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空间倾诉 环境美化——浅谈美术创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23 10:54作者:蔡玲玲来源:美术报

大关小学美术教学主题创作展示

 

  ■蔡玲玲(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伴随时代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水平大幅提升,对于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期待也日趋活跃。与之相应,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如火如荼,以特色场馆、街区美化、建筑造型、智能互动等多种形式为标记的公共艺术样态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并藉此于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提升城市公民整体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

 

  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服务的对象又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自然在艺术修养和审美创造与表达上有更高的追求。因此,校园文化的品位至关重要。

 

  然而现状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广告公司或校园设计师,这样的校园文化呈现出成人视角、普遍雷同、缺乏互动等不足。基于此,笔者尝试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美术创作及课堂作品为内容,朝向空间倾诉、环境美化和文创开发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力争突破校园文化建设积弊,使校园文化建设源于学生,成于学生,对接学校历史,展现独特个性。为更好地提升校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位,展现校园助力师生审美修养的魅力开展创新探索。

 

/ 空间的利用与倾诉 /

  随着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发展,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不仅活跃了美术课堂,也使美术创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校园空间中不断开发让学生得以展示个性呈现灵性的艺术空间,自然对学校整体品位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学校特色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作业阶段,而是结合本校历史文化内涵以创作为载体,使每位学生展示体现自我价值作为美术教育独特创新开放的应用形式。空间的设计、改造与互动,以一项独特、创新、开放的综合艺术突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在笔者的实践中,就以学生为本,与环境相融为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运用孩子们现有的美术创作能力,扮靓每一个校园空间。

 

  受学校条件限制,以空间不浪费原则,楼梯、楼道、转角及天花板等地方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巧妙改造与设计,并区分功能类型及主题展示。楼梯以“世界名画和英语单词”系列交相融合使孩子们在上下课间行走的过程中感受艺术气息,点亮美术创作知识。楼道两侧按楼层划分,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主题性课程教学“光盘行动”系列作品展示,使同年级孩子能看到不同年级的优秀作品得以熏陶。转角是在常态教学下的“魔方课堂作业”展示区,随时令进行定期展示与迭代。楼梯天花板是社团拓展课中孩子们的手工创作“飞·序曲2”。

 

  这样的校园环境空间建设,让孩子们时刻不断地在校园中感受、熏陶、浸润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判断,而空间利用的价值也体现于此。

 

  所以近几年,笔者就在不同年级进行《以艺战役》、《映日荷花别样红》、《笛声悠悠》、《余音绕梁》等美术教学主题创作的系列实践研究,力图继承发扬传统绘画语言特性,通过对艺术的倾诉,辅以扎实系统的技巧训练,让学生以创作为载体的独特视角表现生活、校园,提炼综合素养,锻造艺术品味。

 

/ 环境布置和美化 /

  生活是艺术不竭的源泉,而艺术则是对生活的提炼、再现和表达。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学科的视觉显现,应当成为孩子们感受分享生活、抒发情怀和宣泄情感的载体。在空间互动的基础上,校园主体环境的布置、优化和美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将校园建筑、色调、环境融为一体的点睛之笔。它需要构成体系,形成呼应,凸显内涵。它是校园故事的产生和讲述者,更是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与师生期待的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形”和“建构”来实现。

 

  小学中高段学生对于造型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在“造型·表现”板块可以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对“形”的理解,我们要做的是不仅仅只停留局限于外形,而是如何“表现”形,进行想象呈现。那么“美”的深度也因此而得以显现。

 

  “美”的另一方面是能通过形式将感性与理解联结起来相互流通。形并不限制于原有的外形,而是延展到外形以外感知空间、时间,通过制造、构建将其转化精神再现,从形式上得到“满足”以此达到作品的纯粹性、象征性。正如《画语录》第十六章的一句:“故至人不能不达,不能不明。达则变,明则化。”

 

  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真正要做的是不局限于作品的表面,而是启发引导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去实现自我价值,表达情感,最大限度地尊重自我原初体验,理解创作背后的意义。教师则更要注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地进行创作指导,将美的内在转化提炼为精神上的结晶,表现作品的纯粹性与象征性。

 

  笔者在五、六年级结合教材内容所进行的研究性尝试,以《向阳花开》、《窗外的景》、清廉主题《映日荷花别样红》三个作品为例体现以个体逐步累加积淀,构成群簇造型,连缀成片,使作品产生强烈视觉效果并得出以下三点:

 

1.材料选择:

  扇面、卷轴、竹匾、水墨这些材料都具有传统性,对传统材料的认识及运用已势在必行,这样的创作性使用,其实更展现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与有效传承。

 

2.内容构建:

  牡丹、荷花、中式窗格等素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特殊寓意及象征性、人文性,因此在确定传统材料选择基础上,内容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最终作品所赋予的内涵意义确立方向。

 

3.意义提升:

  在孩子们眼中对于作品意义理解是片面的,这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引导和处理能力,引导孩子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审美鉴赏和表达能力的绝好方式。

 

  依据心理发展和审美认知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美术创作在校园文化中的应用与推广其意义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