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南田画跋》选读之——拟《富春大岭图》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23 10:40作者:杨琼来源:美术报

清 恽寿平 富春山图 168×69.2cm

  

  ■杨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南田云: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此图拟富春大岭,殊未惬于心手,岂能便合古人?

  

  读:此题跋出自南田《仿古山水图册》,正如南田所言,乃是拟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之笔意而作。该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节题跋前面还跋有一诗,云:“石迹云峰意匠新,画师吾自忆前身。谁知放笔淋漓处,岚影苍茫是富春。”

  

  《富春大岭图》为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之传世名作,历代以来曾有不少名家仿作,如明画家董其昌、清画家王原祁、张宗苍等。而为该作品题跋的画家、文人亦不在少数,其中就有同为元四家的倪瓒和王蒙,还有明代著名画家祝允明等。从中亦可窥见这幅作品并非泛泛之作。其中如倪瓒跋云:“大痴老师画富春大岭图,笔墨奇绝,令人见之,长水高山之风,宛然在目,信可宝也。”又王蒙题诗云:“千古高风挹富春,倦游何日见嶙峋。先生百世称同调,墨气淋漓貌得真。”倪瓒称黄公望为老师,赞其作品“笔墨奇绝”,有“长水高山之风”;王蒙称黄公望为先生,赞其作品“墨气淋漓”,有“千古高风”。一个称老师,一个称先生,都是表达其对黄公望的尊敬;同时又赞溢其作品有“高风亮节”之格调,可以看做是一种代表性的评价。

  

  南田也像诸多画家一样,把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作为学习的对象来进行仿写,就是题跋中提到的“拟《富春大岭》”图。不过,此处南田并不是直接对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进行仿写,而是上溯前朝。南田认为:要学黄公望的画法,不是从黄公望入手,而是必须从五代入宋画家董源、巨然处入手,并加以钻研。黄公望绘画宗法董、巨、荆、关等人,故南田言学黄公望,须先学董、巨。这是一种振叶寻根,观澜溯源,明其所以然的态度。

  

  为什么要学董源?不仅因为董源是黄公望的“老师”,更因为董源是南派山水画的宗师。米芾称其山水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而“平淡天真”一语,正切合南田对作品是否符合“逸品”之性格的评价。“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一语,前句是因,后句是果。也就是说,要学黄公望,只有先从董、巨处觅得画法之要旨,掌握潇洒之“用笔”,才能表现苍茫浑厚之气度,进而达到“平淡天真”的境界。又“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一句,前半句言董、巨,后半句言黄公望,亦是南田自诩;前半句是成就后半句的基础。

  

  南田论画,素来崇尚“天真”,在乎“得意”。试举几则题跋述之:“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云林画天真淡简,一木一石,自由千岩万壑之趣”。又,“云林树法,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见处着意”;“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画中所谓意也”;等等,不一而足。南田言其创作,“六法”未必有超越他人之处,惟其“得意”,则不让他人。其云:“草草游行,颇得自在,因念今时六法,未必如人,而意则南田不让也。”南田所谓“意”,乃是指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思想、情绪、审美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南田强调:写(得)意须肇始自然,发乎性情——这亦正是南田的高致之处。

  

  至于“此图《富春大岭》,殊未惬于心手,岂能便合古人”句,乃南田自谦之词。颇值一提的是,南田亦属于复古派的一分子,所以他常言“与古人合”“合于先匠”。此外,南田在强调师法古人之时,亦强调师法造化,故又言与造化合、“合于天造”“适合自然”。但南田的态度是:不管是师法古人,还是师法造化,只不过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因为,“学晞古似晞古,而晞古不必传,学晞古不必似晞古,而晞古乃传”。看得出他是提倡学“古人用心”,在精神上“与古人相洽”,而不是笔墨之间的“相合”,故言“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合于精神是也。

  

  与那些沉溺于以笔墨技巧为尊的摹古主义者不同,南田主张画家要师法自然,如此才能更好地妙悟自然,领略天机,所谓“宇宙美迹,真宰所秘”,乃言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更为难得的是,南田能在师法古人和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变法前人,脱落时径,涤荡心性,以逸宕幽澹为旨归,遂独步于清代画坛。