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见过乾隆帝龙颜 牧园寿屏有故事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15 08:41作者:王贵垣来源:收藏快报

王牧园夫妇81岁双寿围屏

 

  ■福建龙岩 王贵垣

 

寿序文字

  最近,随着龙岩高新区永高安置小区的回迁,普通百姓不乐意把黑不溜秋的古代物件搬到新房,认为有碍观瞻,遂把古物售出。于是,一副出自富岭瓜科的围屏开始在永定古玩收藏界流转。

 

  据售出围屏的寿星王牧园后代讲,围屏共12块,1—12均有编号,方便红白喜事摆放时不致弄错顺序。然以前拿来盖兔子寮,仅存8块。所缺四块,依笔者校点文字判断,已在释文中用省略号标出。第一处省略号,前面讲“(王牧园)生本戌削身长”,后面讲“公(应该是指王牧园父亲荣锡公)客游于台,命主家政,未及卒业”,这中间少了一块,内容大意要讲王牧园少时怎样聪颖,怎么求学,其父如何过台湾做生意等,这样才顺接得起来。第二处省略号,前面讲“(王牧园夫人)内助贤声,素信于族”,后面讲“三爵可乎”,这中间少了一块,内容大意要讲王牧园夫妇八十一岁双寿,姻族亲朋如何决定给他们制屏祝寿,彰扬其夫妇德行,要多喝几杯等,这样才内容顺畅。第三四处省略号,所缺内容为同贺者名单、落款时间。一般寿屏同贺者都有几十人,大多为有科举功名和官衔品级者,大型的围屏同贺者有一百五六十之多,此是小围屏,估计也有几十人之多,加上落款时间,故判断为缺失两块,但总体上整篇寿文阅读起来已无大碍,可以基本体现王牧园夫妇的生平事迹。

 

  查阅民国富岭王氏族谱,获得了这副围屏所载寿星王牧园夫妇的有关资料:

 

  18代牧园:荣锡长男,讳居谦,字体元,号牧园,1724—1807=84,授国学。配圳背郑氏1724—1806=83。男三:于冈、济堂、保堂。

 

  综合寿文所述王牧园夫妇的生平事迹,其主要有以下几项成就:

 

  一、早“主家政”,善“治家人事”:“薄游吴越,泛迹姑苏”,生意做到浙江、江苏;弟弟早逝,与弟媳不分家,抚育侄儿科举中式,赢得众人信赖,“诸亲属率多赖之”。

 

  二、自己考上国学生:“问道北雍”。

 

  三、热心公益事业:整理祀、烝、社、会、课、收簿册,“皆部署就绪”;续成族谱,“自行讐校,至今不辍”。

 

  四、重视文化教育:“手营书舍,延师课儿孙”;董督族中文课。前者是自己家的“书舍”,后者是族中的“鸣鹤家课”。“鸣鹤家课”之“家”,应与“民国富岭王氏家谱”之“家”一样理解为“族”,并非一己之家,寿文中“岁时族子弟课文其中”也表明了这一点。

 

  五、结交文化名流:“扫除尘榻,汲水煮茶,辄邀余及夙好,谈   竟日”“得交名硕”,比如此篇寿序作者王起凤、书法作者王菁华以及上下边框贺诗作者或书者,均为当时当地文化名流。

 

  六、见到乾隆皇帝:“泛迹姑苏”时,恰好有幸“以暮年恭迎圣驾南巡,得瞻云日再三”。查乾隆六下江南的时间分别为1751、1757、1762、1765、1780、1784年,结合富岭王氏老族谱王牧园生卒年是1724—1807年,可判断出王牧园是1784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时在苏州见到皇帝的,因为此时王牧园61虚岁,刚好称得上是“暮年”。

 

  王牧园夫人郑太君的生平事迹主要是十分支持丈夫的文化爱好:“喜翁有雅好,伉俪相得。翁每与友过从,辄为治具延欵,始终不倦。翁有出游,则倍劝助之,谓得交名硕为幸耳”,所以得享“与翁寿齐眉”。

 

  此外,此寿序文字还涉及到王牧园父亲荣锡公“客游于台”一事,这反映了自康熙皇帝派施琅将军于1684年从郑成功后代手上收复台湾后闽西客家人大量涌往台湾的事实。单以富岭王氏为例,族谱上明确记载迁台者有172名男丁之多,时间上大多为康乾时期,辈分上大多为第17、18、19代。与王荣锡同为瓜科仁纲房的,就有42名男丁,占了富岭王氏迁台者接近四分之一,其中与王荣锡同为第17代的五服内外叔伯兄弟有12名迁台者,第18代侄儿辈有15名迁台者。这里面就包括王荣锡的亲弟弟王崇育,甚至连第17代郡庠生王钓岩也跑到台湾去了。至于像王荣锡那样在族谱上未明确记载“迁台”、仅实际“游于台”的人,恐怕也是人数众多,可见当时“客游于台”“迁徙于台”之盛。

 

寿星后裔

  也许是王牧园夫妇的德行感动了天地,也许是王牧园有幸见到乾隆的浩荡恩波让后人福享绵绵,自王牧园算起,他家竟延续了六代国学生,这在笔者多年的田野调查和客家文化研习中是很罕见的。

 

  此六代有功名者12人,其中国学生10人、郡庠生1人、邑增生1人。寿文提到的“方翁七旬有一诞辰,其孙寿乔游庠,人咸谓翁宜有是报也”,就是王鹤笙(字寿乔),他考上秀才后,经历了四位福建学政陈嗣龙(1747—1801,浙江人,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探花,1795—1798以光禄寺卿任福建学政,任内改太常寺卿)、恩普(镶蓝旗蒙古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科三甲进士,1801—1804以左副都御史任福建学政,任内改礼部、吏部侍郎)、邵自昌(顺天人,乾隆戊戌科二甲第一名传胪,1804—1806以大理寺卿任福建学政,迁兵部右侍郎,召还)、叶绍本(1765—1841,浙江人,1806—1810以翰林院编修任福建学政)的岁试或科试,均列为超等,邵自昌把他取为超等第六名得以补为增生。

 

  另外,其弟弟那一支则有郡庠生1人、国学生1人。分别为:

 

  19代仞辉:资元长男,讳翔凤,字千若,号仞辉,郡庠生。

 

  22代志良:恭绩男,讳友贤,号俊民,1863—1921=59,1879授国学。

 

  王仞辉郡庠生就是寿文中提到的“其季弟早世,妇孀居一体,厚恤之,抚孤侄成名”,是王牧园抚育成才的。

 

  值得一提的是,王牧园六代国学生从18代延续到23代之后,其24代王应桢、25代王增满均是热心教育人士,对桑梓教育捐献多多,为世人所称道!26代出了很多重点大学毕业生,如西南政法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学士和硕士。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话“福泽绵绵”,也应了寿序中的那句话“人咸谓翁宜有是报也”。

 

寿序作者

  寿序文章作者王起凤和书法作者王菁华的资料也简介如下:

 

  19代桐冈:璞园长男,讳起凤,字藜照,号桐冈,1738—1814=77,1759学院庄科试取进邑庠,1762学院汪科试取一等第三名补增,1763学院纪岁取一等一名,同胞弟次云府学一等第一名,1781学院朱岁取一等一名送鳌峰书院,1783乡试中式第四十五名举人。民国永定县志“卷一大事记”记载:“前一一〇年七年壬戌(1802),太平里会匪张佩昌等,聚党千余人,名天地会,肆掠乡里。举人王起凤、优贡陈梦莲等,集乡勇擒贼十余,解省究办,匪徒乃散。”“卷十二选举志·举人”记载为:“王起凤,字桐冈,乾隆癸卯科。”

 

  19代苞山:乐野三男,名菁华,字隆兆,号苞山,1751—1828=78,1772岁试学院汪取进邑庠第三名,1773科试学院汪取列超等四名补廪,1795学院赵取列超等一名充贡,文刊试牍,1824选延平府南平县学左堂,1828卒于学署,柩运回。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二选举志·岁贡生”记载为:“王菁华,字苞山,乾隆乙卯,南平训导。”“选举志·文职”记载为:“王菁华,南平训导。”

 

寿序贺诗

  王牧园寿序围屏第1和12块为八仙图,栩栩如生。

 

  围屏有内外两重边框,内边框为龙形图案,外边框为花卉图案。内外边框之间有20首贺诗,第2—11块围屏上下各1首,因缺了四块围屏,少了8首,仅存12首。

 

  比如第10首(行草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漪园。”

 

  此为节选众人喜爱的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书法作者是富岭大楼下王道贞(字含照,号漪园,1764—1821=58,1810授国学)。

 

  第11首(行草书):“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雀亭。”

 

  此诗与第3首同为节选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第12首(行书):“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艺园。”

 

  此为节选诗圣杜甫五律《春宿左省》的中间两联,对仗十分工整,杜甫律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中间两联特别工整,人称律诗典范。题目“左省”指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杜甫曾任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因此又常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这些诗句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寿星本人和书法作者的主旨意趣与所用心意,以书法和围屏形式展示,用于祝寿,颇得寿星夫妇喜欢。

 

  总之,这副嘉庆九年(1804)王牧园夫妇八十一岁双寿围屏,工艺精美,书法精湛,内容记述不溢美、不夸大,切合寿星生平事迹,尤其是记载了寿星重视公益事业、重视文化教育以及见到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之福运,突显乾嘉时期大力提倡长寿文化之特色,在当今盛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迎接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颇显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