的讨论效应。取而代之的,一场展览正在成为朋友圈的九宫格,零星的几句点评。展览被看到的圈子扩大了,但展览被讨论的圈子却缩小了。

 

2021816

方力钧版画个展展览现场,艺凯旋画廊,2021年4月

 

当代艺术四十年,我们的展览出了什么问题?

  策展人戴卓群如此概括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新潮、前卫的当代艺术;从70年代末开始,经历80年代、90年代,再到2000年之后······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从隔阂到匮乏,再到闭塞,滞后,并在2000年之后,迅速走向开放、更新和与世界同步的历程。”

 

  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的世界似乎变得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到艺术的生产机制,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相比起曾经那个看似信息贫乏,阻碍重重的时代,如今这个自由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信息的爆炸。与此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问题。

 

2021816

谭平回顾展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2021年5月

 

  一方面,从艺术内部系统的来看。艺术家们的创作不再能找到着力点是其中一个表现。

 

  艺术家做展览,总是在不断挑战一些权威,不断推翻历史上已经建立的话语权。比如,“西方”对于一代艺术家而言,就曾经是一座大山。他们既从中学习,又试图用自己的创造去推翻这座山。

 

  今天,对于艺术家而言,尤其是年轻的海归派们,早就失去了这么做的价值与意义。

 

  策展人朱朱谈到:“经过四十年的时间,我们见证的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巨变。这造就了我们逐渐成为‘全球化的一代’,对西方的熟悉程度,对西方艺术的了解,以及对于西方的接受与不接受,早已不再是上一个时代所面对的二元对立的态度。”

 

2021816

赵赵个展“粉色”展览现场,大未来林舍画廊,2021年5月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扁平化的时代下,我们对于艺术史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

 

  在鲁明军看来:“今天的艺术家,接受信息的方式跟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以前的艺术家是通过艺术史纵向的维度来获取知识。现今互联网让一切信息都变得扁平化。艺术家不再是以时间的维度去认知艺术史,而是通过一个平面的互联网去了解世界。这导致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是不对历史做出承诺的,因此很难在艺术史上找到一个位置。”

 

  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相似的展览,这些展览的作品展出的是一批迎合时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趣味,消费趣味,大众趣味的作品。也都呈现出一种审美上的趋同化。

 

2021816

“魂兮归来——袁运生个展”现场,站台中国,2021年4月

 

这一切,或许都可以归结为:艺术家们在今天要面对的现实太过于强大。

这种强大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资本、商业的影响;大众审美以及大众审查的裹挟等等。

当艺术家面对那些动辄耗资几百亿的建筑,还是小则一件大型的公共艺术雕塑,此时的展览和艺术家的创作显得微不足道。这也使得艺术家在讨论艺术时,不得不从职业化的角度,去寻找一些合理的依据。久而久之,艺术家成为了一种养活自己的职业,做艺术从群体变成了个体的工作。年轻一代从艺术院校出来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创作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在一个庞大的商业系统里,展览作品的销售已经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留给艺术家创作的空间也被相应地压缩。

与其同时,发达的社交媒体,也让艺术的审查制度相较以往更加严苛:从原来的官方审查单通道,到如今的“官方”、“民间审查”双通道。尤其是“民间审查”,不仅可能让一场展览因为一件作品被迫关闭,甚至可能让一位原本成功的艺术家在下一刻变得什么都不是。

鲁明军表示:“这些种种复杂的现实,都让当下的艺术创作变得更加困难。甚至让前卫、先锋这些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变得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展览变得失效的原因。”

“所以即便我们再看到那些曾经在艺术史上造成轰动的展览,也不再被打动了。”朱朱谈到。

llCwmAIfHMRIOHJtx4JfgRlfiQt3i3zS31r3S5nu.png

“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展览现场,和美术馆,2021年3月

 

今天,展览的价值

  今天,我们关注一场展览,除了能够引起大众的观展热潮,对于一场好展览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苛。

 

  在鲁明军看来,我们对于一个好展的预期是:它是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否能够突破现实的围栏,就某一个具体的议题提出有价值的批判?这需要艺术家一方面调动历史,把复杂的声音带到今天的场域;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找到与我们的切实关系。

 

  朱朱则从更普遍的角度谈到了他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精神属性的东西。对于一场展览而言,是否能够在这个精神属性上满足这样的需求。是今天的展览要进一步突破的。”

 

2021816

“坂本龙一个展”现场,木木美术馆,2021年3月

 

  作为新一代的策展人,杨紫坚信:“艺术的内核是很坚固的,难以改变。文艺复兴的画家将人物画得逼真,是为了观众能亲眼见证神迹,感受到心灵的震颤;这可能跟一个现代人参与好的所谓‘沉浸式’的展览的目标没有区别。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一个是怎么达到这个目标;一个是这个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很古老的问题。”

 

  戴卓群则认为:“今天,我们不再受到时代无法逾越的限制。好局面才刚刚开始,个性、自由而多元。因此需要更开放、更包容、更个人、更自由的艺术来引领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展览是要废除一切隔离,超越种族、地域和传统的囿限与顽固,向纯粹开放和自由而去。”

 

结语:

  当下,我们不再缺乏展览,各类网红展、沉浸式体验展览已经捕获了一批所谓的文艺青年。展览的受众圈层正在扩展,但除了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展览如何能够跨越大众与专业的隔阂,让更多的人能从艺术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正如杨紫所说,这是一个共同的目标,需要行业各界人士一起来打造。一场好的展览,应该体现出一种独到的审美、犀利的批判,并且能够有效地和普通观众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分享、理解的桥梁,将深奥难懂的艺术作品,用相对直白的、大众可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除了在展览中获得视觉的满足,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收获精神与心灵上的升华。而一场可称之为有价值的展览,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带给这个时代思考,并且跨越一切的隔阂,引领我们看向那个从未曾想象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