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从刻舟求剑到盲人摸象:美术史六讲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9-10 10:55作者:陆易来源:美术报

《从刻舟求剑到盲人摸象:美术史六讲》

陆易/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陆易

 

  “美术史”三个字,包含了审美、技术、历史,三方面的问题,孤立地来看都是片面的,只有跨学科的审视研究才有价值。单项领域往往都不乏权威专家,但想要横跨其中通融延展,还要深入浅出阐释清楚,这并非易事。现市面上可见的对美术史讨论的书籍不胜枚举,但似乎总是不太尽兴,这个“兴”是从读者角度而言的。艺术面向的是大众,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我更关心的是面对同一件作品,小孩、大学生、艺术爱好者、专家、外国人等等,他们分别都想从中读取到什么信息?又分别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召唤?同样的美术史,给文博专业的学生与给美院的学生授课有什么区别?给美院实践类专业学生和纯理论类专业学生讲述的侧重点又会有什么不同?专业艺术教育和全民公共美育是否能切割开来?让老百姓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是否只是需要那些肤浅的刻板印象,还是应该通过普及作品内部产生与评价机制来获取欣赏的途径?这些都涉及我的课程设计。针对不同的受众,美术史是可以被不断诠释的。

 

  面对同一件作品,每个人又都好似盲人摸象,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好恶看到不同的东西。这个“不同”却是极有价值的,正是这些不同的认知在不断完善我们对一件作品的全面解读, 这也是美术史被不断演绎、阐释的原因。此过程很像是刻舟求剑,船身上的刻痕每个人都能看见,但顺此下去找剑则肯定无果。如何还原到当初刻下那个痕迹的点,再对应到剑,就相当于一个推理求索的过程,试图还原到创作者的原旨。但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被一幅作品打动,却是与此没有必然关系的。打动我们的恰恰是盲人摸象摸到的那个局部。不同的局部,就是当今学科划分细化下的不同专业,跨学科的意义在此得到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作品、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我们更需要一种类似翻译的工作。这个工作没有做,或者说没有做到位,同样也会出现理论家刻舟求剑、欣赏者盲人摸象的情况。所以,这就是我为这本书取这个书名的内在原因。

 

  我更愿意兼顾古今中外,打破以往按历史分期的孤立顺序,一张作品对应一位画家生平的枯燥方式;也不太想让读者的思维禁锢于对每个朝代艺术风格的呆板界定,或只认识作品而不知晓背后形象产生与形式变化的逻辑。在对讲课内容划分板块的数次调整后,我将美术史涉及的概念,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把专题性的一些个案嵌入其中,兼顾了书法、绘画、雕塑等各类形式,同时启发大家对美术史的问题意识,对历史演进和不同风格进行思考,在叙述中则尽可能地从实际的困惑出发。

 

  美术史研究真正核心的问题,并不是作品表达的内容,而应该是它表达的方式。艺术就是表现美、纯粹的形式。但用学术语言说出来,似乎不涉及人类命运、种族差异、社会话题等等,就像作品没有价值了一样。这种对观念性语言的强迫性渴求,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让人在面对艺术作品时,失去了欣赏的初心。大体来说,我是用直觉在写这本书,因为我本能地排斥观念性语言,虽然这也让我在论述的自信上偶感不足,毕竟关于审美的个人经验很难被认为具有“客观性”或者代表“规律性”。这时我就会怀念画画的日子,当技术变成一种肌肉记忆,用受训的眼睛在直觉的感召下自由创作,曾经是那么的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